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loverm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如何针对职教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中专 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 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类职业中专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对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总结思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更加适应人才需求的路子。笔者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理论实际化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实际化。如果单一的讲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例如:笔者在教excel函数(如函数SUM、AVERAGE等)这部分内容时,就联系实际来讲解。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一张学生成绩表,提问:如何求出总分平均分,最高分及排名,然后由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快速地求出总分和平均分,并完成最高分和排名等操作。学生看到教师操作后,他们都急着想知道教师是用什么方法快速解决这些问题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后,教师再讲解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掌握的也就快了。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低,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给职业教育带来众多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机教学难度就更大一些。培养中职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由于计算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有了一些应用基础,例如上网、聊天、游戏等,但能力结构十分单一。中职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学生之间的操作水平差异更为明显。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更为不一样。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后面的学生有信心往前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针对本节内容设计一些不同程度的题目,讓学生针对问题操作,题目作完了,本节内容也就掌握了,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上机的盲目性。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去指导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指导可以巩固学生的操作,也增进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作为对这部分同学的奖励,教师也可适当的给他们一个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鼓励,个别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而其它想玩的同学,他们在羡慕这些掌握好知识,做教师助手辅导同学又能自由玩的同学的同时,也会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从其它同学那获的帮助,争取尽早较好的完成任务。
  三、任务驱动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捷径
  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特征。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互相学习不同的技术处理手段,扩宽知识面,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任务,任务选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体效果的好坏。教师在设计要任务时要注意几下几点。(1)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近期所学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衔接性,尽量使知识的掌握符合螺旋式的上升,即掌握了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2)把握好任务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难度,一个任务涉及的新知识点不能太多,以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信心。 (3)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所设计的任务,尽可能把本章节的内容进行一个整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很好的引导。
  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1世纪的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教计算机教学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实施“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课程培养模式。作为教师,更应该冲破应试教育的陈规,树立创新教育教学新观念,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去学习。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开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幻灯片PowerPoint部分内容之后,安排学生以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为幻灯片的主题,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或者去网上搜索素材,制作一个幻灯片,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包括课堂的时间让他们去做。有的学生喜欢明星,有的学生想介绍自己的家乡,有的想展示世博会知识等等内容多样,他们积极去网上搜索资料。教师可以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展示事先设计好的演示文稿,技能点涉及到动画效果,声音,动作按钮等,供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为了使自己的幻灯片更好看,有的学生就主动地去学习有关PowerPoint的一些知识和技巧。而笔者就适时地给予辅导与帮助,并给他们的幻灯片提点意见,怎样做才比较好看。还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班级进行评比展示,学生从中领略到了成功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也有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学生不再只是模仿,也学会去创新了。
  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目的明确,而且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美观实用。计算机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在过程中我们应该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他文献
听觉与音感rn众所周知,人的感官中发育最快的是听觉.从出生后的第11周开始,婴儿就能够分辨出人的声音与其他声音的不同;幼儿6个月左右就能够倾听感兴趣的音乐;从9个月左右开
期刊
我们每个教师要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除了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
地震波射线追踪是研究地震波波传播的基础,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波波场数值模拟、速度结构成像等相关领域,尤其是在地震波走时层析成像过程中,射线路径的准确性及射线走时的精
采煤沉陷是指由煤炭井工开采引起的煤矿区地面沉陷、塌陷和山地开裂等地质环境破坏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采煤沉陷已经成为导致煤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制约煤矿区经济、社会可持
语文这一学科历来是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古人所说的“文以载道”也大体是这个意思。相比较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它学科来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那么如何利用初中
一、第一次融合:与广播报纸的主动“联姻”  电视新闻的创立之初媒体融合特征明显。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新闻也随之诞生,当年6月1日,播出了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条电视新闻片,其主题是: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创刊,片子长度约3分钟(《中国新闻史事溯源》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最早的电视新闻融合了广播新闻的播报形式,由一名主持人(播音员)对新闻进行播报,初期的电视新闻仍注重声音传播,画面更多
2017年,95岁的他在人民大学带博士研究生;2018年96岁可以吃自助餐;2019年97岁出版《老年价值论》;2020年98岁思路清晰,直播一小时分享健康理念.他,著书立说、读书养生;精神矍
期刊
摘要:优质"讲评"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进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试卷讲评 充分准备 精心设计  通过试卷的评析,可以揭露矛盾,正视不足,完善教学,提高成绩,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试卷的功能。讲考到知识点;讲答题思路和策略。评知识不足审题误解和优势,以利于学生更好学习。
所有的孩子应该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充分的准备,传统的教育体制并不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立足于当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当今的学生必须会合理利用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问题。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便可以形成更为高效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这种高效的教育环境同样适应我们这些残疾儿童,因为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同样有权利和义务去融合这个社会,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认识研究海洋是人类探索未知的需要,也是解决日益严峻的陆地资源匮乏、人口膨胀性增长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的探索海洋、研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