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中国教育“解码”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笔者收到了著名图书策划人吴法源先生馈寄的“大礼包”———由他策划的“源创教育”系列新书,这其中就有朱永新先生的新作《教育的解放》。
  朱永新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影响深远、蜚声中外。新教育实验以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为途径,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作为一名学者,他治学严谨、著作等身,拥有学者的智慧;作为一名高官,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半点官气。他永远不能割舍的就是对教育的这份情怀,朱先生说:“学者代表社会的良心,对社会提出批评和提醒,而政府负责建设和行动,碰巧我把二者统一了起来。推广阅读是我一生的事业,这点不会变。”
  《教育的解放》收录了朱先生从2009年1月到2010年3月的部分文章,“它们既是我一年多思考教育问题的记录,也是我行走新教育的写实”(《后记》)。而谈阅读的文章就有10多篇。他指出,“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那么,阅读究竟能够改变什么?朱先生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讲了堪称经典的四句话,也是他关于阅读的核心主张:第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第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第三,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第四,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
  在《为什么阅读很重要》一文中,朱永新先生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笔者还注意到朱先生于2011年4月17日在泰州市百姓大学堂所作的同题演讲,从7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阐述:第一,阅读与知识积累。知识就是力量,意味着书籍拥有的力量,首先就意味着阅读的力量。第二,阅读与精神成长。一个人精神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第三,阅读与经济发展。国民阅读水平的高低,最终影响着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四,阅读与文化传承。传承文化无疑依赖于有效阅读。第五,阅读与政治文明。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是中国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第六,阅读与教育生活。学校教育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第七,阅读与城市品质。阅读是城市的活力所在。
  朱永新先生说:“我期待着教育的更大‘解放’。解放了民间,也就解放了教育。”(《期待教育的更大解放(代序)》)而在笔者看来,教育的解放更有赖于教师的解放,或者说教育的改变更有赖于教师的改变,教师的任何改变,都是教育的改变。朱先生指出,要让学生读书,首先要让教师读书(《首先要让教师读书》),“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就有了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项目———“吉祥三宝”:“专业阅读 专业写作 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的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教育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的事业。教师的教育智慧哪里来?从经典阅读中来。朱先生指出,“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都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发展路径;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发展阶段中的具体教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新教育实验强调关注“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即能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构成一个教师思考原点的根本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学术高度。
  朱永新先生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人的读书信仰在今天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是消失的危险:其一是对读书持怀疑态度,觉得读书无用;其二是读书的人中,真正有阅读信仰、相信阅读价值、愿意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每一个华夏子民都亟需通过阅读来寻到自己的根并把根留住”。
  当下中国基础教育亟待“破局”,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码器”。为此,朱永新先生不遗余力、振聋发聩地呼吁: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犹如高山流水,静待空谷回音……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厌恶学习。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数学科目过于枯燥乏味,很难带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笔者以“认识厘米”为例,谈谈生活实践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一、让生活激发情感,让实践引导探究  学习是从认识身边的事物开始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的
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
作为90后学生的班主任,必须适应形势,认清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生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的特点,顺利实现从“取暖器型”班主任向“空调型”班主任的“转型”。  无疑,班主任需要有颗爱心。但是爱做为一把看似万能的教育钥匙却不能完全解开90后学生们的心锁,因为90后就是在“暖”与“热”的包裹下长大的,他们对热并不敏感。所有90后的班主任,恐怕都不得不冷静地思考一下自身如何实现“转型”的问题。笔者认为:对90后学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师范同学的聚会。在聚会过程中,我们开怀畅谈,一起回忆在师范的学习生活,但更多的却是当下的教师生活。其中不少同学可以说得上是事业有成,有的已经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得意的神情溢于言表。在三杯两盏之后,有一位已是某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的同学向我大倒苦水:“老同学,真羡慕你啊!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经常能够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你的文章。”我回答说:“你也很厉害呀,你不是三年前就被评上了‘市骨干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悄悄地做着本职的工作;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才华;静静地散发着光和热。他们用平凡与执著撑起了一片灿烂的天空。安徽省铜陵市金山路小学的袁昌和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自己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从教22年来,他坚守讲台,用爱心与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教育的赞歌。  一、注重学习,坚定信念  1991年7月,袁老师从师范学校毕业,装着满腔的激情走上了工作岗位。“人生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对于所带班级的成员,班主任若总坚持付出真爱,将学生看成自己的至爱,那么,这个集体的成员也必将是充满爱心的。笔者一步步引领着学生们沿着“爱”之路,向着闪烁“爱”的光辉的纯美境地欢畅而行,牵手打造出以“爱”为核心的纯美的班级文化。  一、聆听故事,唤醒心灵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让学生们“发现爱”,心动起来,是他们付出“真爱”的前提。  看到过《一碗馄饨》
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由于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现在,无论从编者、命题者到教师、学生,还是从教科书设置的课文篇目到文言文教学在课时上所占的比例,都表明了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之高。抓好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只要我们在古文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采访对象:张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教师。  编者按:公办的国字号优秀学校不愁生源,不忧待遇,不忧学习进步的机会,况且执教多年经验丰富……他们的想法与民办的私字号的,需要提高成绩吸引家长眼球,以期进一步发展的年轻的教育者有区别吗?为此我们选择采访了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东部地区海安相隔数千里的中部地区的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年轻女教师张洁。  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语言洗练,文辞优美,内涵丰富。它们以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以优美的词语、贴切的比喻、丰富的联想和富有气势的排比,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
温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基础教育的最根本价值是育人。笔者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平凡岗位上追求着教育的永恒价值,在教书育人中提升教师素质。  笔者从教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