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审美和谐的创设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fhei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其主要目的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促进学生审美发展,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教育目标。我国和谐的社会环境亟待我们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创设和谐。
  一、对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的和谐创设
  激发表现力就是唤起学生的审美期待和审美冲动,使学生希望投入到审美创造活动中去的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这是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得到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表现力被内在的激发起来,学生才会主动的开放自我,所以,激发表现力就是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打通学生与情感交流相互作用的渠道。
  教师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应以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朋友式的、平易近人的态度是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的巨大力量。
  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以一个专家、学者的姿态高居在上,心与心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每一名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时,都迫切需要他人(同学、家长或教师)的适时帮助,从观察方法到表达的方式,从欣赏的技巧到运用艺术媒介的技巧,对青少年来说,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
   “没有形状的情绪,并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艺术品,同样也不能作为艺术教育的手段。”②
  学生进行美术创造的方式会反过来影响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因此,创造有统一秩序的、有意味的视觉形式,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平衡发展极为重要。因为美术教学,尤其在绘画领域的创造,体验的是画面中的和谐:点、线、面和色彩的组合避让有序。画面中体现的是一种秩序,一种情感的和谐。与生活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二、对学生的闪光点与教师的赏识之间的和谐创设
  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的心理具有主观化的浪漫主义特征,他们在欣赏对象时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影响性,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细心的把握学生的情感心理变化,在学习过程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即时巧妙的运用“赏识”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非常符合我国的美术课程改革理念,能够激发情感,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人性化,教师确事先对教育活动提出设想,制定计划,提高教育效率,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进行的创造活动,教师对学生创造活动的赏识,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持续发展非常有益。④
  因此,也可以这样讲,为了创造性展开教育活动,教师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活动。同时,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也能够通过教育活动向学生学习,应该讲,师生间的创造性是互补的。
  三、对接受与反抗的和谐创设
  青少年心理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情绪化,其心理活动情绪化色彩浓重。同时,自我意识开始确立,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分析等能力和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渴望人格的独立性,并开始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未来。例如,老师让同学们去表现校园小伙伴的身高比例,这一练习倾向写实,尊重客观。而个别的同学表现成半抽象,甚至抽象状态,画面效果很夸张,有的画面效果还是蛮不错的。在这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选择了接受,而只有个别同学选择了反抗。此时,教师在处理这一现象时,不能草率,更不能压制,需要去鼓励,顺势利导,学生会产生一种幸福感。此时的反抗就成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好的和谐因素。并且能够丰富课堂学习效果。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反抗很重要,它能够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语言,这是创造性的基础。世界上的美术大师、著名的美术作品都是个性特点强烈,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应该贯穿整个美术教学的始终,个性的培养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所以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学生在基础阶段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以及多看一些好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注意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广泛的审美趣味。反抗对青少年来说未必是不好的,只有打破靠社会化固定下来、概念化、权威化了的东西,富有独创性的东西才会诞生,这是一种科学技术工作人员、艺术家、思想家都承认的趋势。创造活动诞生于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因此美术教师不要只从教师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反抗,认为糟糕,就想加以压服,而应该把学生的反抗引导生产性的方向上去。
  反抗必定有其理由,承认它、容纳它,就能够把反抗的能量转化为创造。⑤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加留意,细心的呵护它。
  教师应充分的肯定学生对创造活动的自身评价,应耐心的去聆听学生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肯定,这一点对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和谐非常重要。同时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在谈美术教育的作用时说:“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主張“不求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
  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认识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
  这里通过审美教育,“涵养其爱美之心”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是想用作画一般的心态来对待生活,那么生活能不美吗?
  和谐的教育环境,和谐的教育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创造和谐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自由饮方法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并给以抗氧化剂ebselen进行干预,通过对大鼠行为学评价、视网膜电图以及视觉诱发电位的观察,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视觉系统的损伤以
导读:设置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英语学习中,寓教于游戏之中,发挥幼儿无意注意优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对他们语言的掌握有很大作用。  3-6岁幼儿处在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正常的教育情况下,此阶段幼儿词汇量已发展到3000个左右。由于此时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完全凭借听、说来发展提高,这同样为幼儿学习第二种语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利用多种渠道,创设
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学生难以征服的“拦路虎”,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高考命题的“客观性”的特点,在认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多选题为切入口,通过教会学生抓住题干,锁定段落,分析句子等具体手段,提高学生做题的技巧,不失为一种简捷而科学的方法。 下面就从三个步骤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Type 2 diabetic)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appa Bp65,NF-κB p65)、白介素-6(Interleuki
摘 要]英语学习的真正内容不是掌握英语的词汇、句型或者语法,而是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PEP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材,具有语言点集中、复现率高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精简,要求教师深入挖掘语言内涵,拓展语言知识。学生知识丰富,学习潜力大。他们需要一种适合他们的有高度的学习,能够让他们聆听到有关真实生活的故事和接触现实的问题。因此,笔者从如何选取文化信息为切入点,阐述故事、游戏、肢体语言在文化融
我觉得,多读些古诗文,“活用”古诗文,会使原本比较缺少形象的科教卫新闻标题做得更加精当凝炼,更加余味无穷。科教部在这次好标题竞赛中获二等奖的《沈括在天应迫问,钱塘何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家乡(杭州西湖)的名胜古迹。  技能目标: 1.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   2.复习搜索引擎使用的方法及收藏夹的使用。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  教学难点:准确获取网上的文字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交流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摘 要]本文开始提出了“我们尝试到了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的优越性”,接着从模块教学在整体性上优于单篇教学;“模块教学”比单篇教学灵活性强;“模块教学”比单篇教学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模块教学更适应于农村小学教学;模块教学的教学目标单一集中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探究五方面来论述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的优越性。最后指出实验小学语文模块教学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模块教学、利弊、灵活性、目标单一。  自实验“小学语文
目的:  客观评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注视眼和偏斜眼的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等调节功能方面的差异,并且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为了保持双眼融像而引起的调节反应的变化以及间歇
职高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師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代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