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的眼睛更明更亮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精彩的标题,要能反映新闻主题、体现新闻灵魂,方便读者阅读。标题制作是一门“在笔尖上做大文章”的深厚学问。如何在寥寥数语中展露新闻最亮点,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需要记者、编辑在日常的采访、写作、编稿过程中,以独特、精准的视角发掘新闻中的闪光点,凭借“绣花精神”抽取新闻精髓。
  【关键词】新闻标题;制作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如今,报纸新闻渐渐进入“读题时代”。快速有效阅读的首要途径便是标题预览,新闻标题的优劣几乎决定了读者是否会有深入阅读全文的兴趣。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可以说是在为新闻内容卖力“吆喝”。一定程度上,新闻标题制作得成功与否,最能直接反映出媒体人的创作水平的高低。如何在寥寥数语中展露新闻最亮点,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在日常的采访、写作、编稿过程中,以独特、精准的视角发掘新闻中的闪光点,凭借“绣花精神”抽取新闻精髓。
  新闻标题要“点睛”还要“吸睛”
  早在1919年,我国著名的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徐宝璜先生,撰写的第一本国人自著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中,就认为冠题目于新闻之前,主要起到两个重大作用:“便利阅者”和“引人注意”。
  新闻标题最直接的作用,首先是为新闻内容“打广告”,以吸引读者注意,其次是对新闻作评价,方便读者理解新闻内容;此外,新闻标题也起着美化和丰富报纸版面的作用。由此可见,新闻标题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需要“点睛”和“吸睛”。
  “点睛”意为标题是最凝炼的新闻点,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新闻内容最“抓人”的一句话,更应反映主旨,是新闻最想表述的话。制作标题需要对文字高度概括,对新闻内容深入理解,从中提炼寥寥数字来表达文意。“吸睛”指的是标题的吸引力,“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捧起报纸预览版面,读者最先看到的是能够引发阅读兴趣的新闻标题,在浏览标题的过程中粗略筛选兴趣点,再在标题索引的指示下有选择性地阅读新闻。
  表述同样的内容,一个普通标题很难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一个有新意的标题却可以立刻吸引读者的目光。自报纸发端,新闻标题就在不断演变与进步。抗战期间,《新民报》刊发了一则讽刺国民党官员生活腐化的新闻,张友鸾拟标题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因其构思奇巧,语意生动,一针见血,迄今仍让人记忆犹新。一次,南京连日阴雨,张友鸾听完气象预报,提笔写出新闻标题《潇潇雨,犹未歇,说不定,落一月》文采斐然,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近期,《滁州日报·皖东晨刊》上出现一个标题《蔬菜价格“亲民”,“菜篮子”变轻了》,新闻讲的是近一个月来,滁州市城区蔬菜供应量大增,菜场多现“两元菜”、“一元菜”,市民受惠说“菜篮子变轻”,比喻买菜开支减少,既形象又很准确。再如,《人行道“走丢”了,市民过往不方便》(《滁州日报·皖东晨刊》),市民反映滁城一家银行前的路面上没有人行道,市民过往多有不便。人行道本就是走路用的,人行道拟人化地把自己“走丢了”,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出行受阻,有趣且凸显了新闻内容。再如《飞檐走壁只偷高楼,两“蝙蝠大盗”落网》(《滁州日报·皖东晨刊》),这个标题也非常生动形象。该则新闻中,两名小偷窜入定远县境内,凭借自幼在老家山中爬树翻山练就的徒手攀爬本领,频频盗窃5楼以上的高层住户。“蝙蝠侠”飞檐走壁的本事应用到盗贼这里,小偷变成“蝙蝠大盗”,让人产生一探其如何落网的冲动。
  让新闻眼睛“传神”还要“传情”
  皓齿明眸是美人的标准,同样,作为新闻眼睛的标题,只有做到生动活泼、明亮透彻、传神传情,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新闻标题若想尽可能地吸引关注、引导阅读,不能单一僵化、中规中矩,而是需要在尊重事实、遵循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文意之下,巧妙做到通俗而不庸俗。通俗易懂的标题,加上创新思维的概括,佐以传神灵动的点拨,不怕吸引不到读者的注意力。
  语言生动,创新求变。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凝炼概括,如果过于平实普通,往往会被读者忽略。例如,很多报纸的要闻版标题严肃僵化,动辄就是“我市开展某项活动”、“某某会议在我市召开”、“某某单位做好某项工作”,模式单一、语句僵硬、“套路”相近,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倦怠。这时,倘若寻找文章亮点来做标题,是一种不错的变通方式。即便是会议稿件,也可以从中寻找读者的兴趣点。如《广州日报》一则标题:
  广东出台文件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肩标)
  干部拟提拔 纪委要签字(主标)
  该标题的主标很好地抓住了新闻点,肩标起到补充作用,把一篇常规新闻报道用通俗易懂的一句话反映在标题中。
  簡练易读,精炼概括。冗杂的长句,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反之,新闻标题短小精悍,更能引人注意。如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陪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参观故宫博物院。11月9日《潇湘晨报》封面以《故宫话“和”》为标题,简单吸睛,引人思考,话“和”在附标题中得到解释:
  故宫话“和”(主标)
  习近平彭丽媛陪同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故宫茶叙赏京剧 依次参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会中国“和”文化传统(副标)
  副标题既完整地叙述了当天的参观路线,更强调中美关系以和为贵等蕴意。
  值得一提的是,简短的新闻标题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略词、略句,缩略语应该广为人知、易于理解。《滁州日报》(2017年11月13日)2版有一篇消息,原标题为《我市强化农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农发”的意思如果不点明,可以理解为“农业发展”,可此文的内容说的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此外,如果标题需要用到新出现的专有名词,或者英文缩写等,应该考虑大多数读者的理解力,可以进行标注。
  贴近生活,打动读者。想更多地引起读者兴趣,在做标题时就需要考虑生活的方方面面,巧妙结合流行语、俚语、口语等“百姓”语言,少用令人产生距离感的“官腔官调”。《华西都市报》的一个标题《成都地铁装上最强大脑》,文章说的是成都的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年底启用,其将掌控地铁运行并即时处理故障。《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的一档大型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是“高智商、高科技、高水平”的代名词。引用“最强大脑”这个“热词”,既让标题通俗易懂,又与流行语密切联系,紧跟趋势。   再如,《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1日有一篇议论快递包装造成污染的新闻,题为:
  快递包装“虚胖”,“瘦身”需各方努力(肩标)
  “买买买”再敲绿色警钟(主标)
  “买买买”可以理解为口语和流行语,是人们对网购的一种指代说法。用“买买买”代替“网购”,在情感上与读者拉近了距离。但运用口语、俚语、网络语言时要恰到好处,网络语言更新快,运用于标题可以增强时代感,但是一些粗暴的、难解其意的词语,倘若用于报纸标题会产生误读,甚至让人看不懂。
  结合要素,创新标题。标题的创新可与多种新闻要素结合,围绕新闻内容,能增强可读性、吸引力。有时需要与观点结合,增强评论色彩。如,《商户私装地锁,公共路面不姓“公”》(《滁州日报·皖东晨刊》)也是个成功的标题,公共路面被人私占,谈何“公用”,既反映出问题,又暗示了公共区域属于大家所有,不能被私人侵占的观点。《钱江晚报》以《蚂蚁短租,蚂蚁搬家?》为主标,讲述一对硕士夫妇在网上找来的短租客搬空他们精心布置的婚房的事件,短租网络平台是蚂蚁短租,却没想到遭遇“蚂蚁搬家”,标题简单易懂,有讽刺意味。
  与内容结合,文字指代。易建联初入篮网表现优秀,可在一场比賽中他撞到下巴缝了十多针,休赛数场、归期未定。有媒体拟标题《临行密密缝 易恐迟迟归》,将其缝针恐将延迟回归赛场事实描述出,套用诗句,把“意”改为“易”,更为有创意。《新民晚报》报道上海宝山罗店龙船文化节举行用了《“船”统仪式 “船”为佳话》,用“船”直接指代了传统的“传”,富有特色且点明新闻内容。
  标题定位不“低俗”“媚俗”
  新闻标题起着引导读者的作用,标题的位置、语法、标点、字号,都在暗示读者新闻内容以及重要性,表达媒体的态度和倾向。尤其报纸标题的空间有限,因为要求易读易懂,一般字数不会多。新闻标题要想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必须引人注意,求新求变。但应注意的是,创新的前提是标题首先要旗帜鲜明,导向上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新闻标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基本的政治立场,在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上,一定要遵循原则,站稳立场,旗帜鲜明,不能有丝毫犹豫。“标题党”是近年来互联网上用各种夸张猎奇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标题党”发帖的标题比较夸张,帖文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很多纸媒也受到了网络“标题党”影响,一味地追求关注度,却忽略了新闻基本要素,使得标题对新闻断章取义,甚至歪曲原意,夸大事实,结果造成读者误解,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因而,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真实信息应该是最起码的社会责任,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故意降低身份选择“低俗”、“媚俗”等低级趣味的词汇语句,设置一些没有道德底线的庸俗标题,这不仅扭曲事实,更影响媒体的大众形象,降低媒体公信力。
  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拨动读者的心弦,磁石般吸引读者去读新闻,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因此,想要制作出简洁醒目、能在“三步五秒”内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的新闻标题,记者和编辑都必须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新闻部)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央视资深评论员白岩松沉淀十年的发力之作《幸福了吗》自2010年9月7日上市以来,一路领跑图书销售市场,多次在当当网和卓越网的销量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引发销售热潮。本文结合《幸福了吗》的营销策略分析4C理论在图书整合营销中的运用。  【关键词】图书营销整合营销4C理论《幸福了吗》  《幸福了吗》一书中,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在CCTV、名利场的起伏,发表了自己对
【摘要】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来源渠道被拓宽,信息传播的内容海量化、方式多样化。然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伦理失范现象普遍等问题。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姚贝娜事件”报道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给新闻伦理实践带来的威胁与困惑,并就其对策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伦理客观性新闻价值透明性原则
【摘要】作为新闻生产的主体,记者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报道出现了诸多有悖于社会责任原则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责任论角度出发,以“姚贝娜事件”为例,剖析了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有悖社会责任的行为,并探讨其原因,以期引起新闻记者对此问题的关注,规范新闻采访行为。  【关键词】社会责任记者姚贝娜事件  201
【摘 要】《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向我们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呼吁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关键词】技术垄断 体验 媒介生态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尼尔·波斯曼媒介批评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童年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各有各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如何使他们和谐发展,这对维持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及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要创造好的文化交往环境,就必须从人们文化交往的方式手段开始。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熟悉汉文化,将汉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很好的对接,实现不同族群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文化
【摘 要】网络谣言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是在一定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是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通过不断互动产生和传播的,传受主体也在互动中发生了角色变化。为此,本文试借鉴社会互动理论,在对网络谣言传播本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谣言传播中传受主体的社会互动与角色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谣言 传受主体 社会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当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时,
【摘要】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在我国上海举办,数百家媒体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本文以国内部分报纸为例,分析上海世博会报道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制作技巧以及语言特色。  【关键词】世博会 新闻标题 修辞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我国上海市举行,这是世博会多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承办的又一国际盛事,据统计共有240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参
“新闻扎堆”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媒体议程设置的结果。在某个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出现之后,很多媒体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本地寻找相似的新闻线索,这样既能贴近本地受众,又能参与到舆情“合唱”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舆论搭车”。  这种“搭车”“傍热点”有一定积极意义。事实上,我们很多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初都是由一些个案和相关报道推动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的“新闻扎堆”都值得鼓励。比如,某地
【摘要】微博时代,资讯的快速传播对平面媒体的文艺报道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在常规报道中做出深度,应对碎片化网络传播,笔者总结出三个采访技巧:深究、借力、绕弯。  【关键词】微博时代;平面媒体;文艺报道;深度报道  微博时代,资讯的快速传播无疑对平面媒体的文艺报道造成巨大冲击,单纯拼时效、拼广度,我们显然不是碎片化网络传播的对手;而《深圳特区报》副刊在改版成“人文天地”后,总编辑把其定位为高端、深度。这
【摘要】2013年4-5月《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持续28天的“水战”,赚足了受众眼球,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和搜索引擎的热门话题,“标准门事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而成的热点新闻事件。本文运用危机传播的相关理论对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危机产生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分析“标准门事件”中的舆情建构。  【关键词】标准门事件危机传播舆情分析  在公共关系中,危机传播(Crisis disse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