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xim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作为一门主课,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不可轻视的分量。作为语文老师,和学生最直接的接触是课堂。因此,必须抓好课上时间,让学生先爱听语文课。一直以来,语文课总是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课”,一上语文,学生就头疼、犯困。有时候,语文课甚至成了“休息课”,反正学的都是中国字,听不听两可。于是,语文课也成了最难教的课。其实,只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应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亲密合作,共创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建立师生间亲密合作呢?
  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共建民主课堂,走合作道路。如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老师问学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套子?”学生兴趣来了,各抒己见。他们举了好多“套子”的例子,如虚荣、名望、金钱、考试、升学率……老师一一作了较客观的点评(表扬较多),同时老师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对“金钱”套子的看法。接着,便做了简短的小结:“套子”无处不在,要正确对待“套子”。虽然需要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虽然要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伴着铃声敲响,师生一起走过一节和谐的课堂,身心舒畅地走进知识的殿堂,并感悟生活。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待。《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说得很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
  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叙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准确性、精炼性、优美性。其中优美性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域意的享受。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美域面。比如上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时,就用多媒体教学,给同学们展现各种各样的荔枝,不仅让学生懂得荔枝的多种形态、颜色、结构,而且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还有上曹冲《神奇的极光》这一课时,给同学们展现各种极光的碗美画面。这些优美画面的直接刺激,很快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有趣的活动形式。有趣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高一上学期举办辩论赛《早恋的利与弊》、对联比赛,本学期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话本剧《荆轲刺秦王》,平时举办课前三分钟、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都积极参与,好奇心极强,兴趣也很高,真正体会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因此,兴趣能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听课、去学习、去探究。
  三、新颖的导入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好的导语能迅速将学生引向授课主题,带人教学情境之中,或能动人心扉,或能发人深思。如在上鲁迅《拿来主义》的这一课,便先给大家朗读一则导入语:夏天,气温高,蚊子多,晚上很难睡着。有人打开窗子,好不好?(不好)那么将窗子关得严严的,行不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热而打开窗子,更有人怕蚊子而关死窗子。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拿来主义》。还有一则导入语如下:出示壹圆的硬币,问是何物?(钱,圆,金属……)最后得到结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美,不同的体验。今天让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从不同角度感受维纳斯的美。所以,好的导语能使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的角色,并怀着浓厚的兴趣、专心地听课,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
第一部分:体外循环对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使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分析仪)观察体外循环(CPB)中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ASA Ⅰ-
[摘 要]虽然教学要有目标,但在实际过程中应鼓励即兴创造,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教师都要进行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关键词]数学 创新 教学方法  通过新课程改革培训,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通过义务教育的学习,使
前言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对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预防和诊治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在动
目的:通过检测PDHK1、Lin28B、HMGA2在子宫内膜正常增生期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DHK1、Lin28B、HMGA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
目的:粘液高分泌是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囊性纤维化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蛋白激酶C(PKC)参与细胞内许多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该研究通过测定大鼠模型中PKC与粘液基因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