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w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 良好习惯 培养方法
  【分类号】G611
  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应该科学的有原则的进行培养。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偏颇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观点、方法和手段都极易走入误区。一种是对孩子的过度娇宠。在当代社会严重的“6+1”形势下,每一位年轻父母生下孩子的时候,都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围里。孩子的出世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欢乐之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6位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真怕哪方面想得不周到,做得不周到委屈了孩子。就这样,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占据了家里的核心位置,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殊不知,家长无尽的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造成孩子懒惰、刁蛮任性、胆怯害羞的心里问题。二是过度严厉,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孩子身上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孩子刚出生,家长就为他们设计将来的发展道路,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甚至在早期教育方面就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这些盲目的投入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的有限精力和财力,而且还有可能挫伤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的兴趣。家长的“高期望”“严要求”会使性格倔强的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抵抗心理,与家长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使性格变得乖戾,行为举止粗暴;性格懦弱的的幼儿则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撒谎等不良表现。
  二、赞赏孩子要适时适当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优点和长处的赞赏,天真浪漫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因此,家长要抓住机会,适当的对孩子多加赞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神态,甚至一个赞许的微笑可能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小的鼓励。父母鼓勵孩子的机会也很多,这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及时进行鼓励。当孩子自己动手叠被子,整理衣物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是好样的!”当孩子为下班回到家的爸爸妈妈拿来拖鞋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真棒,会照顾父母了。”当孩子帮一位老奶奶提菜篮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助人为乐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我为你感到自豪!”等等,要相信,我们的赞扬会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使良好的行为变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如同栽花,一味的浇水、松土、施肥、修剪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花的生长规律浇灌,施肥修剪则会鲜花茂盛。所以赞赏幼儿也不能是盲目的,轻易的,应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赞赏的预期目的。我们应该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表扬,使幼儿能够及时的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大量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然而,过多的表扬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我做什么都是对的,和我观点,行为等不一致的都是错的。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倔强、任性、经不起挫折的不良性格。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发展情况适时适度的表扬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源于成人,尤其是家长。孩子的许多习惯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确是可以肯定的。幼儿的习惯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一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的礼貌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孩子的年龄小,分辨能力不强,父母不知不觉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总之,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一定要做出榜样,正面诱导,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教育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对于负责幼儿教育的班主任来说,即使责任又是荣誉,幼儿班主任应当对待任何一方面都认真敬业,对于幼儿良好习惯(包含生活技能、学习习惯等等各个方面)的养成,幼儿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就拥有良好的习惯,是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一朵朵待放的花蕾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但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小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历:姓名:焉 敏,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学校,学历:大专,现职称:中一,民族:满族,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带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基础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人才开发和培养的主力军。因此,健全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师资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高校;师资考核;评价  G645.1  科学完善的师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制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想”等方式。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高
一、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  课堂上我們所面对的是智能、个性、基础迥异的学生,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吸引过来,除了课前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外,关键是在课堂上要把握好一个“导”字。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政治教学要达到“不教”之目的,就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尽量多些。具体说课堂教学中的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时代的发展,对政治学科越来越重视,高中政治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高中政治的学习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我们学习高中政治不能一味地停留在课本里面,我们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彻底理解清楚,然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这便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人从实际教学生活出发,浅谈学好高中政治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思维 市场 文化 经济 哲学  
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学习的能力。本文从古诗文教学方面阐述了怎样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来学习,从抓题眼到悟内涵,由浅入深地分析,颇能给人一番启发。  关键词:古诗文 引导 想象 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在平时我们教师都很重视这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运用于学习
摘要:“情”是一种精神的烘托,“境”则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当“情”与“境”相互交融,就形成合力,裂变成新的物质,教学才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情境激趣 体验促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情”是一种精神的烘托,“境”则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当“情”与“境”相互交融,就形成合力,裂变成新的物质,教学才是有价值的。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感受情趣课堂的韵味。  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契机是在于创设新奇、现
摘要:本文从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出发,实现有效教学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有重要意义,切实寻求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投入,达到提高教师工作效益和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目的的有效教学活动。那么,在新课程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