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画笔在想象中飞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ne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绘画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使孩子变得聪明起来。这是因为在绘画中孩子要观察、记忆、思维,更重要的是想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绘画的空间里自由地飞翔呢?
  
  一、培养幼儿兴趣,引领幼儿迈入想象的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首先,老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教师想方设法地引导,效果也不会很理想。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就能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且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
  另外,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也能使幼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它不仅影响着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甚至影响幼儿将来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方法一:动画、图片的导入。通过欣赏动画片、图片的方式,感知绘画对象的特点。动画片、图片中的人物、动物是鲜明的、具体的、可动的形象,有助于幼儿发现事物的显著特点,使幼儿感知事物的动态特征。如:画动物小猪时,我给幼儿看了“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段、图片,让他们具体感受小猪鲜明的外形,圆圆的身体、圆圆的耳朵、圆圆的鼻子、圆圆的眼睛……很夸张。很可爱,幼儿乐于接受。方法二:运用语言激励法。如故事、儿歌、谜语等,这使幼儿感到亲切而有趣,还能调动幼儿的思绪积极、投入地遨游在想象情境中,从而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想象空间,诱发幼儿大胆地创编,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如在《小雨点去旅行》的美术活动中,老师说:小雨点来到小河,看到了太阳和小鱼在游戏,它开心地把自己也变成了可爱的小鱼;小雨点又来到了,它看到了什么?又和谁在一起?这样引导孩子充分想象,进入状态的孩子,思绪飞扬。踊跃表达,在喜悦中分享彼此的创意,这也就成为他们各自的创作内容。方法三: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例如:进行绘画活动《青蛙》,首先可以玩游戏“小青蛙呱呱呱,水里游岸上爬,吃害虫保庄稼,人人都要保护它。”引出活动内容,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掌握青蛙的外形特征,促使他们在绘画中突出青蛙的特点。总之,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在观察中游戏,最后再绘画,这样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绘画的兴趣。
  
  二、增强幼儿自信。激励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绘画是孩子用来传达感情的语言,能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情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儿童画并不单单是一幅画,而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对于他们的艺术创造,教师和家长都应给予理解和尊重。那种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儿童作品,进行百般挑剔,横加指责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们应尊重每位幼儿,相信每住幼儿,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对于他们的作品,无论画得怎么样都要珍惜,用孩子的眼光欣赏他们、评价他们,使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这样才会提高幼儿绘画时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探究、自我表现的独创能力。
  记得在一次意愿画活动中,李扬小朋友先画了一只小白兔,然后画了一座房子,还涂上漂亮的颜色。可后来他开始在画的小白兔身上涂起了黑闺,而且越涂越带劲。老师问:“李扬,你在画什么?”他娓娓道来:“这是一只小白兔,晚上他一个人在家,来了一只大灰狼,大灰狼要吃小白兔,小白兔想办法躲在黑暗里。不让大灰狼发现。”“多惊险的一段故事啊!”原来,他在小白兔身上涂黑圈是让小白兔躲在黑暗里,不让大灰狼发现。在我们眼里这黑乎乎的、似乎不合情理的圈,在小朋友眼里却有情节、有内容,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我们怎能扼杀这创造的灵感呢?
  
  三、提供多种材料,扩展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
  
  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绘画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活动中除了为幼儿提供蜡笔、水彩笔外,还提供了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丰富的材料作为幼儿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作品的个性特色。他们或利用棉签进行作画;或撒点颜料进行吹画:或捡来树枝在沙子里画画;或伸出手指蘸着颜料画画……这些与众不同的作画方式都能使幼儿百玩不厌,而且作品极具创造性。
其他文献
我们在上体育课时,都有这种感觉: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玩”课,他们喜欢我行我素,教师的说教总是徒劳无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时总是很被动,缺乏积极性,即使在教师的高压下,也缺乏学习热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又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让学生在自学中思考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个体学习,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突出练习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描绘了一幅蓝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角色行为既能为理想蓝图的实施增添绚丽的光彩,也可能在宏伟的新课程蓝图上涂出不和谐的笔墨。因而,作为教材的运用者,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惟有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发展。    一、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经广大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文本
校本培训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为基本目标,这一观点已被我国广大基层学校普遍接受。但是,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和发展,也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培训与教师
目前,一些美术教师在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研究《美术课程标准》、践行《美术课程标准》上,思想较为保守,对美术课程的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偏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对此,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应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南,努力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的“五性”。  一、体现媒体的时代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是“语言 静止图片 演示 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美术课程标准》中建议,“教
人人都喜欢成功,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学生在刚学某一学科时,不管什么条件他总是学不好,每次小测验,他总是不及格,那么老师会认为他这一门课程学不好,而他自己也这么想。也就是说,他不幸地遇上了失败的打击。这种遭遇会影响他的兴趣,影响他的信心,阻碍了他继续学下去的愿望,这样在这一门课程上他的的确确成了“差生”。相反,如果学生在第一次小测验中便取得了优秀成绩,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会增强他的学习兴趣,增强他学
“作文教师”是指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学生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那么。“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训练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呢?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生普遍对作文缺乏兴趣,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师首先就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引领,
1994年11月,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等国际组织,在罗马召开了首届终身学习会议。会议提出: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将难以在21世纪生存。在体育教学活动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些的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细化标准,场地多元化    为了更好地贯彻体育合格标准和各项体育考核要求,我利用学校大操场的主墙体地势明显,于是把各项达标标准用红漆写在墙上公示,学生一目了然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各科的教学中离不开想象,它作为美术学科中的一项专门内容,它所涉及的范围广,是美术课堂的主线乃至灵魂。    一、在言语活动中展开想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想象,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众所周知,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的。因此,言语发展对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只有言语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比不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对比品味不同的词义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理解词义是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单词仅从字面上看,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与汉语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例如;red——红色;white——白
成长是一个过程,反思也是一个过程,而决定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一、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    反思型教师的成长,需要展示反思的舞台,需要支持反思的需求,需要良好的反思氛围。因此,学校不能只是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主动为教师搭建“经验+反思”的舞台,指导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主动构建,突出个性与特点。立足于典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