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学习的真正内容不是掌握英语的词汇、句型或者语法,而是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PEP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材,具有语言点集中、复现率高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精简,要求教师深入挖掘语言内涵,拓展语言知识。学生知识丰富,学习潜力大。他们需要一种适合他们的有高度的学习,能够让他们聆听到有关真实生活的故事和接触现实的问题。因此,笔者从如何选取文化信息为切入点,阐述故事、游戏、肢体语言在文化融入中的实践体验,尝试提炼文化信息融入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信息;故事文化;游戏文化;肢体语言文化;小学高年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英语学习的真正内容不是掌握英语的词汇、句型或者语法,而是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挖掘教材中语言的内涵,融入符合学生兴趣和心智的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练习英语。此外,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语言的文化,与自己本身的文化进行对比,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现以PEP高年级英语教材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文化信息融入的理论与实践体会。
一、文化融入课堂的必然性
(一)教材内容精简,可塑性强
PEP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材,具有语言点集中、复现率高的特点。其中的Let’s learn词汇课文和Let’s talk对话课文,内容较三四年级而言,反而显得简少。词汇和句型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内容也比较精简。如果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只停留在“教教材”的阶段上,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教学PEP7 Unit1 How Do You Go There? A部分时,倘若教师只教了学生几个表达交通方式的词汇,以及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I go to school….Sometimes I go to school…..然后一节课甚至几节课围绕这个话题来讲,可以想象这个情景对话该有多枯燥。因为学生去学校的交通方式并不多,on foot和by car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是同样的回答,达不到全面操练的目的。假如,放开让学生随便说,学生又该迷茫了,达不到真实的语境目的。其实,老师们有很多种做法可以选择。方法一: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写下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或国家以及去这些地方的交通方式,准备课上使用。方法二:查询英语国家的孩子去上学的交通方式,与国内进行对比。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二)学生知识丰富,学习潜力大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他们知道的远比老师想象得多。他们很早就接触了信息技术,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树立全球意识和时代意识。高年级的学生喜欢被当做大人来看待,有些卡通,有些故事,甚至被他们视为“幼稚”。他们需要一种适合他们的有高度的学习,能够让他们聆听到有关真实生活的故事和接触现实的问题。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喜欢老师将电视、流行文化、愤怒青年的一些东西融入到课堂中。而英语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起来。
二、文化信息的选取
关于文化信息的选取,一次区级教研活动让笔者感受颇深,一位教师在教学weather这一课时,不是围绕天气如何来展开话题,而是把天气和心情联系起来,心情好时,无论怎样的天气都是sunny day。心情不好时,再好的天气都是rainy day或其它。该教师利用天气背后的文化知识,不仅在无形中教会了学生词汇和句型,还把本堂课上升到了另一种高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体验文化并对观察到的现象深入反思,为学生提供了建构语言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是指所學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把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时,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单元的话题和大致的文化方向。
三、在高年级英语课堂中融入文化信息的实践
根据单元话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融入课文中已有的文化信息外,还尽可能挖掘其它相关的文化信息。因为文化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语境。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信息呢?经过不断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故事——体验文化的有力工具
英语故事,是体验文化的有力工具。故事在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和感受这个方面非常有效。故事就是文化观念的表达,故事中包含着这个国家尊重的个人素质和行为,也和国家的文化产物、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笔者在教学PEP8 Unit1 How Tall Are You? B Let’s learn这课时,便采取了利用故事融入文化的方法。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形容词比较级形式:heavier, longer, thinner, bigger, smaller等词汇,并运用这些形容词比较级描述人物的特征差异。笔者在教学完所有单词后,让学生进行了一个活动——“Let’ s compare”,同学之间互相比较身体部位。比赛完毕之后,再渗透Littlefox的故事Better than you。可爱的动画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结尾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通过观看这个故事,学生了解到比赛的趣味性的同时,也懂得了一味说别人的短处,会引起别人的不悦,学会欣赏别人,才会做到尊重别人。
(二)游戏——体验文化的有趣手段
游戏,是小学英语教室为“第二语言习得”创造语言环境所用的惯用手法。除了情境,游戏还提供了情感上的联系以及一种快乐的感觉。事实证明,这种快乐的感觉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在教学PEP8 Unit1 How Tall Are You?时,有个游戏是快速站队游戏。教师发指令让学生按年龄、身高等站好队伍。Line up from…to….待学生熟悉之后,让学生发指令,这是一个很好的游戏。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稍显幼稚。倘若教师在里面再增加点难度,更会激起学生的挑战心理。除了按本课单词的顺序排队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如生日的月份,衣服的颜色,头发的长短,裤子的长短等等。
(三)肢体语言——体验文化的直观意义
肢体语言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等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信息传达总量=7%的语言+ 38% 的语言表达+ 55% 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可见,肢体语言在人类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原汁原味的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文化共鸣。西方国家的人表现力很强,肢体语言也相当丰富。例如:学生表现优秀时,教师给他一个High five! 效果远远比竖大拇指强!除了鼓励他人,也可以让学生鼓励自己。Give yourself a big hand! Big hand!(为自己鼓掌!)
参考文献:
[1]海伦娜 柯顿,卡罗尔 安 达尔伯格.《语言与儿童 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5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12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 2010年第8期
[4]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 2008年第5期
【关键词】文化信息;故事文化;游戏文化;肢体语言文化;小学高年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英语学习的真正内容不是掌握英语的词汇、句型或者语法,而是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挖掘教材中语言的内涵,融入符合学生兴趣和心智的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练习英语。此外,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语言的文化,与自己本身的文化进行对比,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现以PEP高年级英语教材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文化信息融入的理论与实践体会。
一、文化融入课堂的必然性
(一)教材内容精简,可塑性强
PEP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材,具有语言点集中、复现率高的特点。其中的Let’s learn词汇课文和Let’s talk对话课文,内容较三四年级而言,反而显得简少。词汇和句型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内容也比较精简。如果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只停留在“教教材”的阶段上,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教学PEP7 Unit1 How Do You Go There? A部分时,倘若教师只教了学生几个表达交通方式的词汇,以及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I go to school….Sometimes I go to school…..然后一节课甚至几节课围绕这个话题来讲,可以想象这个情景对话该有多枯燥。因为学生去学校的交通方式并不多,on foot和by car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是同样的回答,达不到全面操练的目的。假如,放开让学生随便说,学生又该迷茫了,达不到真实的语境目的。其实,老师们有很多种做法可以选择。方法一: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写下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或国家以及去这些地方的交通方式,准备课上使用。方法二:查询英语国家的孩子去上学的交通方式,与国内进行对比。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二)学生知识丰富,学习潜力大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他们知道的远比老师想象得多。他们很早就接触了信息技术,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树立全球意识和时代意识。高年级的学生喜欢被当做大人来看待,有些卡通,有些故事,甚至被他们视为“幼稚”。他们需要一种适合他们的有高度的学习,能够让他们聆听到有关真实生活的故事和接触现实的问题。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喜欢老师将电视、流行文化、愤怒青年的一些东西融入到课堂中。而英语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起来。
二、文化信息的选取
关于文化信息的选取,一次区级教研活动让笔者感受颇深,一位教师在教学weather这一课时,不是围绕天气如何来展开话题,而是把天气和心情联系起来,心情好时,无论怎样的天气都是sunny day。心情不好时,再好的天气都是rainy day或其它。该教师利用天气背后的文化知识,不仅在无形中教会了学生词汇和句型,还把本堂课上升到了另一种高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体验文化并对观察到的现象深入反思,为学生提供了建构语言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是指所學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把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时,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单元的话题和大致的文化方向。
三、在高年级英语课堂中融入文化信息的实践
根据单元话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融入课文中已有的文化信息外,还尽可能挖掘其它相关的文化信息。因为文化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语境。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信息呢?经过不断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故事——体验文化的有力工具
英语故事,是体验文化的有力工具。故事在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和感受这个方面非常有效。故事就是文化观念的表达,故事中包含着这个国家尊重的个人素质和行为,也和国家的文化产物、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笔者在教学PEP8 Unit1 How Tall Are You? B Let’s learn这课时,便采取了利用故事融入文化的方法。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形容词比较级形式:heavier, longer, thinner, bigger, smaller等词汇,并运用这些形容词比较级描述人物的特征差异。笔者在教学完所有单词后,让学生进行了一个活动——“Let’ s compare”,同学之间互相比较身体部位。比赛完毕之后,再渗透Littlefox的故事Better than you。可爱的动画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结尾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通过观看这个故事,学生了解到比赛的趣味性的同时,也懂得了一味说别人的短处,会引起别人的不悦,学会欣赏别人,才会做到尊重别人。
(二)游戏——体验文化的有趣手段
游戏,是小学英语教室为“第二语言习得”创造语言环境所用的惯用手法。除了情境,游戏还提供了情感上的联系以及一种快乐的感觉。事实证明,这种快乐的感觉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在教学PEP8 Unit1 How Tall Are You?时,有个游戏是快速站队游戏。教师发指令让学生按年龄、身高等站好队伍。Line up from…to….待学生熟悉之后,让学生发指令,这是一个很好的游戏。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稍显幼稚。倘若教师在里面再增加点难度,更会激起学生的挑战心理。除了按本课单词的顺序排队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如生日的月份,衣服的颜色,头发的长短,裤子的长短等等。
(三)肢体语言——体验文化的直观意义
肢体语言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等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信息传达总量=7%的语言+ 38% 的语言表达+ 55% 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可见,肢体语言在人类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原汁原味的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文化共鸣。西方国家的人表现力很强,肢体语言也相当丰富。例如:学生表现优秀时,教师给他一个High five! 效果远远比竖大拇指强!除了鼓励他人,也可以让学生鼓励自己。Give yourself a big hand! Big hand!(为自己鼓掌!)
参考文献:
[1]海伦娜 柯顿,卡罗尔 安 达尔伯格.《语言与儿童 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5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12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 2010年第8期
[4]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 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