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一学生的忠告和建议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初中老师是这样总结初中三年的: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三年1000多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初中三年会遇到各种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年级的规划,其实都只有四个字:科学、努力。科学为的是不要跑弯路,但只有努力才能决定你跑没跑起来。
  1. 把初一当作初三过的,都笑到了最后。
  但可惜的是,至少有80%的学生要等到初三才知道着急。
  2. 六年级到初一的差距非常大。
  从听课到内容、作业、态度、思维方式等,都要进行转变,小学阶段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表现,可能导致初中全盘皆输。比如进行数学计算时不喜欢用草稿纸演算这么一件小事儿,多少同学因为这个原因在中考时丢了不少分,人生轨迹就这么改变了。
  3. 细心比会做难题更重要。
  不得不承认,现在中考考查更多的是同学们的细心,是理解能力,是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解难题的能力。因此要調整学习方向,上课真的听懂是第一要务,平时练习的思路也要转变。
  4. 初一的坏习惯改不了,初二一定出问题。
  初一的所有课程都不难,初一的各种考试也都不难,在绝大部分学校,数学考试随随便便可以拿个90多分,但你要知道,坏习惯改不了,学习方式不转变,初二一定出问题。
  不要总是抱着偏科不怕、中考还长远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现有的问题,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最终都会化作初三道路上的荆棘。到时候你面对的就不只是学科的问题,而是在父母、老师、同学的三重压力下,每天重复着过度地自我压榨,以及无谓的精力消磨。
  5. 把钱花在初一比花在初三更有意义。
  如果你并不是那1%的学霸,并且你现在的想法是:“万一我不行,到初三再补课。”那建议你还是从初一开始补课吧,因为有这种想法的,多半在初三时钱也花了,但成绩还是那样。
  6. 提早重视体育课。
  体育课,在初一初二有如天堂,等到了初三那可就像地狱了,一节课下来能让你这一天都处于颓废状态。尤其是长跑,男生跑哭了都有可能……总之一定要提前重视体育锻炼,到了夏天36°C的气温下跑800米,那都是家常便饭。
  7. 初一必须培养好你的计算能力。
  初一是培养同学们计算能力的唯一阶段,一点没学会,后面都白费。好多同学有马虎和粗心的问题,但请不要用“粗心”二字为自己找理由或借口。从知识层面来讲,除了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其他都是因为忘记细节、忘记做法导致的。集中注意力认真理解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快速掌握计算技巧,加上课后大量针对性练习,加深印象,才能彻底改掉粗心的毛病。
  1. 不适应怎么办?
  进入初中后,课程一下增加到7门,而且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从小学的要求学生学,变成需要学生主动学,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这些变化。
  此外,进入初中,学习竞争更加激烈,考试也会增多,同学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公办初中还好,现在不能择校了,生源相对比较均衡。如果在民办中学,因为都是择优录取的学生,大家的底子都很不错,所要承受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大,如果你在小学一直较优秀,到了初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落差。
  建议:首先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的很大一部分压力是来自父母。初中刚开始,先让孩子去适应,不要制定太大的目标或对孩子要求过高。初一先把基础打牢,为以后做准备。
  另外,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谁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经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孩子见了困难就害怕,遭受挫折就退缩,那么孩子时刻都会受到心理压力的煎熬,遇到挫折承受不了打击,困难没有来临时害怕它到来,因此身心疲惫,对成长十分不利!
  平时就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家长也要多疏导,及时关心孩子身心健康!
  2. 初中要不要补课?
  进入初中后,课程难度随之加大,那上初中后到底要不要进行课外补习?初中本来科目多,作业量就大,大家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有的学校还搞周末拓展班,同学们的休息时间就更少了!是否参加校外培训就很纠结!
  建议: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盲目跟风!首先大家要明白补课的目的,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均不相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之间的成绩自然会出现一些分层。
  因此在这一范围内另外占用一些课外时间进行补习是很有必要的!就算校内补课,学校也是根据同学们的情况来补,分为培优和补差。因此家长要先考虑孩子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查漏补缺的补课才是值得考虑的!
  3.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为何不与家长沟通?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进入初中后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跟家长沟通也少了,平时在家多说几句可能就觉得烦!很多父母都担心,如果开学后,孩子遇到问题又该如何及时沟通呢?特别是一些寄宿的孩子,周一到周五还见不到面。
  建议:首先要信任孩子,向孩子敞开心扉,平时不妨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时遇到的困惑、压力,做过哪些傻事,展现一个不完美,但真实、可亲近的家长形象给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尽量做到客观评价,不能简单地将错误都归咎于孩子,或者对孩子进行否定,这样会让孩子极度反感。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的困难,多鼓励孩子,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龙飞凤舞  夢寐以求
一天,我在去公园玩的路上,吃完香蕉把香蕉(jiāo)皮丢在了地上。突然,后面传来哭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朋友踩(cǎi)到我丢的香蕉皮滑倒了。我连忙去把他扶起来,并问:“你有沒有受伤?”小朋友回答道:“我没事。这是哪个坏蛋设下的陷阱(xiàn jǐng)?”  我红着脸把香蕉皮丢到垃圾箱里。这时,路过的环卫工人对我说:“你真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我说:“这个夸奖我不要,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
建构主义哲学思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互动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理解性和学习的反思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差,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从而集中体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小学生能在探索和
今天是星期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哼着小曲,想着怎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  妈妈看见我,笑着说:“小泥巴呀,你今天这么高兴,是想着在家帮我们做家务孝(xiào)敬老爸老妈吧?”在家里,妈妈总是亲密地叫我“小泥巴”。“哦……嗯,是的呀,妈妈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呀?”听到老妈把“孝敬”这顶大帽子给我戴上,我也只能答应啦,谁叫我是个懂事的乖乖女呢!  话已说出口,那总该有点行动表示表示吧? 当我一筹(chóu
我的家乡很美丽,这里虽然没有泰山那样雄伟的山峦(luán),也没有香山那样红艳的枫叶,但是它也有令人向往的美景。  家乡有一条柏油马路通往县城,马路两边长着野花和松树。野花散发着迷人的香味;松树高高壮壮的,好像一个个高大的巨人。  家鄉有农民伯伯种的水稻。水稻成熟的时候,放眼望去,金黄的稻谷像金黄色的海洋,美丽极了。家乡还有果园。果园里挂满枝头的梨,黄澄(dēng)澄的,让人看一眼就流下口水;水灵
美国教育家杜威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从新的意义上解释了知和行的关系,提出了“做中学”思想,主张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学习者首先面临某种实际的疑难情境,通过反省性思维来分析、思考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运用理智对各种假设进行推敲,用行动进行实际检验。这种探索活动的最主要收益不在于问题解决本身,而在于发现问题中所隐含的各种关系以及对问题情境的
假期,妈妈给我报了一个作文班。知道我学过主持、朗读水平不错,作文班钟老师就让我当他手机直播间的小主播,播讲他编的作文集里的作文。  首先要播讲的作文是《我的妈妈》。为了播讲好,我做了不少准备:把开场白记在本子上,反复诵读,熟到甚至能背出来;把要播讲的作文读了好多遍,不认识的字全标上了音,哪里要注意停顿、速度、语调也都标好了……  很快就到了正式播讲的日子。在點开手机直播链(liàn)接的瞬(shù
梦里的滑梯,是大象的鼻(bí)子。  大象用它又长又软的鼻子把我卷起来,让我坐在它的脑袋上,我顺着它的鼻子往下滑,滑到头的时候,它就会用鼻尖把我钩住,真好玩呀!  我玩累了,大象也累了。我要好好感谢它!  我拿出许多香蕉(jiāo),掰(bāi)下一根递给大象,说:“谢谢你,大象!吃吧,别客气!”  大象伸出又长又软的鼻子把香蕉卷起来,送到嘴里嚼(jiáo)起来。  我把香蕉都给大象吃了。吃完后,
《礼记 中庸》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预,就是准备,是努力,是奋斗,是实践,是付出;立,则是成功。预是成功的基础,不预则是失败的根源。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拥有自学能力,学生就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妈妈有一个最讨厌和一个最喜欢。  妈妈最讨厌我看漫画,还给我定下了规矩,说是“看到一本,没收一本”,“一不准看漫画,二不准买漫画,三不准说漫画”。她把我藏在家里的漫画书都没收了,害得我只能到班上的图书角或者同学家里过漫画瘾(yǐn)。  妈妈最喜欢的是反复问我的学习情况。每天她都要问我几个固定的问题:“今天认真听讲了吗?”“老师有没有叫你回答问题?”“你的作业做完了没有?”……  不过今天妈妈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