莫把“杖藜”当“鸡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d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快餐式”的语文课堂真的能很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中的现代文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教材中的现代文不仅不是所谓的“鸡肋”,而且只要教师讲授精当,拓展得法,恰恰可以成为我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杖藜”。
  关键词:借助杖藜;学会拟题;提高升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15-1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这根“杖藜”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决定了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的“人文”标准。翻开各学段的语文课本,不难发现“文质兼美”是共同特点。以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编排为例,六个单元,依次是“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重点篇目如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鲁迅的《社戏》、朱自清的《春》、郑文光的《宇宙里有些什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等,虽然作家的国籍、时代不同,文章的体裁不同,但都闪耀着璀璨的人文光辉。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亲近文学、走进社会、拥抱自然、关注科学,让他们在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的过程中领略到自然的美丽、人性的可贵、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爱生命、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的情感。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这根“杖藜”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学习重在“语感”。“语感”从哪儿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读”有很多种,朗读、精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都是常见的读法。目的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但最具“语文味”的当数“朗读”。“朗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它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今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只见老师的讲析,不闻琅琅书声的课堂不能说是纯正的语文课堂。而这样的“读”的实践和训练,只有在师生共同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只有在课堂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才能促进学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从而达到培养语感,提高能力的目的。
  不仅如此,按大纲要求,遵循本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请想象这样的场景:课堂上,师生为了共同的任务,读一读,比一比,画一画,议一议,唱一唱……亦或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起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那是多么融洽的富有活力的课堂啊!这不仅是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堂,更是合作学习的课堂,而这些,也只能在文本学习的课堂上才能出现。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这根“杖藜”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就以7~9年级学段需掌握的“记叙类”文体为例,师生如果用好这跟“杖藜”,可以解决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学会拟题。“题好一半文”,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拟题。他们所拟的题目,要么不通顺,要么不简练,还常常为之脑汁绞尽。其实,教材中的文章标题可以活学化用。以主要人物为标题,如《孔已己》《藤野先生》等;以中心事件为标题,如《范进中举》《社戏》等;以环境或活动场景为标题,如《窗》《在烈日和暴雨下》等。如果教师在讲授这些文章时重视对标题的分析,并拓展到作文上来,我相信学生再也不会为拟什么标题而发愁了。
  学会描写。忽视描写或不会描写,这是同学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讲析文本内容时,如果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带领学生走进精彩文段,共同研讨并提炼方法用于实践,学生得到的启发会更实用。如外貌描写的训练,可以从《一面》中获取方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形到神。语言描写的训练,不妨借鉴一下《变色龙》中富有个性化而又生活化的语言……在文本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就相关的角度与学生对话,与作者对话,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一课一得,一课一练,要比专门花几节课讲作文知识更能让学生接受。
  学会升华。古人有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初中阶段,尤其到九年级,应该是写“小心文”的阶段,也就是应该在选材、构思、立意、升华等环节上下功夫。著名作家梁衡把文章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景物(人物)之美,描绘出逼真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谓之‘形境’,类似绘画的写生;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叫人留恋体味,谓之‘意境’,类似绘画的写意;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让你心服口服,谓之‘理境’,类似绘画的抽象。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对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学而言,达到前两境,问题不是太大。而对第三境,这些同学觉得高不可攀,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真琢磨一下教材,就会豁然开朗。方法如下:①双关联想,由具体到抽象。②类比联想,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③对比衬托,引人深思。④象征寄托,情理交融。
其他文献
摘 要:导学案首先作为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我会学”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它能促使学生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关键词:导学案;导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31-2  在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浪潮中,我校自07年秋季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出“自主式、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还
摘 要:符合教育规律的师生关系将对教育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所以它也是历代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本文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常出现的紧张的师生关系的原因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分析,努力探寻更科学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育;尊重;爱;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13-1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
摘 要:本文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五方面入手,探讨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49-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信息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本文就实际课例对如何进行整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摘 要:高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但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要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提高,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教,而应该多让学生亲自去阅读、去体味,所以高中生仍要重视课外阅读,教师要力求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效。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5-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
摘 要:有些课堂只是优秀学生在“表演”,学困生是看客、陪客;有些只要“情境”,不讲“数学”;有些只要“合作学习”,缺乏“组织引导”。因此我们要改进教学行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精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艺术,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50-1  一、备的环节  首先
摘要:“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给我们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就是要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学生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 要:农村教师是中国教师不可低估的一支队伍,唤醒广大农村教师的发展自觉,实现教师的主动发展,让每一位农村教师的教育生涯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所在、突破之点。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11-2  农村小学在小学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面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农村小学教育急需快速发
摘要: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走进新课程,笔者在思考,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我们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呢?笔者经过反思与总结,认为符合新课标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四点:富于爱心和平等意识、用心读书、善于反思和具有个性色彩。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养培养;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我校全体同仁围绕“立人、立业”的价值追求,努力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而奋斗,本文从学养、操守、行止这三方面分析践行这一价值追求的措施。  关键词:学校教育;立人、立业;践行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03-1  已离开一线多年的老同志们,谈起任教过的班级依旧是滔滔不绝;说起教过的得意门生如数家珍;论起自己出过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