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选课意愿及指导需求调研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oo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4月,北京市新中考改革政策正式发布。作为一所纯初中校,满足学生需求的改革工作也相应开展。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经过多次布局调整的合并校,生源情况和家长背景复杂,随迁子女人数逐年增加,现在占到全校1/5。学校现有初中班级33个,800余人。每年级设立有宏志班两个,其余是平行班。宏志班成绩一直以来在全区名列前茅,但由于招生地区多为本区城乡结合部的学生,造成学生整体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更好地关注每一名学生个体需求与发展,培养学生多样化自主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配合北京市新中考改革我校进行了这次调研工作。
  新中考提供了可选择性的考试,旨在让学生发挥优势考出所长,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存在功利化现象,单一推荐学生选择某一学科;为了满足自身学校教室和教师编制,有导向性的指导学生进行选考;政策宣传上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对于新中考政策了解甚少;初一年级学生不如初二年级重视新中考改革内容,学生普通感觉压力来源于学校和家长。
  面对可选择性的考试,学生的态度如何,是欣喜还是迷茫,学生是否有选考能力,他们会依据哪些因素做出选择,学生对指导需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们组织了学校中考选考意愿和指导需求调研。
  关键词:初中学生;选课选考;指导需求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主要针对学生选考意愿和指导需求进行调查,希望通过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校工作有序开展。在编制问卷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个体访谈和对需求进行预判等方式进行自编问卷,數据主要来源于我们学校以及东城一所初中校,近500人进行使用,对于学生基本情况和需求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
  二、结果呈现
  1.多数学生参加中考,学习动机变强
  郊区学校与市区学校生源不同,每年愿意参加中考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在逐年下降,但就现在调查情况显示,我校参加新中考人员与市区学校基本持平,学生愿意参加中考,在面对新中考改革时,态度积极。正是有了这样的可选择性,才让学生更加自主、乐于学习,内在学习动机变强。
  2.学生态度良好,意愿浓厚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面对新中考政策改革时,一半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机遇,很欣喜,剩下的大部分学生也认为无所谓,大家都要面对,心态良好,积极接纳。同时绝大部分孩子可以正确看待选考与选学的关系,认为所有学科均属于基础型学习,不存在功利性选择,正是有了这样的态度,所以愿意参加中考的学生数量明显上升。
  3.学生政策了解不全,学校应加大宣传
  两所学校对新中考政策了解情况不一,但整体不够乐观,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对于政策的把握和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存在理解不清或错误的地方,有的班级甚至超过1/3的学生不太清楚新中考政策,值得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新中考政策的内容和意图。
  4.选考结果变化大,成绩影响是关键
  通过两次学生选考,一次开学初,一次期中考试前。结果说明学生选择学科、组合方式相对均衡,学生的选择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符合年龄特点。传统中考科目选择人数变化不大,学生根据教师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分析,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相对稳定;而非传统中考科目中,在采访教师时,发现学科教师存在困惑,对中考出题方向把握不清,信心不足,指导能力缺乏,相应的影响学生对于学科学习产生困惑,所以学生两次选择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加大对非传统中考科目和变化较大的中考科目的学科教师有针对性的着重培训,增强信心,提高业务能力,帮助孩子对学科的认识和学习。
  学生在选择参加中考科目时,仍将成绩作为衡量的第一指标,远高于其他因素。四成左右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兴趣、爱好,将选考与未来发展建立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涯教育的成果。学生选考过程中愿意听从父母、教师的建议,可以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指导,更好帮助学生。
  5.学生压力来源于教师和家长
  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家长对于新中考政策的知晓程度不如学生,但影响学生选择占到了7成,家长存在功利性选择心理,家长和老师成为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这个压力也导致了学生面对新中考与未来发展时信心不足,加之政策理解不够,只有42%的学生认为面对新中考改革时有信心。所以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加大对教师的指导迫在眉睫。
  6.学生困扰与需求,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
  学生提出了一些当下的困扰需要我们解决:课程学习占首位,其次为时间管理、考试焦虑、增强自我了解与信心、生涯规划与选择、情绪管理等内容,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学生在面对自己困扰寻求帮助的时候,学校教师的帮助是学生最需要的,但具体什么教师,是心理教师?生涯导师?学科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需进一步查明。由于此题为后加题,所以只有一校数据,这个学校刚刚有心理教师,普及度不高,所以可能学生对于心理教师的帮助需求较低,需要加大对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的宣传,提高学生认知度,发挥心理教师和生涯老师的作用。
  7.预判学生状况,做好准备工作
  如英语听力口语的两次考试,有三成多学生认为会担心知道成绩后,出现压力,感觉这就是在增加负担。需要我们进行关注,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四、根据数据结果,展开针对性工作
  有了数据结果,就有了第一手材料,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需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首先我校建立新中考选考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形成工作机制,由教学副校长直接负责,并与兄弟学校形成区域选考研究共同体;同时加大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班主任实施一对一学生选考计划的辅导,学科教师负责分析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了解学科特点。第二,开设家长课堂,针对家长进行选考政策的正确解读,帮助学生分析个人优势,缓解家长与学生压力等内容,多次开展全体讲座。第三,尝试进行走班制研究,将历史、化学等科目学习进行课程前移,提前帮助学生认识中考选考科目。最后,由心理教师辅助班主任进行选考指导,辅助学科教师从生涯角度将学科意义与未来建立连接,帮助家长科学分析孩子优势,进一步缓解压力。
  五、反思与设想
  1.数据结果提供工作依据,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2.问卷需要完善:题目个别内容设计不够深入,不能发现问题根源,需进一步改进。
  3.新中考背景下,学校生涯指导工作的机制重建有待探索与指导。
  4.构想全员导师制,加大生涯工作宣传力度、培训力度。
  5.完善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问卷调查,根据需求,开展工作。
  人生的高度,一半始于个人的努力,一半源自众多的选择。萨特说过:“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新中考改革仅仅是生涯决策中的一次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树立“积极不确定”的生涯发展观和敢于承担决策的后果,这些比单纯指导孩子选什么作为中考科目意义更加重大。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热忱和专业帮助学生找到内心的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通过一例因做事追求完美、过分在意他人评价而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对该求助者担心自己无法达到老师期待,而出现的焦慮、烦躁、拖延、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进行分析,使其发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并通过与其辩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信念,并给予克服拖延的方法,最终缓解了不良情绪。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  一、一般资料  小雪(化名),女,1
期刊
当拿到校本学生名单时,我就开始犯愁了。心理团体辅导需要成员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能够遵守活动纪律,需要成员有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更善于分享感悟的心。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女生较男生具有更愿意融入团体氛围,心思细腻更愿分享的特点,女生越多越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促进团体动力的生成。然而,我这次的校本课16个孩子中,只有5个女生,这将是怎样的景象呢?  在第一次校本课上,我向大家介绍了本课程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生校园里的家,班主任是家的主心骨,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学到的教育理念与班级实际结合,通过自己探索出的“四正”管理法帮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正身;正心;正言;正行  作为一名有八年班主任经历的年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学到的教育理念与班级实际结合,通过自己探索出的“四正”管理法,帮助学生积极生活,主动学习、快乐成长,逐步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性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期刊
摘要:桐,初中生,智障、残障双重残疾孩子。他做了几件很触动我的事,如:他拿三千元多钱,给同学,为的是能有人和他一起玩,这让我开始注意随班就读孩子的内心。其次,在与桐接触中,发现了他的特长----绘画,于是帮其建立自信,最终桐考上了大兴一所美术特长高中,成就了他的梦想、也为今后自食其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随班就读;接纳;发展  一、主人公简介  桐桐,男,性格开朗,比较爱说话,七年级一入学
期刊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本文阐述了自信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出了利用科学评价、多种激励、成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每个孩子成为快乐、积极、健康的孩子。  关键词:自信心;成功;激励;评价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成
期刊
摘要:以《我的爸爸给我一座城堡》为范例进行了“表达性心理成长”创新教学实践。第一,选取和利用适合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融入的教学素材。1.选取某些情节2.改编某些语言3.重新设计课题。第二,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方式的使用。以热身活动做好教学铺垫,以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自我思考,流动塑像等元素融入教学呈现和诠释。第三,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方式融入教学的思考和建议中,尤其指出不必打破现有教学的时间
期刊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两方面着手。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指: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书信心理咨询等等。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建立于我们必须要用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关键词:心理健康;引导;健康教育课程;咨询;爱;罗森塔尔效应  今年七月份,我刚刚走出了大学的校门,所以准确来说
期刊
案例:  四年级下学期期末的一天,我们班的女生小菲告诉我她下学期要转去老家上学了。看着她满脸的遗憾和不舍,我突然想到,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教育契机。第二天,小菲正好请假了,我告诉班里其他孩子小菲要转学的消息,并且要求每个孩子给她做一张祝福卡,我觉得这是一次教孩子们学会表达爱的好机会。  课下,另一个女生小慧偷偷来找我,她皱着眉头噘着嘴对我说:“老师,我不想祝福小菲,不想给她做祝福卡。”我吃惊地问:
期刊
摘要:学生们用包容,用理解,为班集体献出了自己浓浓的关爱。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人无私地奉献着。大家把对集体的建设,对彼此的关怀当成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  背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吸取古今中外思想精华,切中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病理式要害,面向全体,以积极预防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师生和全民积极向上心态、奠基幸福有成人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性坚持积极的评
期刊
今年七月份,我刚刚走出了大学的校门,所以准确来说,我的教龄很短,或者说,我当心理老师的时间很短。虽然时间短,做过的个体咨询也比较少,但我还是对个体咨询有很多想法,可能不算是个案成果,仅仅是我个人的案例分析。  记得刚开始上课时,我的班里有一名学生上课经常提出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引起其他学生哄堂大笑。通过观察,该同学并非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而是有意识的去做这样的举动,在得到正向表扬后,行为会变得稍有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