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历史与自我的他者化——关于余华的《文城》及南方书写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世纪第三部长篇小说,余华的《文城》显示了一种不同以往的书写倾向,是其创作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先锋主义成长者自我主体性的回归和重建历程,并以文化寻根和革命想象这一叙事对倒行为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完成了历史反思的深刻揭示.然而,这种文化主义的先锋叙事隐退在怀古想象和原乡情结的幻觉中不是没有问题的,在进入复杂的社会现实的公共性言说之际便显示出从民族历史拯救现实批判的价值游移.
其他文献
现有关于党内法规性质界定的研究,主要存在“归入”与“描述”两条进路.早期研究多遵循将党内法规视为某一类或某几类既有规范类型的“归入”进路,形成“软法论”“法政二重属性说”等学说.囿于自身的逻辑局限性,“归入”进路仅能论及党内法规与其他规范类型的共性特征,却导致其个性特征被遮蔽,因而无法从根本上对党内法规性质问题作出充分回应.近年研究则尝试对党内法规某些个性化特点进行客观叙述的“描述”进路,形成“权力规限论”等学说.“描述”进路符合揭示党内法规独特个性的议题要求、符合党内法规性质界定研究的发展规律、符合党内
儒家思想发展于当代,必须思考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因为儒家思想除了具有某些超越性的价值和理念外,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与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并不适应于现代社会.如以儒家“忠恕”思想为例,从本源上来说,“忠,敬也.从心,中声”[1]217,忠的含义主要为敬;而“恕,仁也.从心,如声”[1]218,恕的含义主要为仁.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儒家学者对忠恕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和延伸.随着时代的推进,传统社会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儒家传统忠恕观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要对儒家的忠
宗室出任宰相的现象是唐代政治史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宋代以降,唐代宗室宰相人数问题一直为史家所关注.这一发端于宋祁编撰的《新唐书·宗室宰相传》的问题,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概而言之,关于唐代宗室宰相的人数问题,目前存在“九人说”“十一人说”“十二人说”“十三人说”“十四人说”五种说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认定唐代宗室宰相的标准不尽相同.通过比较五种说法的差异,具体分析唐代“宗室”“宰相”二者的内涵,可以得出唐代宗室宰相应该共有十人的结论.厘清唐代宗室宰相的人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唐代官僚政治和宗室制度.
当前,我国即将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但老龄社会的治理能力不足问题凸显,特别是高龄农民工的养老困境亟待破解.根据积极老龄化框架对高龄农民工生存现状及养老困境进行分析发现:(1)高龄农民工身体健康方面困境表现为缺乏健康管理、慢性病高发,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代际回馈断裂,缺少心理关怀的问题正成为降低其老年生活质量的主要动因;(2)高龄农民工政治参与融入难、社会参与精力少、文化参与层次低是其参与能力和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3)高龄农民工保障主要有制度性保障不健全和机制性保障不完善,以及养老保障性别和城乡差异等问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和扩大国内大循环,要构建全面的体制基础和疏解大循环中的制度堵点.完善的体制基础要求政府与市场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以及平等的发展机会,同时要充分保障公民基本经济权利,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疏解大循环中的制度堵点必须有针对性地推进制度创新,包括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消费潜力、推进生产要素领域的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等.
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此时讲述黄河故事,深入发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意义.新时代黄河故事应该如何讲述?从邵丽小说《黄河故事》的成功,我们可以发现讲述黄河故事应该把握的关键点.首先,讲述新时代黄河故事应该聚焦于讲述黄河岸边的生命故事;其次,讲述新时代黄河故事也应该凸显出时代特质.《黄河故事》正是因为侧重于讲述黄河岸边的生命故事,让黄河文化和时代碰撞,才在小说中凸显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讴歌了我们伟大的时代.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的形成机制予以理论考察,并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保障因素等背景因素对分别反映生育主观态度、家人态度感知、生育成本约束感知的消极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的影响.研究指出,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受生育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的直接作用,具体背景因素则通过影响三类信念发挥间接作用.背景因素对三类信念的多重影响路径相互制衡,共同促成育龄流动人口“不打算生育二孩”的消极意愿;进一步诠释了受教育水平、
《民法典》对社区环境管理相关制度进行了“绿化”,但物业公司违反环境管理义务的侵权责任制度仍有完善空间.物业公司违反环境管理义务,并致损害发生时应承担侵权责任.物业公司的环境管理义务,属于法律上的安全保障义务.物业公司违反环境管理义务,为第三人实施侵权行为提供了得以顺利进行的机会,对损害发生有间接原因力.物业公司的不作为与第三人侵权行为发生竞合,构成竞合侵权行为.第三人应对受害人损害承担侵权责任.第三人不能承担侵权责任时,物业公司应在其能够预防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
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制度,我国涉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督促涉税行政行为的依法实施、防范国家税收流失的正向功能,体现出明显的制度优势.但该制度在实践层面呈现检察机关权能混同、第三人难以有效介入、行政行为违法认定标准不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效果,限制了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法律规范供给不足所导致的制度目标指向不明、与其他相似制度在适用范围上存在重叠或真空和违法行政行为认定标准不清等因素.应当进一步完善现有涉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倡导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明确划定制度的适用范围,为行
我国值班律师制度借助于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行得以进一步发展.随着其适用范围的逐渐拓展,目前值班律师制度不仅适用于认罪认罚案件,而且也可以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然而,认罪认罚案件相较于一般刑事案件,其对值班律师的期待性需求有所不同.而现有对值班律师定位、职责、是否出庭等问题的法律规定,并不能完全满足认罪认罚案件对值班律师的期待性需求,因而导致认罪认罚案件中值班律师法律帮助趋于形式化、被追诉者认罪认罚的真实性与自愿性保障不足等问题出现.需要在划分认罪认罚案件和不认罪认罚案件基础上,对刑事值班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