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相当高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其有一个基本描述是: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获取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也就是说,课堂要做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1.创境情境,艺术导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情境有关。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是靠他们自己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为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境界,教师要“引而不发”。一方面针对各类学生自学时出现的不同情况予以个别指导,另一方面对学生授以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教给学生从限制性词句中找疑问、从类同中找特殊、从现象中找本质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抓住学习要点、理清思路,高效自主学习。
  2.巧疑妙问,点拨诱导,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释疑明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老师启发诱导和执教的重要手段。科学巧妙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通过老师的点拨诱导,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答案,完善自己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提问的技巧,不断提高提问质量。
  一是问在要害处。要害处即教学的“切入点、重点和难点及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点”。抓住这些地方发问,就能达到“投石击破水中天、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二是问得“多角度”,难易适中具有思维度。思维度是提问成败的关键。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回答不出,或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有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课堂提问不宜过多地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难或太易。太易则没有兴趣,太难则失去兴趣。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3.思维训练,寻找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教学的实质就是思维训练,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中关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思维训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尤为重要。教学艺术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和创新。初中生的天性是好奇和爱动,凡事喜欢与别人不一样。为此,我们不能压抑,而要积极引导和激励。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接收器”。新课改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课堂知识有效内化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实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指导作用,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4.活动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课是师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可见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活动课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教育观的体现。离开了它,任何形式的活动课都无法很好地展开。要开展好活动课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活动课就成了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这就要求营造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尊重、信任、鼓励学生,让学生把课堂当做自我磨炼、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5.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得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把握。只注重知识目标,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另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6.参与社会实践,获得体验和感悟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以“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例,我在教学这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调查社会上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对待上网》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到上网的利与弊,从而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
  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其他文献
陆地卫星5号提供的TM图像几乎没有什么畸变,主要还存在较大的位移误差,不经过几何校正无法使用。针对这一问题,该文给出了一种很好的校正方法,并对某地区卫星图像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
流利度是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当停顿则为影响流利度的因素,会造成信息中断或使听者感到不适。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四名中国海洋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进行英汉交
摘要: 在设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探究式教学时要秉承适度原则、可操作原则及引发兴趣原则。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大学物理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课,可以为学生今后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思想与探索精神进行培养。探究式教学不但可以为学生传授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时完善独立学习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大学物理  大学生开始接受动手实验训练与科学方法训练的基础就是大学物理实验,在
近些年,我国招投标监管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市场各个方面的主体行为在不断的规范,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管体制,可以促进建立优质、高效的市场环境.我国对于招投标活动的监督不断加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激发儿童在知识上的兴趣,就必须消除他们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他指出:教育即生活,也
摘 要: 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根据新课改和多年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旨在引起广大同仁对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视,从而提高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误区 策略  物理概念是进入物理学的敲门砖,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特别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更应重视物理概念教学。因为概念是人们对经验事实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到的抽象认识,反映事物
该文用近代全息技术提出的剪切干涉法,把物理光学与几何光学方法结合起来,用经典杨氏干涉的观点来分析剪切干涉图,将象差光束中两剪切光线的焦点看作点源,由干涉条纹确定这些焦点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三维图形的应用将日益普遍,这就给存储、传输和实时显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人们对三维几何数据压缩、渐进传输及简
高中地理课是一门重要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片独特的自然景观,层现在我们眼前,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地理知识,让我们探讨地球的奥秘,开阔视野,启示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但是中考不考地理,许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先把主科学好,副科要给主科让时间,甚至认为学不学都可以。针对学生这种思想,我认为要有效
本文结合古代哲学“悟物穷理”讨论当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In this paper, we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