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激活特教数学课堂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孩子应该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充分的准备,传统的教育体制并不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立足于当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当今的学生必须会合理利用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问题。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便可以形成更为高效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这种高效的教育环境同样适应我们这些残疾儿童,因为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同样有权利和义务去融合这个社会,而面对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如何让他们去适应这个环境,如何让这部分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公认,这就需要我们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去看待这些孩子们,引导他们尽快地去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使他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获取、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个特教老师所担负起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教授式教学,尤其在特殊教学中,由于教授个体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与正常孩童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整个课堂由教师主宰,这种方法对传授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信息量不大的内容应该说还是有较好效果的,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对于这些特殊孩子,由于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巨大缺陷,他们也只能在一个狭窄的空间范围内盲目地接受教条式的教学。而对于计算机和网络这类新鲜事物来说,即使他们有想学的欲望,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面对当今信息迅速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的现实,即使是正常的孩子也应接不暇,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智力水平差异如此大的困难下向残疾儿童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残障儿童有没有能掌握这些技能的可能性吗?回答是肯定的。我校六年级有一位同学,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有时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上来。有一次上数学课时,他主动举手告诉我他能用电脑把数字打出来,我不太相信,结果让我和全班同学目瞪口呆,只见他手在键盘上飞快地穿梭,指法运用熟练,一个语言有障碍的孩子却在属于他自己的领域中找到了发展空间。
  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情趣化的演示技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进程,达到增大課堂教学容量的目的。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绘图等教学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生动的解决这一问题,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不必要的环节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控制,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四、加强个性化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培智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学习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距,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积极主动参与,学困生被动消极地跟从。这样,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要求也就无从谈起了。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
  五、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
  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绘图、解决问题等)、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之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指定的顺序及时调出检测题,选择相应的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其他文献
明朝统治中国凡二百七十六年,跨十四至十七世纪。王朝统治时间之长,在封建社会中堪称长久,在其内部,由于商品经济的作用,社会结构发生巨大的分裂和重组。在这一时期,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兴起,壮大为新的政治力量。  一、明末市民阶层兴起溯因  市民阶层兴起与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是分不开的。元末明初,因二十多年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山东河南地区,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多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
听觉与音感rn众所周知,人的感官中发育最快的是听觉.从出生后的第11周开始,婴儿就能够分辨出人的声音与其他声音的不同;幼儿6个月左右就能够倾听感兴趣的音乐;从9个月左右开
期刊
我们每个教师要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除了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
地震波射线追踪是研究地震波波传播的基础,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波波场数值模拟、速度结构成像等相关领域,尤其是在地震波走时层析成像过程中,射线路径的准确性及射线走时的精
采煤沉陷是指由煤炭井工开采引起的煤矿区地面沉陷、塌陷和山地开裂等地质环境破坏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采煤沉陷已经成为导致煤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制约煤矿区经济、社会可持
语文这一学科历来是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古人所说的“文以载道”也大体是这个意思。相比较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它学科来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那么如何利用初中
一、第一次融合:与广播报纸的主动“联姻”  电视新闻的创立之初媒体融合特征明显。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新闻也随之诞生,当年6月1日,播出了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条电视新闻片,其主题是: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创刊,片子长度约3分钟(《中国新闻史事溯源》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最早的电视新闻融合了广播新闻的播报形式,由一名主持人(播音员)对新闻进行播报,初期的电视新闻仍注重声音传播,画面更多
2017年,95岁的他在人民大学带博士研究生;2018年96岁可以吃自助餐;2019年97岁出版《老年价值论》;2020年98岁思路清晰,直播一小时分享健康理念.他,著书立说、读书养生;精神矍
期刊
摘要:优质"讲评"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进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试卷讲评 充分准备 精心设计  通过试卷的评析,可以揭露矛盾,正视不足,完善教学,提高成绩,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试卷的功能。讲考到知识点;讲答题思路和策略。评知识不足审题误解和优势,以利于学生更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