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还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落后,他们不愿意阅读,更别说认真作好课外阅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让量化敲开课外阅读的门
  (1)增加课外阅读的量
  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有质的飞跃,没有量的积聚是不行的。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课外阅读要求,应提高中学生阅读的量。可以先要求学生阅读课后出现要求掌握的名著,如《伊索寓言》《昆虫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阅读课文节选的全文或与课文和课后名著密切相关的文章或者著作。如学了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人物,可以引导读闻一多的《死水》《最后一次演讲》,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学了《沁园春·雪》可以引导读《毛泽东诗词选》等。从课本读到课外提到的名著,从课后名著读到其他相关的、符合中学生阅读水平的作品,通过不断的扩充,让学生真正做到有量的保证,为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课外阅读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量化
  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在课外阅读中的量化应是指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章或著作后应达到的明确的可以度量的指标。有量的要求,没有量化的细则,那么课外阅读也是一句空话。在这个信息的时代,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收,而不喜欢主动的钻研。当教师布置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总能想到一些不经过阅读就能完成作业的方法。这种课外阅读是虚设的。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做好几点。
  1、有布置,有量化
  有布置无检查等于没有布置,有要求没反馈等于没有要求。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检查。在布置的时候就应该有量化的标准,为学生课外阅读作出明确的,可以清晰度量的指标,引导学生按量化的要求完成阅读。这种量化不应是几篇读后感,几千字的摘抄,应更加具体,更能量化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成度,且这种量化在检查阅读情况的时候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有检查,有成效
  如果检查这道最后的关卡成了虚设,可想而知以后的布置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既然要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就应该出实效,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鞭策及考评的作用。如何做到有成效呢?首先教师应和学生看同一版本的书籍,对学生所看的名著了然于胸。这就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能真正的使检查落实。其次,可以拟定形式多样的检测形式:如试卷检测、辩论会、讨论会等。以良好的检查监督体系引导进行有成效的检查,通过有成效的检查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
  二、让亮化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亮化是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书本中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自己对书中内容独特的见解并把这些闪光点在讲台或组内闪亮的进行展示。一味机械的量化往往会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没有激情。在中学生课外阅读中,为了使学生从被动的读到主动的欣赏,应该让阅读有亮点,让学生去享受阅读的成就和喜悦。这种成功就是阅读的亮点,把这种亮点展示出来就是亮化。
  1、有收获,有分享
  一个收获、一个分享都是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觉得有收获的应拿到课堂上来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和课堂的主人。在收获与分享中去学会如何品析文章;在收获与分享当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2、有感触,有展示
  学生在阅读当时往往会有一些东西学得很有感触,有种要表达出来的欲望,所以在一本名著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成为讲台的主人,讲述自己的看法、观点。刚开始可以少一些,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应有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在检查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找出自己阅读的亮点,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让规范化引导学生走向自我阅读
  从要求到愿意,从检查到展示,从被迫到喜欢,从喜欢到习惯是一个过程。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最终应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像一种毒素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让阅读规范化,为终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1、规范要求:对要求的提出应规范,让学生明确应做什么,这样才能有效的阅读。
  2、规范符号:对阅读过程中的圈点勾画等符号应作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规范化的标示文章内容。
  “不动笔墨不看书”,要做到动笔墨就应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读书符号,也就是圈点勾画法。比如说重点词句可以加着重号,有疑问的可以打波浪线加问号,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拼音写在上面,中心句可用双横线,段落层次用竖线,重要信息圈起来等符号。
  3、规范批注
  批注,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读书时,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和加批注,可以促进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圈点批注的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也可以加深读者的记忆。
  在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让量化为学生引路,让亮化为学生激趣,辅之以规范化的阅读指导,并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去进行修正,一定能为中学生有效课外阅读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其他文献
态势语言是相对于有声语言而言的,也称非语言交流。它是以人的表情、手势、举止、服饰等来表示一定语义、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伴随性无声语言,又称为态势语言或无声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过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有声语言+55%的态势语言,这充分表明态势语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  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
期刊
语文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确确实实把教师从苦讲中解放了出来,把学生从被动的“填鸭”中拯救了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探索、创新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拿到学案就急着做题,不去读书了。书不读,题目当然不会。怎么办?——抄!识记类的基础题从课文中抄,探究题从资料中抄,拓展题差生、中等生抄优生的。本来充满活力的、生动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死气沉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能够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有趣、更有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
期刊
合作学习为基础的互助式课堂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由于诸多原因,在互助式课堂学习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文试着从互助式学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互助式学习的现状  大量的课堂观察与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广大教师在采用互助式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在操作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
期刊
“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深化照应”是简妙作文的基本方法。在实验中,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容易掌握,但对“中间”如何“详写”就犯难了。如何指导学生克服这点困难呢?笔者有以下几招。  第一,要布局好“承上详写”这部分的结构  纵观这几年中考满分作文“中间承上详写”都有这样的结构特点:  1、“标题式”构思  这种构思是在行文中运用小标题,将文章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条理清晰,
期刊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
期刊
小高是初二十一班的一名学困生。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好像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品质也相应落后一些。  小高进我们班级时,成绩倒数,相应的一大堆问题也随之而来。同学们向我反映:小高经常欺负小乔。  说起小乔,我也很无奈:他个头高大,可思维却比别人慢好几拍。如果一个男孩子想捉弄某个女生,就教唆小乔去抱人家。小乔果真听话,并且说着非常低俗的话:我是大帅哥,我爱大美女。这让班级女生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  因
期刊
有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早自习,我到班上布置好任务,同学们就开始背书了。一般是组长检查其他学生,我来检查组长。一个早自习检查15名组长,我觉得很轻松。趁着组长还没来的空当,我环视整个教室,才发现教室后角落有四个男生凑在一起,看他们诡秘的样子,肯定不是在背书。我当即走到后边,要求原本单座的一个男生回原位。这时他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只见他大声说“我就是要说,就说咋的。”还边说边把桌子大动作的拉回原位。面对
期刊
目前,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以传播书本知识为中心,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知识、轻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教师依据教参等有关资料,精备细讲,然后让学生一一地去认识、记住,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样一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被简化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的实践能力指运用现有知识去探求未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运用从而提高
期刊
今天听了一节课,课题是《童趣》,感触很深。上课一开始,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因为课文不是特别的长,学生又是新接触文言文,所以同学们读的兴致盎然,朗朗书声回荡在教室里,让听课的老师也感染了情趣。老师让学生先自由的读,接着指名朗读,纠正错误后又齐读,又自由的朗读,四五遍读下来,学生们读的差不多了,老师就开始对照课文的注释一字一句的翻译课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有的学生刚刚还高高抬起的头慢慢的低下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