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 第92页、93页及练习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读写几分之。(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能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结合情景能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分子是一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有规则的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有两个好朋友结伴来到郊外进行野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饼子)
他们应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平均分)
下面请同学们帮帮忙,用手势告诉我怎么分?(引导学生将各种食物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的况,就比如刚才那两个小朋友要平均分一个饼子。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为了表示他的结果,就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作为切入点。设激发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的想法,才能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教学新课
1、认识1/2
刚才野炊的两个小朋友需要分一个饼子,该怎么分呢?我们用圆片来表示这个饼子,将这个饼子平均分成两份。(把圆片对折)左边的就是这个圆片的多少?(一半)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其中的一份是这个饼子的1/2。那右边这一份该用什么表示呢?为什么?(得出结论:把一个饼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我们刚才把圆片对折,表示出了1/2,那你现在能把,你们课前准备好的有规则的纸,也折一折,表示出1/2吗?(教师巡视观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请一位同学演示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师:刚才大家都能用自己喜欢的纸,折出它的1/2,这是为什么?(这些纸都是有规则的,可以平均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他们喜欢的材料为基础,通过自己操作、演示、说理等方法,在脑海中建立起1/2这个分数,并突出1/2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积极的去吸收更多的知识]
2、学习几分之一的写法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手中的纸折出它的1/3,并试着在草稿纸上写一写1/3.
请同学演示他的做法,并写一写1/3。
师:我们在写几分之一的时候,先看看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分成的份数就作为分数的分母写在横线的下边。因为只选其中的一份,所以“1”就作为分数的分母写在横线的上边。
师:老师手中这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折出他的1/4呢?请同学们说着老师来做一做。(把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请同学们帮老师把这个分数写出来。(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师:刚才大家用手中的纸折出了1/2、1/3。现在再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同学分别折出它的1/5、1/6、1/7,并用手中的彩色粉笔把它们图上色。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并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借助他们手中的教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创造出几分之一,而且还可以正确的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在动手中理解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从而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也让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1、几分之一的比较
小明一家吃苹果,妈妈想把苹果分成1/2、1/4、1/8问小明吃哪块。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想要哪块呢?小明他想要最小的,他要把大的留给爸爸、妈妈,可是又不知道哪块最小,你能帮帮他吗?
请小组合作用手中的纸动手分一分,并把分出来的图上色,然后再比一比,最后说出哪块最小。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经过操作、讨论、发现,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课外延伸
我把一个圆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对吗?
四、小结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
2、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读写几分之。(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能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结合情景能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分子是一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有规则的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有两个好朋友结伴来到郊外进行野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饼子)
他们应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平均分)
下面请同学们帮帮忙,用手势告诉我怎么分?(引导学生将各种食物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的况,就比如刚才那两个小朋友要平均分一个饼子。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为了表示他的结果,就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作为切入点。设激发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的想法,才能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教学新课
1、认识1/2
刚才野炊的两个小朋友需要分一个饼子,该怎么分呢?我们用圆片来表示这个饼子,将这个饼子平均分成两份。(把圆片对折)左边的就是这个圆片的多少?(一半)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其中的一份是这个饼子的1/2。那右边这一份该用什么表示呢?为什么?(得出结论:把一个饼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我们刚才把圆片对折,表示出了1/2,那你现在能把,你们课前准备好的有规则的纸,也折一折,表示出1/2吗?(教师巡视观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请一位同学演示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师:刚才大家都能用自己喜欢的纸,折出它的1/2,这是为什么?(这些纸都是有规则的,可以平均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他们喜欢的材料为基础,通过自己操作、演示、说理等方法,在脑海中建立起1/2这个分数,并突出1/2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积极的去吸收更多的知识]
2、学习几分之一的写法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手中的纸折出它的1/3,并试着在草稿纸上写一写1/3.
请同学演示他的做法,并写一写1/3。
师:我们在写几分之一的时候,先看看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分成的份数就作为分数的分母写在横线的下边。因为只选其中的一份,所以“1”就作为分数的分母写在横线的上边。
师:老师手中这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折出他的1/4呢?请同学们说着老师来做一做。(把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请同学们帮老师把这个分数写出来。(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师:刚才大家用手中的纸折出了1/2、1/3。现在再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同学分别折出它的1/5、1/6、1/7,并用手中的彩色粉笔把它们图上色。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并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借助他们手中的教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创造出几分之一,而且还可以正确的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在动手中理解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从而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也让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1、几分之一的比较
小明一家吃苹果,妈妈想把苹果分成1/2、1/4、1/8问小明吃哪块。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想要哪块呢?小明他想要最小的,他要把大的留给爸爸、妈妈,可是又不知道哪块最小,你能帮帮他吗?
请小组合作用手中的纸动手分一分,并把分出来的图上色,然后再比一比,最后说出哪块最小。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经过操作、讨论、发现,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课外延伸
我把一个圆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对吗?
四、小结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
2、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