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课堂”理念下体育课的“前学研究”的运用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颠倒课堂”理念是指“传统教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放在课堂,知识内化的过程被放在课外,那时候没有老师和同学在场,学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有效帮助。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把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放在课前,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运用“颠倒课堂”理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以学为根,以生为本”的价值追求。而前置性学习是“颠倒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着从体育与健康课的前置性学习的阶段划分、定位、前学研究单的运用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颠倒课堂;体育课;前学研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48-2
  一、体育与健康课的前置性学习的阶段划分
  体育与健康课的前置性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教师)设计前学研究单。2.(学生)完成前学研究单。3.(教师)发现问题。第一个要素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的前置性学习的设计阶段;第二、三两个要素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的前置性学习的运用阶段。
  二、体育与健康课的前置性学习的定位
  (一)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学习习惯;
  (二)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三)让大部分学生了解掌握一些上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关键知识,不是让所有学生解决一切难题,有了这个准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暴露问题(学习困难点),以便于教师“以学定教”。
  三、体育与健康课的前置性学习的运用
  1.运用的时机
  在研究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前置性学习的运用时机之前,我们先弄清一个疑问:“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我的的理解是:前置性学习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并不是每课、每个内容都适合布置前置作业的。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前置性学习”呢?关键看前置性学习任务是否合理有效。
  前置性学习任务有效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内容足够有趣和有吸引力,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能够为新课学习做知识储备,技术技能储备,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技能,能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第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不同观点,而这个不同观点就是课堂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所在的。
  此时,我们可以选择运用“前置性学习”策略进行教学。如果教师想解决的问题难度大、耗时多、需要用到课上无法提供的物、人、空间的,我们应该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例如,教师想让学生了解篮球项目中“行进间上篮”的动作结构和什么叫“走步”,这个显然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或重复观看视频或跟懂的人学习、讨论才能完成,耗时较多,实践课上无法提供资料和视频,这样的前学我们应该安排在课前完成。
  如果教师想解决的问题难度中小、耗时少,需要老师现场点拨或演示,只有课上才能提供的物、人、空间的,我们应该安排学生在课上完成。例如,我们学习了右手行进间上篮,如果老师想教学左手行进间上篮(技能迁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和尝试,得出“左手上篮先跨哪只脚比较协调”。此时,教师在学生汇报完后,只需在课上做如下点拨即可,“同学们记住上篮时是“同手同脚”,我们学过右手上篮时是先跨右脚,那么左手上篮时先跨哪只脚呢?”这种适时点拨完后,老师再做个示范,学生便能理解左手上篮要先跨左脚,再加上直观地观察老师左手上篮的完整动作就能较好地理解“左手上篮先跨左脚比较协调”了。这种前学用在课上比较合适。
  2.运用的形式
  小学体育与健康前置性学习在运用时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个人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和个人或团队探究学习。
  个人自主学习与个人被动学习是相反的两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例如:某学期教学内容有篮球项目,某学生想要学好篮球,并在课上能够有表现的机会,他该如何自主学习呢?
  首先,他要制定一个篮球学习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
  第二,计划中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确立好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为目标而坚持;
  第三,计划中应该有具体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时长,学习方式。非特殊情况,一般不经常改动;
  第四,计划中应安排一些机动的时间,不能因为某些因素,如天气、学业、家庭等原因影响了几次以后就无法继续开展。
  第五,阶段性的自我检查与合理调整。
  团队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组组合作的形式,主体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以期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的分组。我们应该尽可能采用异质分组,极少用或不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运动水平、运动能力、运动技术、体育思维都应该是不同的、异质的。它的好处有:1.榜样作用得以发挥。2.互教互学得以落实。3.伙伴关系得到改善。4.思维方式得到丰富。5.学习成绩得到提高。6.集体荣誉感加强。而同质分组有一些弊端:如不利于不同组的人际关系建立,不利于低等级组的自信心的建立,不利于激发低等级组的学习动力和潜力,易使高等级组产生骄傲情绪和让低等级组产生自卑心理等等。
  第二,组长的培养(在下一章节“注意事项”中会做详细介绍)。要求组长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当然如果还兼具一定的运动能力和体育知识就更好。要能够组织组员人人参与,鼓励组员积极互助。
  第三,分工与合作。小组内要有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责任,对其他组员的应给与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第四,团队与个人。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更多地强调集体荣誉,集体奖励,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团队”,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
  个人或团队探究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技术、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篮球比赛中的得分规则;影响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等。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课中自己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三种运用形式的相同点都是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和目的;差异在于:自主学习的形式以个体学习为主,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团队学习为主,探究学习既可以以个人也可以以团队学习为主。
  3.运用的注意事项
  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所以没必要每节课都设置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不是所有前置性学习都在课前,所以有些前学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课中的。
  不想让组内优生包办展示任务,教师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如,要求每次每组发言的人不相同,展示的人不相同。并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做。
  不想让小组展示(回答)时有人只顾个人出风头,教师就要将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
  不想让学生的交流过程拖沓,教师在学生的语言回答、技术展示上还需要进行规范和引导。
  第一是讨论话题的集中性,技术展示的有序性。依次表述各自观点,展示各自的技术,相同的不重复,不同的可以补充。而不是各说各话、各做各事。
  第二是评价语言的价值性。表达前先进行自我思考,评价学生回答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而不要被“他说话不流畅”、“他站的不直”等与问题无关的话题占用课堂时间(小学生评价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需要教师引导)。
  第三是表达方式的实效性。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孩子一开始的回答会是非常的啰嗦,无法达到要点。通过核心问题引导,先做简单的表述引导。比如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课:我的问题是什么,我的解题方法是什么,我是怎么想的。
  总之,前置性学习的运用要找准定位、选准时机、用好形式和记住注意事项,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类比就是这样一种学生能掌握的重要的学习和思维方法,类比方法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主要根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亲身经验和反思,从数学概念、计算法则两方面对如何类比展开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类比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50-1  一、类比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