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的灵活性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87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本文由单篇语文教学的弊病引出论点:采用模块教学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灵活性。接着以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四单元,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三单元为例验证语文模块教学能适当调整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适当地调整课时的安排,可以灵活地安排专题实践活动等,一组内还可按排多种课型。
  [关键词]灵活性、顺序、课型、实践活动
  多年来,我苦于单课教学的繁琐、单调与简单重复,自从2010年以来尝试小学语文模块教学法后,在课堂教学上,我去掉了繁琐与烦恼。
  所谓的模块教学,就是教师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依据一定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优化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的基本精神是以单元为单位,在比较高的层次上把握知识结构,减少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教学过程中过渡性的环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在组织单元教学过程中,用最经济的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手段,灵活安排课堂结构及多种课型,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最大的知识效益和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实现各种语文能力的最佳组合。
  小学语文模块教学法它遵循了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首先,语文模块教学法遵循了整体性原则。 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综观整个单元教材的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读写知识结构,明确各读写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它们的重难点,使字、词、句、段、篇的“双基”教学形成整体结构,从而优化整体的教学效果。与单篇备课、孤立的教学相比,“单元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第二,它遵循了系统性原则。系统论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模块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单元教学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课与课之间密切联系上。
  第三,更重的是它遵循了灵活性原则。是否这样,下面我着重谈谈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的灵活性。
  在当今教育中,大部分老师还是一课一课的进行教学,使整节课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实践活动课极少,即便安排了,占用的时间也很长,一篇文章安排一次实践活动也是不现实的,其教学体现不了灵活性。众所周知,课堂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课堂是无味的,特别是在农村的大部分学校,没有电教教学,怎能使课堂灵活起来呢?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灵活起来呢?我认为采用模块教学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小学语文模块教学从大处着眼,从小处施教,能灵活生动地教好每一篇课文。它可以适当调整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灵活调整模块的顺序,可以适当地调整课时的安排,可以灵活地安排专题实踐活动等,一单元内还可按排多种课型:精学课、自学课、训练课、实践活动课等,有极大的伸缩性。
  灵活调整模块的顺序。
  我们语文课题组研讨设计了“七大模块”:
  模块一、推荐资料,学生搜集。模块二、定向通读,识记字词 。模块三、通读课文,盘点词句。模块四、浏览课文,整感知。模块五、选段精读,寻找亮点。模块六、比较归纳,求同存异。模块七、实践活动,拓展探究。
  我在讲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时,根据学情的需要就灵活调整了模块教学顺序:
  1、实践活动,拓展探究。2、推荐资料,学生搜集。
  3、定向通读,识记字词。4、通读课文,盘点词句。五5浏览课文,整体感知。6、选段精读,寻找亮点。7、比较归纳,求同存异。
  我在讲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时,根据学情的需要又灵活调整了模块教学顺序:
  1、实践活动,拓展探究。2、推荐资料,学生搜集。
  3、定向通读,识记字词。4、浏览课文,整体感知。5、选段精读,寻找亮点。6、比较归纳,求同存异。7、通读课文,盘点词句。
  灵活取舍教学模块。
  在讲课时,有时可以删去第一模块一‘“推荐资料,学生搜集”和模块二“定向通读,识记字词”因为模块一有时在本单元中涉及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在安排教学模块时,可以舍去,如、我讲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就没有安排模块一,因为“白鹅”“白公鹅”“猫”“母鸡”是学生天天见到的,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是学生所熟悉的。如果有个别单元生字、生词、重难句很少,课堂上可以不安排模块二。只靠师生灵活安排。
  灵活按排多种课型。
  我在讲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时,灵活按排了多种课型:把“模块三、定向通读,识记字词。模块四、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模块七、通读课文,盘点词句。”按排成自学课,在“模块五”中把两篇精读课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童年的发现》按排成“精学课”。把自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按排成训练课。把《古诗词三首》《儿童诗两首》按排成“朗诵课”。 灵活按排多种课型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单调,想学、爱学、乐学。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做题的思维能力,又把握了重点。
  灵活安排专题实践活动。
  安排专题实践活动一单元中可以安排一两次,可以安排到单元讲课前,也可以安排到单元讲课中,也可以安排到单元讲课后,何时进行实践活动要根据学情、单元主题的需要。我讲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学习完每篇主要内容及写法后,才安排了到田野游览这一专题实践活动。因为《桂林山水》写的是南方春景,《记金华双龙洞》写的是南方的溶洞,《七月的天山》写的是北国山上七月的雪景,其景色的特点和写法不一,学生学完后,带着其特点和写法到田野里观看秀丽风光,而后再进行比较借用,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几篇课文是展现多彩的童年生活,光凭课文中说童年是怎样多彩,是怎样有趣。是让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的。在讲此组之前,我先灵活地安排了多种专题实践活动:我领一组开展拔河比赛活动;班长带一组到田野放风筝;副班长带一组女生跳绳……。为学生写作准备丰富的素材。然后进入讲课,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实验证明:采用模块教学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它不但能灵活适当调整课文的教学顺序,取舍教学模块,适当地调整课时的安排,而且能灵活地安排专题实践活动以及一组内更可以按排多种课型,有极大的伸缩性。能活跃学生学习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的轻松,肯学、乐学,使教师教得也轻松了,烦恼也没有了。
  
其他文献
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学生难以征服的“拦路虎”,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高考命题的“客观性”的特点,在认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多选题为切入口,通过教会学生抓住题干,锁定段落,分析句子等具体手段,提高学生做题的技巧,不失为一种简捷而科学的方法。 下面就从三个步骤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Type 2 diabetic)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appa Bp65,NF-κB p65)、白介素-6(Interleuki
摘 要]英语学习的真正内容不是掌握英语的词汇、句型或者语法,而是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PEP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材,具有语言点集中、复现率高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精简,要求教师深入挖掘语言内涵,拓展语言知识。学生知识丰富,学习潜力大。他们需要一种适合他们的有高度的学习,能够让他们聆听到有关真实生活的故事和接触现实的问题。因此,笔者从如何选取文化信息为切入点,阐述故事、游戏、肢体语言在文化融
我觉得,多读些古诗文,“活用”古诗文,会使原本比较缺少形象的科教卫新闻标题做得更加精当凝炼,更加余味无穷。科教部在这次好标题竞赛中获二等奖的《沈括在天应迫问,钱塘何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家乡(杭州西湖)的名胜古迹。  技能目标: 1.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   2.复习搜索引擎使用的方法及收藏夹的使用。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  教学难点:准确获取网上的文字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交流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摘 要]本文开始提出了“我们尝试到了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的优越性”,接着从模块教学在整体性上优于单篇教学;“模块教学”比单篇教学灵活性强;“模块教学”比单篇教学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模块教学更适应于农村小学教学;模块教学的教学目标单一集中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探究五方面来论述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的优越性。最后指出实验小学语文模块教学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模块教学、利弊、灵活性、目标单一。  自实验“小学语文
目的:  客观评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注视眼和偏斜眼的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等调节功能方面的差异,并且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为了保持双眼融像而引起的调节反应的变化以及间歇
职高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師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代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
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其主要目的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促进学生审美发展,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教育目标。我国和谐的社会环境亟待我们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创设和谐。   一、对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的和谐创设   激发表现力就是唤起学生的审美期待和审美冲动,使学生希望投入到审美创造活动中去的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这是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得到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表现力被内在的激发起来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应该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我们生活中它无时无刻不被派上用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和运用语言,这是与语文科的课堂教学同步重要的另一个侧面。作为语文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培养他们创造力的活动,实属当务之急。因此,本学期我们利用周末开展这样一个活动——收集、分析、评价电视广告。以期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