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亦有术 如诗亦如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hu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画一体”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视之有物、闻之有声,在诗情画意中完成绘画创作。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儿童模仿———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思维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诗画整合中育情感、增智能、练思维,有效推动了学生的多元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美术诗画一体教学呢?
  一、设置情境,营造诗画合一的教学氛围
  营造轻松、活泼的诗画教学氛围是开展诗画一体教学的重要前提,没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交流或共同参与的氛围,也就不能取得诗画一体教学的理想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儿童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形成各种趣味诗画游戏,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以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画面予以呈现,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好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画鉴赏能力。
  例如,教“水墨画动物”时,我向学生出示了明代徐渭的《黄甲传胪图》,配上《题画蟹》的诗句:“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读着诗句,学生开始理解了诗句中的含义:秋高稻熟,江村蟹肥。虽然画中螃蟹双螯如戟,挺立在青泥之上,一副凶猛的样子,但是如果把它翻过身来,画到纸上,却见到了圆圆的、鼓鼓的像董卓一般的脐。再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学生也就能明白作者是指桑骂槐,意为讽刺权贵。因而也就能理解作者为何以浓淡参化的水墨凸出蟹壳,以干笔焦黑画出坚硬而锋锐的蟹腿和双螯。
  二、依诗作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古人云:“诗堪入画乃称妙。”中国的诗与画关系是极其密切的,王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诗配画和画配诗及画上题诗、自画自题,收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效果,已成为普遍的诗画创作的美的形式和标准。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把诗变成一幅画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所学的诗词进行自主建构,随着诗歌情节的发展,把语言文字变为自己心中的美景,这不仅实现了学科领域间的整合,也能育情感、增智能、练思维、学本领。
  例如,在学习了小学语文第六册“古诗两首”之后,我在班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了“我为古诗作画”的教学活动。黄鹂、白鹭、翠柳、青天、雪峰、船只,以及画中人物的凭窗远眺,都得到了一一展示,学生们用缤纷的色彩将对诗句的理解绘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用线条、颜色来表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象。
  通过依照古诗作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体会诗歌内在的结构美,也在课程的整合间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美术,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线条、颜色再现了古诗的画面美,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这也正是《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要重视课内、课外多种学习途径的结合,重视学校课程和更广泛的社会实践的结合”的要求。
  三、为画题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画、读画,看明白画所表达的意义后为画题诗,不仅可以表现出画面静止的瞬间,也可以走出画面的限制,结合原画作的创作背景,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以诗的语言表意抒情。学生只要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画就行。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予点拨,做到为画选恰当的诗,整体上做到画中意,笔端情。
  例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时,我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马”的诗句,并选择一首合适的诗句。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等朗朗上口的诗句都被一一提及。同时,我也让根据自己的作品配诗,如画春天美景的时候,就有学生画了一幅雨后桃花,并配上诗句:“桃花依旧笑春风,嫩蕊商量细细开”。通过为画题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诗画合一”的教学方法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鉴赏能力,有效催生了学生的诗意和绘画的灵感。
  “诗画合一”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的美术教学方法,它颠覆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思维的特点,积极营造良好的诗画氛围,设计灵活多变的诗画合一的课型,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提高自己的诗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推动学生的多元发展。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师范同学的聚会。在聚会过程中,我们开怀畅谈,一起回忆在师范的学习生活,但更多的却是当下的教师生活。其中不少同学可以说得上是事业有成,有的已经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得意的神情溢于言表。在三杯两盏之后,有一位已是某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的同学向我大倒苦水:“老同学,真羡慕你啊!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经常能够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你的文章。”我回答说:“你也很厉害呀,你不是三年前就被评上了‘市骨干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悄悄地做着本职的工作;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才华;静静地散发着光和热。他们用平凡与执著撑起了一片灿烂的天空。安徽省铜陵市金山路小学的袁昌和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自己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从教22年来,他坚守讲台,用爱心与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教育的赞歌。  一、注重学习,坚定信念  1991年7月,袁老师从师范学校毕业,装着满腔的激情走上了工作岗位。“人生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对于所带班级的成员,班主任若总坚持付出真爱,将学生看成自己的至爱,那么,这个集体的成员也必将是充满爱心的。笔者一步步引领着学生们沿着“爱”之路,向着闪烁“爱”的光辉的纯美境地欢畅而行,牵手打造出以“爱”为核心的纯美的班级文化。  一、聆听故事,唤醒心灵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让学生们“发现爱”,心动起来,是他们付出“真爱”的前提。  看到过《一碗馄饨》
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由于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现在,无论从编者、命题者到教师、学生,还是从教科书设置的课文篇目到文言文教学在课时上所占的比例,都表明了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之高。抓好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只要我们在古文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采访对象:张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教师。  编者按:公办的国字号优秀学校不愁生源,不忧待遇,不忧学习进步的机会,况且执教多年经验丰富……他们的想法与民办的私字号的,需要提高成绩吸引家长眼球,以期进一步发展的年轻的教育者有区别吗?为此我们选择采访了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东部地区海安相隔数千里的中部地区的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年轻女教师张洁。  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语言洗练,文辞优美,内涵丰富。它们以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以优美的词语、贴切的比喻、丰富的联想和富有气势的排比,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
温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基础教育的最根本价值是育人。笔者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平凡岗位上追求着教育的永恒价值,在教书育人中提升教师素质。  笔者从教30
日前,笔者收到了著名图书策划人吴法源先生馈寄的“大礼包”———由他策划的“源创教育”系列新书,这其中就有朱永新先生的新作《教育的解放》。  朱永新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影响深远、蜚声中外。新教育实验以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为途径,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
近期,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围绕着“价值观”的主题大讨论。那么,何谓“价值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这是人们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但是,由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作为当代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呢?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德”。当我们谈到“德才兼备”的时候,我们把“德”放在首位,因为我们
上学期,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一对一”竞赛式听课调研活动(即一个教师讲课,一个指导教师听课评课)。笔者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深切感受到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困境。    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现状    1.师资现状  据笔者初步统计,本次调研的区属15所初中(都是农村初中),现有思想品德课教师25人,其中政治教育专业专职教师15人,其他专业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