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又何苦非得炼成“钢”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许多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均一致认为:教学如炼钢,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尽力将每一个学生炼成“好钢”。“恨铁不成钢”的思想让多少教师苦口婆心、呕心沥血。其实,“铁”是“铁”,“钢”是“钢”,“钢”固然好,但“铁”也有“铁”的好处,也有“铁”的用处,何苦一定要将所有的“铁”都强行炼成“钢”呢?
  一、回眸———百炼也要终成钢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有学生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按照现行考试体制的要求,在每门功课上都考出最理想的分数。不管学生个人的天赋有什么特征,不管学生的大脑结构是不是适合在语数外的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都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学校的要求背书、背公式、做练习题,最后以出色的考分为学校争得荣誉,为自己争取求学或者就业的机会,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好钢”。
  现今关于“教师体罚”的相关报道很多,可扪心自问,作为教师,我们恨自己的学生吗?显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因为这份爱,他们付出了很多艰辛。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成为“好钢”,即使需要千锤百炼,即使那只是一份没有希望的奢望,他们也愿意赴汤蹈火,甚至不顾家庭不顾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将学生炼成“好钢”,教师们中间有一句流行语:“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探索———铁又何苦炼成钢
  其实,铁是铁,钢是钢,不是所有的铁都能炼成钢。炼成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最后验证这块铁不是做钢的材料,也用不着灰心丧气。经过了一番精心的处理,擦去锈迹,提高了强度与韧度,也应该是块优质的铁,自然也有它的用武之地。
  1.正确认识手中的“铁”
  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我经常在其他教师面前用“歪才”来形容他。这个学生,头脑灵活,成绩中等,平时喜欢画漫画,写些搞笑小说在同学间交流,有时他交上来的作文本是图文并茂,许多的词语直接用小漫画来表示。这样的作文当然不符合正常评分的标准,然而却能让我忍俊不禁。这学生也曾在日记中表示:“一个人有千万条路可走,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走学习这条路,而且比学习我肯定比不过别人,所以我不可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但是我喜欢画画,我将来可以自己创作漫画……”仔细想来,他的话不无道理。
  铁有许多种,有的能炼钢,撑起高楼大厦,制作先进仪器,有的却永远只能做一块铁,哪怕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人也有许多种,有的学生从上幼儿园起就踏踏实实,成绩优异;有的学生却唯独对其他领域感兴趣,任教师、家长怎么引导怎么培养,如何“恨铁不成钢”,他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然而,我们都不要忘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被老师下评语为“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合实际的幻想”;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牛顿小时候成绩一塌糊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学毕业时因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伟大的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
  正确认识我们手中的每一块“铁”,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根本。
  2.积极锻造不同的“钢铁”
  尽力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好钢”,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那些很难成“好钢”的学生,还不如让他们张扬个性,成为一块“好铁”,从某种意义来说,“好铁”就是“好钢”。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成才的道路有很多,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不同的“钢”,不同的“铁”。
  那些天生是“炼钢”的好材料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锤炼后,自然很容易成为“好钢”,其方法自不赘言。作为教师,最难的是将那些传统意义上不是“炼钢的料”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打造成一块有用的“好铁”,我们如何打造这些“铁”呢?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虽然时光荏苒,但时至今日,这一理念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如何炼“铁”。
  三、释然———百花齐放春满园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些话明确告诉我们,任何一只“丑小鸭”在不久的将来都有可能成为美丽的“白天鹅”,任何一块“铁”都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不管是成为“钢”,还是永远都是一块“铁”!
  教育工作者要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关注、去发现,在最大限度上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他们,让他们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潜能,走向成功。教育的百花园应该允许学生开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百花园!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对于所带班级的成员,班主任若总坚持付出真爱,将学生看成自己的至爱,那么,这个集体的成员也必将是充满爱心的。笔者一步步引领着学生们沿着“爱”之路,向着闪烁“爱”的光辉的纯美境地欢畅而行,牵手打造出以“爱”为核心的纯美的班级文化。  一、聆听故事,唤醒心灵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让学生们“发现爱”,心动起来,是他们付出“真爱”的前提。  看到过《一碗馄饨》
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由于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现在,无论从编者、命题者到教师、学生,还是从教科书设置的课文篇目到文言文教学在课时上所占的比例,都表明了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之高。抓好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只要我们在古文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采访对象:张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教师。  编者按:公办的国字号优秀学校不愁生源,不忧待遇,不忧学习进步的机会,况且执教多年经验丰富……他们的想法与民办的私字号的,需要提高成绩吸引家长眼球,以期进一步发展的年轻的教育者有区别吗?为此我们选择采访了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东部地区海安相隔数千里的中部地区的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年轻女教师张洁。  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语言洗练,文辞优美,内涵丰富。它们以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以优美的词语、贴切的比喻、丰富的联想和富有气势的排比,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
温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基础教育的最根本价值是育人。笔者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平凡岗位上追求着教育的永恒价值,在教书育人中提升教师素质。  笔者从教30
日前,笔者收到了著名图书策划人吴法源先生馈寄的“大礼包”———由他策划的“源创教育”系列新书,这其中就有朱永新先生的新作《教育的解放》。  朱永新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影响深远、蜚声中外。新教育实验以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为途径,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
近期,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围绕着“价值观”的主题大讨论。那么,何谓“价值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这是人们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但是,由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作为当代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呢?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德”。当我们谈到“德才兼备”的时候,我们把“德”放在首位,因为我们
上学期,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一对一”竞赛式听课调研活动(即一个教师讲课,一个指导教师听课评课)。笔者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深切感受到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困境。    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现状    1.师资现状  据笔者初步统计,本次调研的区属15所初中(都是农村初中),现有思想品德课教师25人,其中政治教育专业专职教师15人,其他专业像物
“诗画一体”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视之有物、闻之有声,在诗情画意中完成绘画创作。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儿童模仿———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思维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诗画整合中育情感、增智能、练思维,有效推动了学生的多元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美术诗画一体教学呢?  一、
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与学生互动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获取知识的欲望,就能主动学习。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