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途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285292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纯理论知识的课,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的向学生们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录及勾画。然而由于受到限制的课堂时间,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记录,学生们在记笔记的同时没有注意老师随口说的知识,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及认识难点、重点。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微课”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微课;思想品德;初中;应用分析
  【分类号】G633.2;G434
  思想品德是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我们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要注重对难点及重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虽可使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形象,但仍然难以满足这一教学需要。所以,我们更要不断的进行探索,采用更高效、更符合课堂需要的教学方法,比如“微课”的引入。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定义是指微型课堂,它主要通过录制教学视频的方式,记录老师课堂内外讲解重点、难点或别的丰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少而精、时间不长、形成短情景等,课例片段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意见等资源,将固有的教学与全新的教学紧密相联,是老师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个有力推动者,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微课”是良好的预习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可以对知识点有系统的了解,对疑难点进行标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听讲,促进课堂效果的最大化。然而,学生在看课本时不能掌握很多知识点,导致学生在不进行课前预习的情况下,仅仅靠老师的教授,很难真正的理解知识点本身的含义,教学效率降低。比如,老师提出“如何对文化差异有正确的认知”这一问题时,学生不能够准确的理解,回答起来较为费力。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指导从哪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时,我在班级群中爱疯了一段微课小视频,具体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学生们可以用较少的时间看看视频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一问题,而省去了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预习。果然,在之后得到课堂上,学生们嫩那个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这一问题,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2、“微课”有利于老师实现课堂导入
  课堂的顺利进行得益于较好的课堂导入。所以,为了使得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采取微课中的教学方法,促使课堂可以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单元的讲解时,由于很多人都对法律知识缺乏正确的认知。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相关课件的制作,如生活中哪些具体的方面可以体现人的隐私权及人格尊严权,我们改如何对自身的权利进行维护。精悍而短小的微视频可以很好的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及认识权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仔细学习和自身紧密联系的知识,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3、“微课”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老师不仅仅可以准确无误的传授知识点,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初中生还没有接触社会,对技能、学历等东西的认识不够全面,他们做事很多时候都仅仅是源于自己的兴趣。这既是老师教学过程的一大阻碍,也是一个出发点。比如,老师在讲授八年级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时,学生们正好处于叛逆时期,对父母的爱不能有正确的感知,经常会认为父母管东管西,自己不能自由的做事情,所以,无論课本中关于亲情讲述的多生动、感人,学生们也不能感同身受。这时,微课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微课的一个作用是塑造一个与课堂主体相关得而“小氛围”,它可以根据教学材料实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时,我在微课资源中放了《一袋米》的视频,在最后把教学内容引进,此时学生们早已眼泪通红,每个学生都受到了极大的感触,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便达到了,帮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懂得孝敬、尊重父母。
  4、“微课”帮助老师反思、归纳与总结
  “微课”不仅涵盖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还包括教学反思,它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出”与“进”。我们的目标是不断的超越自身,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老师可以通过摄像设备、工具等对课堂进行录制,制作相应的微课,在课后,老师可以重复的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总结,以免下次再出现相同的不足,从而一步一步的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初中思想品德“微课制作”的要点
  1、生活情境化
  1、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很多内容都离不开实际生活,然而,课本中的一些内容并不吻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这就引起了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如果老师仅仅按部就班的讲解课本内容,并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是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人员,老师在二度开发课本资源的一个重要支架就是微课。所以,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微课制作中,应合理的表现生活情境性,不能与实际生活相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2、以学生为本,注重体验性
  制作“微课”是为帮助学生进行先学,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正确认识初中生的认识能力,并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识能力为出发带你,重点强调思想品德学习的体验性,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
  3、抓住内容,突出导向性
  老师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代表学生通过“微课”的观看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了防止学生在进行“微课”观看中自主学习的随意性,老师应关注课本的重点,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先学的导学方案,只有这样才可真正的实现学生课前先学的目的。
  结论:技术在发展,教育在更新,对于处于微时代的我们,不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自我素质,教学技术、教学思想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微课这一学习资源有着重要的额价值,它对学生及老师均有重要的价值,它的应用可以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丰富化,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让学习不再困难。
  参考文献:
  [1] 王丁丁.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J]. 信息化建设. 2015(11)
  [2] 朱恩华. 浅析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02)
  [3] 吴勇军,高立. 质疑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生成的路径[J]. 创新时代. 2016(01)
  [4] 黄婉君.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预习[J]. 新课程导学. 2016(03)
  [5] 李淑梅. 初中思想品德課整合人文教学资源的策略[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
其他文献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想”等方式。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高
一、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  课堂上我們所面对的是智能、个性、基础迥异的学生,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吸引过来,除了课前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外,关键是在课堂上要把握好一个“导”字。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政治教学要达到“不教”之目的,就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尽量多些。具体说课堂教学中的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时代的发展,对政治学科越来越重视,高中政治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高中政治的学习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我们学习高中政治不能一味地停留在课本里面,我们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彻底理解清楚,然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这便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人从实际教学生活出发,浅谈学好高中政治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思维 市场 文化 经济 哲学  
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学习的能力。本文从古诗文教学方面阐述了怎样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来学习,从抓题眼到悟内涵,由浅入深地分析,颇能给人一番启发。  关键词:古诗文 引导 想象 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在平时我们教师都很重视这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运用于学习
摘要:“情”是一种精神的烘托,“境”则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当“情”与“境”相互交融,就形成合力,裂变成新的物质,教学才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情境激趣 体验促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情”是一种精神的烘托,“境”则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当“情”与“境”相互交融,就形成合力,裂变成新的物质,教学才是有价值的。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感受情趣课堂的韵味。  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契机是在于创设新奇、现
摘要:本文从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出发,实现有效教学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有重要意义,切实寻求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投入,达到提高教师工作效益和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目的的有效教学活动。那么,在新课程教育改革
摘要: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 良好习惯 培养方法  【分类号】G611  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应该科学的有原则的进行培养。家长可以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