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癌症20种可能诱因等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20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发布癌症20种可能诱因
  
  美国癌症学会和3家联邦政府机构日前发表报告,列出20个可能诱发癌症的因素,包括倒班工作和19种化学品。
  研究报告表明,倒班和女性乳腺癌存在关联,夜间长期暴露在光照下可能扰乱人体生物钟并诱发癌症。除甲醛等常见致癌物,用于制造平板电视机的新型化合物磷化铟等多种化合物出现在这份“黑名单”中。
  多名专家认为,有可靠证据表明,这些因素可能危及人体健康,需要更多后续调研。报告表明,以下19种化学物质被列入可能致癌物:铅和含铅化合物,磷化铟,钴类碳化钨,二氧化钛,焊接产生的烟和气体,难熔的陶瓷纤维,柴油机排出的废气,黑烟末,苯乙烯和氧化苯乙烯,环氧丙烷,甲醛,乙醛,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仿,多氯化联(二)苯,邻苯二甲酸,阿特拉津。
  
  每天摄入50毫升橄榄油可防癌
  
  最新的研究表明,橄榄油能对肿瘤进行全方位的攻击。它不但能通过消灭癌细胞抑制肿瘤增长,还能减少受损伤的DNA产生癌变的可能性。
  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富含橄榄油的膳食具有防癌功效,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科学家们打算弄清楚橄榄油膳食抗癌的真正原因。
  通过在小白鼠身上进行实验,研究者发现橄榄油能挫败诱发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基因。此外,橄榄油还能阻碍癌细胞生长所依赖的蛋白质发挥作用。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根据《癌症学》杂志的研究,橄榄油还能阻止受损的DNA发生癌变。
  研究者爱德华博士表示,每个人每天最好摄入50毫升或者10汤匙的高品质初榨橄榄油,长期坚持就能收到防癌效果。
  
  喝水可缓解不良情绪
  
  心情郁闷吗?多喝几杯水吧!据美国《心理健康》杂志报道,喝水能帮助人加速“痛苦激素”的代谢,及早走出抑郁情绪。
  研究人员发现,激素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例如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能使人产生快感和满足感,因此被称为“快活激素”。但当人生气或受到恐吓时,人体就会分泌一种’肾上腺素,也被称为“痛苦激素”,这种激素会让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没精打采。研究者发现,人们分泌“痛苦激素”时,一般都处在应激状态,比如跟亲人吵架、受到别人责备等,严重时会引起大脑思维混乱、手脚发抖、想哭。
  此时,多喝水能帮助身体排出“痛苦激素”。当然,汗水和泪水也有助于减轻坏情绪。因此,当心情郁闷时,可以多喝几杯水,跑跑步、做家务,让身体出出汗或者大哭一场来排解。
  
  全球多数人缺乏维生素D
  
  美国一知名专家最近撰文指出,全球多数人缺乏维生素D,摄取足量的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降低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生物化学教授、长年研究维生素D的专家安东尼·诺曼在新一期《今日内分泌》杂志上说,根据在全球范围进行的抽样调查,全球2/3的人缺乏维生素D。
  目前,成年人每日维生素D建议摄取量为:50岁以下的人为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的1国际单位相当于0.025微克);51-70岁的人为400国际单位;70岁以上的人为600国际单位。
  但诺曼指出,科学界普遍认为,多数成年人应将每日维生素D摄取量提高到2000-4000国际单位。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如多晒太阳、进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以及适当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等。
  诺曼说,多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对保持身体健康很重要,不仅能巩固骨骼及牙齿,维持钙的正常代谢,促进细胞正常生长,保持激素平衡,增强免疫系统,而且还有助于降低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如乳腺癌、结肠癌、1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但也有专家指出,在对维生素D的摄取标准尚无定论之前,应以适量服用为原则。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来源渠道被拓宽,信息传播的内容海量化、方式多样化。然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伦理失范现象普遍等问题。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姚贝娜事件”报道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给新闻伦理实践带来的威胁与困惑,并就其对策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伦理客观性新闻价值透明性原则
【摘要】作为新闻生产的主体,记者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报道出现了诸多有悖于社会责任原则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责任论角度出发,以“姚贝娜事件”为例,剖析了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有悖社会责任的行为,并探讨其原因,以期引起新闻记者对此问题的关注,规范新闻采访行为。  【关键词】社会责任记者姚贝娜事件  201
【摘 要】《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向我们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呼吁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关键词】技术垄断 体验 媒介生态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尼尔·波斯曼媒介批评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童年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各有各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如何使他们和谐发展,这对维持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及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要创造好的文化交往环境,就必须从人们文化交往的方式手段开始。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熟悉汉文化,将汉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很好的对接,实现不同族群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文化
【摘 要】网络谣言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是在一定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是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通过不断互动产生和传播的,传受主体也在互动中发生了角色变化。为此,本文试借鉴社会互动理论,在对网络谣言传播本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谣言传播中传受主体的社会互动与角色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谣言 传受主体 社会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当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时,
【摘要】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在我国上海举办,数百家媒体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本文以国内部分报纸为例,分析上海世博会报道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制作技巧以及语言特色。  【关键词】世博会 新闻标题 修辞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我国上海市举行,这是世博会多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承办的又一国际盛事,据统计共有240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参
“新闻扎堆”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媒体议程设置的结果。在某个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出现之后,很多媒体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本地寻找相似的新闻线索,这样既能贴近本地受众,又能参与到舆情“合唱”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舆论搭车”。  这种“搭车”“傍热点”有一定积极意义。事实上,我们很多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初都是由一些个案和相关报道推动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的“新闻扎堆”都值得鼓励。比如,某地
【摘要】微博时代,资讯的快速传播对平面媒体的文艺报道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在常规报道中做出深度,应对碎片化网络传播,笔者总结出三个采访技巧:深究、借力、绕弯。  【关键词】微博时代;平面媒体;文艺报道;深度报道  微博时代,资讯的快速传播无疑对平面媒体的文艺报道造成巨大冲击,单纯拼时效、拼广度,我们显然不是碎片化网络传播的对手;而《深圳特区报》副刊在改版成“人文天地”后,总编辑把其定位为高端、深度。这
【摘要】2013年4-5月《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持续28天的“水战”,赚足了受众眼球,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和搜索引擎的热门话题,“标准门事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而成的热点新闻事件。本文运用危机传播的相关理论对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危机产生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分析“标准门事件”中的舆情建构。  【关键词】标准门事件危机传播舆情分析  在公共关系中,危机传播(Crisis dissemin
【摘 要】一个精彩的标题,要能反映新闻主题、体现新闻灵魂,方便读者阅读。标题制作是一门“在笔尖上做大文章”的深厚学问。如何在寥寥数语中展露新闻最亮点,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需要记者、编辑在日常的采访、写作、编稿过程中,以独特、精准的视角发掘新闻中的闪光点,凭借“绣花精神”抽取新闻精髓。  【关键词】新闻标题;制作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如今,报纸新闻渐渐进入“读题时代”。快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