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借给我一根稻草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高是初二十一班的一名学困生。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好像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品质也相应落后一些。
  小高进我们班级时,成绩倒数,相应的一大堆问题也随之而来。同学们向我反映:小高经常欺负小乔。
  说起小乔,我也很无奈:他个头高大,可思维却比别人慢好几拍。如果一个男孩子想捉弄某个女生,就教唆小乔去抱人家。小乔果真听话,并且说着非常低俗的话:我是大帅哥,我爱大美女。这让班级女生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
  因为我没有亲见小高欺负小乔,我一直不相信。
  恰巧,有一天我上晚自习,批到了小高的作文。上作文课时,我们布置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情结。他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打人情结》,内容写得很“诚实”,但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看了很是气愤。因为他在文中写到,小乔如何的傻,就是打他也不还手,自己喜欢看他哀求的样子;并且表白他在打小乔的过程得到了一种快乐情结。
  在我的班级里,竟然存在这么“卑劣”的同学!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小高叫到跟前痛斥他一顿。可是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又让我冷静下来: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他道德败坏,或者用过激的语言刺激他,那么只能使问题更加严重,于事无补。
  对于小高的做法,我的全面分析是:小高缺乏理想;缺乏理想,学习动力就不足;动力不足,成绩就落后。他寻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他总得找点乐趣,于是小乔就成了他发泄怨怒的对象。
  对于这样的学生,肯定要批评。但是批评的前提要尊重他,做到坦诚、具体,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帮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他一定能改错,并且老师一直信任他。
  为了达到教育预期效果,我精心做了一个计划。
  第一步:创设友好、平等的交谈环境,表明教师对他的理解和诚心,打消他的思想顾虑,让他说出心中的困惑。
  我把小高叫到我的办公室,搬了个凳子让他坐下。我指着他的作文说:这是真的吗?他点头。从我的表情中他看出了不对劲,聪明的他马上认错,并承诺以后绝不欺负小乔了。
  我问他的想法。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小乔有些行为跟不上其他同学,有些同学就欺负他,小高也去欺负他,看到小乔受窘的样子,他的心理上有种“成功幸福”感。正赶上作文,他找不着更合适的题目,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
  第二步:分析事情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帮助他分清良莠,使其认识事情的严重性,不至于误入歧途。
  我说如果我把这篇文章交给小乔的爸妈看,你想他们会怎样?他用孩子的理解说:他们会打我;如果给同学们看,你想他们会怎样?他们会鄙视我;如果给老师们看,你想会怎么样?他们会认为我是个不可救药的学生;如果给你的家长看呢?他们会认为我是个没长出息的孩子……
  一系列的分析,小高真的难过地低下了头。
  第三步:教师要仔细察言观色,及时抓住时机,借给学生一根救命稻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帮助。
  对于孩子,相信他改,他真有可能改;如果不相信他,他可能真的改不了。既然希望小高改正,我当着他的面,撕掉了这张证明他“恶迹”的作文;并且告诉他,只要他改正,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并发给他一张新的稿纸。他这才舒了一口气,拿着稿纸回去了。一节课后,他拿来了他新写的作文。我没想到的是:题目换成了《我的悔过情结》。他在文中分析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在文末写道:感谢老师借给我一根救命稻草,发誓改正错误。
  后来在作文评讲课上,我朗读了班长小马的作文。她也写到了我们班的小乔,写到了如何帮助他。我给学生立下了做人原则:对待小乔的这样的同学,我们可以不去帮助他,没有人去指责你;但是绝对不能去欺负,这样的话,你的人品将受到良心的审判。
  从这之后,小高真改变了自己。只要上课得了“A”,就去给我报喜。看着他的进步,我真是由衷的高兴。
其他文献
学语文离不开读,读离不开评。离开了点评的读,课堂上起初朗朗的读书声,失去了评价的读,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声音很快就低下来。评价能激发读,带动读,让学生读的抑扬顿挫,读的慷慨激昂,读的气吞山河,读的淋漓尽致...... 读是老师和学生课堂互动的桥梁。学生在读中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才能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重读,在读中扬名立说,成就伟业。孔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等,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其表现方法很多,但主要表现是求异,因而也叫创造性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也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一种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来思考问题的方法。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多向性、独创性、灵活性。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要首先训练其从灵活性入手,来启发
期刊
古代经典是记述天道人事之“常理”的书,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可是,几十年的母语教学之路,回头看看,小学不读,中学蜻蜓点水似的读,大学就读不动,成人几乎不会再去读。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守住。  一、读经教育在当今学校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年代,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人精神没有支柱,文化没有
期刊
同学们还在为语病修改题中遭遇“滑铁卢”而烦恼吗?同学们还在为因不懂语法知识而记忆各种病句类型困难而惆怅吗?不要紧,辨析语病有捷径,关键词语来帮忙。  我观察众多语病,发现有很多语病的产生与一些特殊的词语有关,只要我们做题时对这些词语敏感一些,相信很多困难会迎刃而解。这里,我归纳了一些关键词语,供大家参考。  一、两面词  即同时带有肯定和否定性质的词,如“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等。
期刊
态势语言是相对于有声语言而言的,也称非语言交流。它是以人的表情、手势、举止、服饰等来表示一定语义、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伴随性无声语言,又称为态势语言或无声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过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有声语言+55%的态势语言,这充分表明态势语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  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
期刊
语文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确确实实把教师从苦讲中解放了出来,把学生从被动的“填鸭”中拯救了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探索、创新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拿到学案就急着做题,不去读书了。书不读,题目当然不会。怎么办?——抄!识记类的基础题从课文中抄,探究题从资料中抄,拓展题差生、中等生抄优生的。本来充满活力的、生动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死气沉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能够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有趣、更有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
期刊
合作学习为基础的互助式课堂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由于诸多原因,在互助式课堂学习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文试着从互助式学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互助式学习的现状  大量的课堂观察与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广大教师在采用互助式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在操作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
期刊
“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深化照应”是简妙作文的基本方法。在实验中,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容易掌握,但对“中间”如何“详写”就犯难了。如何指导学生克服这点困难呢?笔者有以下几招。  第一,要布局好“承上详写”这部分的结构  纵观这几年中考满分作文“中间承上详写”都有这样的结构特点:  1、“标题式”构思  这种构思是在行文中运用小标题,将文章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条理清晰,
期刊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