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庆市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秀山县隆重举行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y43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13~14日,重庆市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又称地理教学研究会)在重庆市秀山县召开了以“总结和推广新课程学科教学经验”为主题的学术年会。重庆教科院地理教研室、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专家,重庆市各区县地理教研员、一线地理教师以及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教育》杂志社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重庆市秀山县教委高度重视本次大会,年会由重庆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主办,秀山教师进修学校承办,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教科院地理教研室给予了大力支持。开幕式上,秀山县教委李盛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着重介绍了新建的秀山高级中学情况。自2006年开始,秀山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投资2亿元,按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开工建设秀山高级中学,开班后的秀山高级中学与重庆一中联手,已成为其在渝东南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李主任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秀山做客,并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华副院长随后致开幕词,向秀山县教委、秀山教师进修学校、重庆教科院的领导和相关人员表示感谢,回顾第三届理事会于两年前的工作构想与安排现已基本实现,如坚持两年一次的大型综合学术活动,其间穿插论文评比、新课程赛课、课题研讨,高考指导等一系列专题活动,并力争走出重庆主城区,扩大交流地域,提高地理教学研究水平和层次。杨华副院长强调,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随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浪潮推进,2010年重庆市将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施,即将面临高中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极大挑战。此次大会中学一线教师交流展示的初中新课程探索成果和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经验,相信会为即将推进的高中新课程带来更多启迪与借鉴。
  重庆市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会秘书长张文革教研员对2007—2009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两年间,地理教学研究会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团结广大会员和地理教师,以新课程推进为中心,以转变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深入开展地理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功举行、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各层次学术活动及研讨活动。
  1.2007年,完成了理事换届选举工作
  产生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1 名、秘书长1名、副理事长2名、副秘书长1名、常务理事9名。
  2.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与教学研究工作
  2007年,组织教师赴上海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与人教社举行的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并荣获特等奖。
  2007—2008年,邀请张亚南、王树声、袁书琪、袁孝亭、卲英等知名专家作高考专题报告,推荐6名地理教师参加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评选,每年举办重庆市新课程地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高考分析报告会、培训上岗新教师,定期组织高考复习报告会、初中新课程现场观摩课和研讨会。
  2008年,组织“学科网杯”重庆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组建“重庆市义务教育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课题研究组。
  2009年,选送10节优质录像课参加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的优质课大赛,组织教研员和名师前往贫困县实施“贫义工程”,成功申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庆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已立项)。
  3.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理事长李晴教授和秘书长张文革应市教委聘请,审读义务教育课标教材2套、地方教材13套。张文革每年为市招办提供高考试卷分析报告。
  总结理事会两年来的工作后,张文革秘书长宣读了2009年重庆市新课程地理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理事会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参加此次论文评选的有36个区县和委属中学的300多名地理教师及地理教研员,参评论文320余篇,评出一等奖9篇、二等奖113篇、三等奖166篇。随后,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华副院长作“全球气候变化与适应”学术报告,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现状、三峡库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重庆、三峡库区的主要影响。《地理教育》杂志社杨娅娜编辑介绍了期刊改革新变化,杂志将于2010年升级月刊,并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中学教学实际,紧跟教学进度增设了各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高考栏目针对地理文综高考、地理单科高考开设系统复习、考题点拨栏目等。随后,与会代表观看光盘共同见证了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印迹。
  针对2010年重庆市将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施这一新形势,部分一等奖论文作者交流分享了自己在教学、教改、教研中的创新成果与实践探索。
  1.大足县第一中学,杨德芳,“水·生命之源——水污染课题研究”
  2.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韩露,“新课程下初中地理德育教学探索”
  3.重庆市建新中学,陶乙萍,“浅谈探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4.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叶练,“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探析”
  5.西师附中,姚杰,“学生制作地理教具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分析”
  6.忠县教研员,李顺莲,“忠县地理教师队伍和地理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大会交流后,教师与教研员分为两组,就“健全地理教学研究会的机制与服务功能”、“加强《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的广泛联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会议期间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浓厚学术氛围。会后,与会代表前往秀山县花灯广场集体合影留念,并考察了湘西古城凤凰的秀丽山水与人文风情。▲(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1.各阶段教学重点与时间安排  “问题研究”的教学结构应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如在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课前活动准备:请每位同学收集各自所在市、镇的若干个楼盘的房价房源信息并进行整理,以便分析。(1~2周的课外活动时间)  课中教学重点在于探究方法的引导,如资料的分析方法、形成问题探究基本
“变化中的自然:奇色米河一瞥”是美国9~12年级地理“环境与社会”一章中的一节,依据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14“人类活动怎样改变自然环境”而编写。明尼苏达州罗契斯特城的亚伦多林·世纪高中对此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从多个方面表达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其中蕴含的课程理念尤其是课程资源的选择、组织与课程的实施等对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变化中的自然:奇色米河一瞥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肖云好教师回答: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笔者认为就地理课堂而言必须实施关键性环节的优化策略。  1.情境境域化  知识本是有生命力的,知识产生与知识发现和人的生活、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副总设计师张曙光在科协年会主会场作报告时透露,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专线网,其中,已投入运营的武汉—合肥—南京高速铁路,将从武汉向西延伸到重庆,形成东西走向的沿江大通道。  张曙光介绍,按照我国近期高速铁路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1.3万千米,其中时速250千米的线路有5 000千米,时速350千米的线路有8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教育》杂志社  举办第十届“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大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为交流地理教育教
一、两本教材作业系统概况    本文进行比较的两本教材,一本为中国人教版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1》,另一本为美国目前的主流教材之一,由美国最大的教育出版商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高中科学发现者系列之《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本文内容为叙述方便,直接将两本教材简称为“中国教材”、“美国教材”。    1、美国《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教科书作业系统  美国《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中的
炎炎夏日,人们经常感觉到阴雨天时或者下雨前的一段时间非常闷热难受。这就是常说的“桑拿天”,即那种又闷又热,令人浑身汗水外浸的天气。气象学中的规定是温度在32℃以上,最小相对湿度达到80%的天气。不管怎样,天气闷热已经成为了“桑拿天”的标志。  为什么桑拿天会令人闷热难受?首先,“桑拿天”的气温非常高,近地面空气受热之后膨胀上升,造成地表空气稀薄,令人呼吸起来感觉不舒服,人体呼吸次数增加,就产生了心
1.充分挖掘教材,课堂导入生活化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生活中找教育,这在教学导入过程中非常关键,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建立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1“地
一、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程标准,依据学习者具体的学习要求与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案例:《地理 (湘教版)》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具体的学习要求与学习特点,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面临的几种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分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郑新薇教师问答:  教学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能否处理好以下方面,关系到整个教学系统的成效。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但也不能只重视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解决最终靠的是能力,掌握一大堆知识,而不会运用,终究只能纸上谈兵,对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