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充盈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显示了其鲜明的人文性。语文课堂应该涌动真情,充溢美感,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堂语文课,教师应该饱含深情地把它教的情趣横溢,创造学习语文的艺术佳境,使学生置身于高尚激越的情感、感人肺腑的真情、汩汩清泉的知识和妙趣横生的语言氛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喜悦,感受到艺术的享受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要美,要凝练、自然、和谐、生动、优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教授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教师平时的语言应如行云流水,使人如沐春风;或饱含真情、感人肺腑;或富于哲理、启人心智。教师应时而有演说家的机智雄辩,时而有艺术家的风趣幽默,以更好的感染学生。此为有声语言。
  语文教师还得重视无声语言的妙用,即体态语,教师要用它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专家分析说:教师对艺术的酷爱所表现出来的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体态语言显示出来的。专心致志、津津乐道的教师的体态总是微向前倾,面部表情神采飞扬,语言热烈而富于激情。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要用恰当的体态语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氛围,去感染学生,去吸引学生的注意。这也是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不管有声,还是无声都应该凝练、恰当,做到“披文入情”,“一言传情”,为求“情信而辞巧”,有声无声相配相融,教学语言的立体感强了,就能“超越时空”了。比如教《最后一次演讲》,宜作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状,语言音调高亢、遒劲,语速迅捷;若教《背影》《海燕》《回忆我的母亲》则情感应低沉、绵延,音调要柔和或低转,语速舒缓。这样,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语文内在感情的波澜起伏,教师的语言再适度调整,高潮处,辅以配合,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高峰体验。你能说这样的语文课堂不美吗?诚然,语文老师的语文素质要求之高,可谓为无边无垠,作为老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炼。
  二、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要美,要让学生处于视听的愉悦享受之中。
  这里所谓的教学情景指多媒体的运用扩展学生联想、想象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不是都合适,也有许多专家批判,但如果少而精、运用恰当,也不无裨益。有时候,它会使教学情境的创设产生质的飞跃。去年我上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恰逢中秋佳节之际,我做了一个多媒体软件,从Intenet下载了一首邓丽君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歌词当然就是课文了,我用Flash做成电影配上词,在节日的氛围里,放给学生看和听。孩子们都沉醉了,沉醉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中。
  再说教古诗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一种图画美、意境美、艺术美,就很难做成Flash软件了,其实也不能做,只能靠朗读,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教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导朗读、背诵之后我说:你们能把这首小令的情景描绘出来吗?学生发言:在深秋的黄昏,在苍凉的古道上,有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冷飕飕的西风踽踽独行,旁边是爬满枯藤的老树,树梢上即将归巢的暮鸦在盘旋。远处小溪上有座小桥,小溪旁有一户人家,西边一轮落日正在下沉啊,而游子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我想,学生虽说的不是很好,但还是理解了天涯游子的凄苦之情。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善于抓住文章精华,塑造学生人格。
  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还应体现在人文教育上。教学生语文,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民族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所以,语文教学就要善于抓住文中那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比如说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总之,语文课堂的美,应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用凝练而深刻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美的情景感受美的氛围。
其他文献
小高是初二十一班的一名学困生。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好像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品质也相应落后一些。  小高进我们班级时,成绩倒数,相应的一大堆问题也随之而来。同学们向我反映:小高经常欺负小乔。  说起小乔,我也很无奈:他个头高大,可思维却比别人慢好几拍。如果一个男孩子想捉弄某个女生,就教唆小乔去抱人家。小乔果真听话,并且说着非常低俗的话:我是大帅哥,我爱大美女。这让班级女生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  因
期刊
有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早自习,我到班上布置好任务,同学们就开始背书了。一般是组长检查其他学生,我来检查组长。一个早自习检查15名组长,我觉得很轻松。趁着组长还没来的空当,我环视整个教室,才发现教室后角落有四个男生凑在一起,看他们诡秘的样子,肯定不是在背书。我当即走到后边,要求原本单座的一个男生回原位。这时他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只见他大声说“我就是要说,就说咋的。”还边说边把桌子大动作的拉回原位。面对
期刊
目前,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以传播书本知识为中心,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知识、轻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教师依据教参等有关资料,精备细讲,然后让学生一一地去认识、记住,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样一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被简化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的实践能力指运用现有知识去探求未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运用从而提高
期刊
今天听了一节课,课题是《童趣》,感触很深。上课一开始,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因为课文不是特别的长,学生又是新接触文言文,所以同学们读的兴致盎然,朗朗书声回荡在教室里,让听课的老师也感染了情趣。老师让学生先自由的读,接着指名朗读,纠正错误后又齐读,又自由的朗读,四五遍读下来,学生们读的差不多了,老师就开始对照课文的注释一字一句的翻译课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有的学生刚刚还高高抬起的头慢慢的低下去
期刊
近年来,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还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落后,他们不愿意阅读,更别说认真作好课外阅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让量化敲开课外阅读的门  (1)增加课外阅读的量  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有质的飞跃,没有量的积聚是不行的。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课外
期刊
文言文在九年义务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课程标准虽只要求让学生读懂,但对初中生尤其是十一二岁的初一学生,读懂它实在不容易。这就要求教者必须想方设法领其入门。  方法一:以“读”导趣  初一学生没有文言语感,识字量不足,对许多文言文中的文字甚感生疏,且无停顿、断句等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常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文言文其难度可想而知。  要让其学好文言文,良方之一就是“读”字为先,古人不是亦有“书读百遍,其义自
期刊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适当地、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这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阅读,还要教会学生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立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
期刊
《愚公移山》教学已近尾声。我请学生说一下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学生聪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学生浩说:“愚公之所以敢去挖山,是因为有子子孙孙的前仆后继,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学生的分析正合教参,看来,前面的引导、讨论和分析是到位的、成功的。一切水到渠成,我正准备总结,一个不太响亮的声音传来:“我认为愚公实在是愚蠢至极。”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是奇,一个平时
期刊
怀揣提高语文素养的梦想来沧师培训,近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语文。同学说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爱,这些说法我确实听得太多了,而此的我还在寻找着答案。  啊,此时沧州已祛“秋老虎”的威力,变得凉爽宜人。今天清早,一夜的冷雨已歇。照例我们起得很早,因为还得练太极拳,以达融身自然,强身健体的目的。从宿舍到广场得路过电教楼前,我和方老师一起吮吸着秋天雨后特有的清新空气,轻快地向广场走去。  “呀,满地的
期刊
我刚接了六年级的班级,8月31日开学那天发现有个学生没来报到,还发现上学期这名孩子的期末成绩也没有。后来,从教导处得知,该生因逃学没来参加考试。更让人吃惊的是有老师说他从一年级时就经常逃学,作业也不交。9月1日中午,他父亲拖着他来报到了。只见他低着头,好像认识到自己错了。他父亲一直说他不听话,我没火上浇油,而是装出一副渴望他来的样子,并且劝慰他父亲今天他能来说明他想读书了,这是长大了懂事了的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