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德育生活化的认识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一语道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统筹学校工作都有导向功能。让德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其植根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当中,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所有的德育工作者致力实现的目标。然而,在现行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往往弱化了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甚至将成人的观念片面而失真地强加到学生身上,造成德育形式化、敷衍化。对此,本文从现行小学德育现状的瑕疵、德育生活化的意义和具体措施这三个方面浅谈对小学德育生活化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
  不少教育者就“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的确,把“育人为先,德育为先”视为宗旨的教育使我们必须承认:德育的地位不可撼动,它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尽快加强和改进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那么,怎样的德育是切实有效并能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小学德育生活化为探讨内容,就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简要解析。
  一、小学德育现状的瑕疵
  早在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围绕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出现的新情况,科学判断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思想观念的变化,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到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想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首先要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是必然要求。然而,德育工作处境颇为尴尬,教育成效令人失望,对此,本文主要谈论两点不足。
  1.“重智轻德”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现行的德育工作却一直处于“失衡”的状态,由于过度放大知识教育的比重,忽略了学生的道德养成,甚至剥夺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个性化体验,对学生的品行操守采取“一刀切”的评判标准,这种“重智轻德”的取向背离了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常见现象如班会课或班队课被主科老师堂而皇之地拿来上课,品德课上成自习课等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问题学生的教育话题始终萦绕在耳边,倘若只是一味偏重知识与技能教育,那么结果最终只会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悖而行。
  2.“德育失真”
  都说校园是“乌托邦”之地,不应沾染社会上那套世故、功利的价值观。但我们发现,不管校园活动以何种方式开展,学生的表现不禁让人惊叹过于成熟,说起话来老气横秋,哪里像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呢?这种揠苗助长的手段使学生过早丢失了自己的童言稚语,成人的语言模式在校园甚至在课堂上盛行,属于学生的“童言无忌”反倒渐渐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倡导脱离生活实际、并凌驾于知识教育之上的“牺牲”教育更使人困惑。启中平曾在一次报告中指出:一直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都极力标榜自我牺牲,并且这种牺牲是无条件和无限度的,仿佛这才是道德的实质。可这种不以追求公平为原色的牺牲教育,真的能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立足之地吗?笔者认为,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靠的不是一味地谦让和牺牲,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机制,通过公平的竞争,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更平等的世界,以道德约束自我,但绝不是以道德为由,为他人的成就做无条件让步。
  二、德育生活化的意义
  不管是“生活德育”还是“德育回归生活”,这些理论都主张实现道德和生活的统一。笔者认为,让德育回归生活,能扭转当今“重智轻徳”“德育失真”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小学德育不能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一概而论,它必须建立在儿童品德发展规律和儿童的生活体验之上,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而安排的教育。
  1.生活为基
  教育来源于生活,德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一份子,自然离不开学生活这个源头。它必须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引领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感受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需求都能成为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其在切合实际的授教活动里关注自身的道德养成。注重学生的生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特点,它强调德育借助生活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比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应指引学生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二者的异同,知其恶而以善待之,知其险而以勇克之。不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缺乏真实性的温室里,刻意模糊社会的残酷性。毕竟,我们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是为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不是误解社会。
  2.体验是柱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征,生命体验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它能让学生感受情感的波动和情绪的体验,引起学生作为感受主体对事物的认同、同情和体谅,建立起物我相通的情感链接。因此,小学德育实践要充分考虑活动形式是否满足学生的诉求,能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体验。不能继续采取说教这种单一枯燥的教育手段,纵容教师以成人的价值判断强塞给学生,剥脱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绪反馈。加之小学德育具有审视生活、引领生活的作用,实践性、主体性和情感性是它的特点。所以说,小学德育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递或强调是非对错这样一种非黑即白的评判,它更加注重以人作为主体体验过程的教育活动。
  三、具体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因此,若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德育教育首先从行为习惯抓起。只有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学生的德育才得取得成效。但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和协助。
  1.以身示范与自我内化相结合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大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生活里,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指导者,必须以身示范,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注重自己的操守准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孩子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有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把教育的责任扔给学校。就学生自己而言,“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活动。”
  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优化过程实则是养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他们通过内化的形式,约束自我的操行去遵守规章制度、符合道德准则,从而将这种内在的意识转化成外在的行为习惯,自觉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外在的示范作用和个人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最好比喻,小学德育工作需要从中汲取灵感,寻找可行的方法。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这是教育的需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学生接触德育的学习内容,它们不仅是教科书,更是联系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情景的缩影,借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教育学生一定的道理。如何更好地走进书本,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并设计实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如,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品格的试金石》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买卖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真实体验诚信的重要性,使其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完成道德教育。此外,学校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亦是很好的体验活动,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去,实现二者的交融,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结语
  小学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从小学德育现行存在的问题中去思考,探索德育生活化的必要性,以此寻求真实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更新德育观念,改进策略,让德育回归生活,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教育,将能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黎屏雅.培养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1994,01.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必须要不断加强方式方法创新。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其个性特点较为鲜明多样,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面临的难度相对较大。为确保管理目标实现,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采用家校联合方式,不断提升管理实效。  【关键词】家校联合;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由此推动了初中生的快速成长,但是社会
本报综合消息 12月25日下午,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出席仪式的有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广东工业大学副书记兼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院长胡钦太,以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处长,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科技处、社科处、网络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院长胡钦太主持揭牌仪式。  王创在致辞中指出,广东省基础教育
【摘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现存在几个问题:1.家庭不重视;2.学生阅读书源缺乏;3.教师阅读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落后;4.没有良好的阅读指导等。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1.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 拓展学生视野;2.教给学生阅读的“渔”;3.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5.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系到学生人文素
本报综合报道 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4月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完成今年扩招100万人的任务,瞄准市场需求和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迈向中高端,进一
本报综合消息 2019年3月3日下午15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两会时间”正式启动。在今年的两会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等7名代表建议,应将环保教育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代表们认为,环保生态教育进校园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仅局限在某些省市地区,并没有在全国国民教育中形成正式规模与体系。他们建议应
【摘要】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学习以概念为基石。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是基础知识的核心,对学生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本文以“什么是面积”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一些基本策略,希望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策略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学习以概念为基石。随着新课
【摘要】谈起写作,学生往往对其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这类学生通常在写作时一提笔就头疼,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他们普遍都是对写作不感兴趣,加之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脑海中自然没有素材可写。那么,怎样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浓郁的兴趣,才会认真琢磨如何把文章写好,细心留意生活实际,久而久之,写作水平就提高了。  【关键词】写作;想象思维;观察能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习”主要指后天的“习染”,即“教化”。教化人心,立德树人。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当前学校德育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行为、轻感受,重灌输、轻体验等问题。因此,这些问题自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撼动的基石。本学期,我校在德育教育中引入正面管教理念,以“小班会”为依托,撬动德育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正能量,有效提升了学校德育的实效。
【摘要】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给学生美的享受,吸引学生走进课文,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老师备课的时候,不光要备好赏析课文的环节,还要备好板书设计。在上课过程中,善于运用板书,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畅游,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关键词】板书设计;课堂教学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课堂是传授知识、学习文化的共融体,其
【摘要】高一化学的衔接教学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功能和数据分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任务,用三环模式和实验营造高效课堂,力求在短时间实现初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和学法的衔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一化学;衔接教学  高一化学,承上启下,其衔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既是众多高中化学教师深感棘手的教学阶段,也是高一新生容易对“化学”幻灭和畏惧的时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