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数学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shilei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注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拓展数学教学空间,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 数学活动空间 综合素质 激越方式 思维定势
  
  适当的课外活动,会使数学成绩欠佳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可使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数学更有兴趣,更加热爱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深钻细研,才能使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学质量同步提高。
  一、创新方式激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巧设疑问激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精心设置疑问,诱发学生思维,引发认知冲突,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求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主动投入学习。我在教学中定期举行数学讲座,开展趣味数学活动。在讲解圆和质数之前,利用活动课时间给学生举行了《圆周率》、《有趣的质数》讲座。学生们听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想去探究其中的奥秘。这样就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探究愿望。
  (二)灵活多变激趣。灵活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悦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新意,让每堂课都有乐趣。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就是让学生借助现有的知识去推导新知,因为四边形面积计算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紧密相连,体积计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学时可通过观察与讲解结合,让学生直观与感觉相结合,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拓展思维激趣。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外活动中,学生常常会因一个数学故事、一次数学游戏而激起对数学兴趣。如教 “相遇问题”时,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借助双方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直观感受,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术语。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得到激励,身心健康得到升华。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可由教师在教育学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的问题要有代表性、针对性,能够迅速唤起学生的认知意识,不断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二)活跃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要有逆向思维的观念,要有变通的意识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面对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会习惯于从常规入手。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启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展开丰富的想象,就会得到新颖独特、富于创新的解答方法。如: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与侧面积,如何求圆柱体的体积?一般的思维是依据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来进行计算,但是我们也可将圆柱体变形为长方体来计算,用“侧面积÷2×底面半径”来计算,这样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
  (三)培树创新精神。课堂中,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培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点拨者。我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问、创新的精神,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的探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三、用活活动载体,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一)结合实际教学。数学课外活动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生长方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带学生实地测算校园、操场、花园等的面积。这样不但有效帮助学生记住了公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用活道具讲学。教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中探索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动思结合,互为补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我将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圆锥、圆柱和沙子来探讨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很快得出了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刚好装满,这说明了圆锥体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运用道具实际操作,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
  (三)开展活动悟学。课外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上的许多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解决,而通过课外活动往往得以顺利消化和加深理解,因此许多作业可借助活动来完成。数学课外活动能吸引学生找规律、找窍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开展数学竞赛、智力测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灵活性、敏捷性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在学生已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探求数学规律,总结学习方法,让师生之间在数学学习上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一  服装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若想让其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浅色调和艳丽的色彩有前进感和扩张感,深色调和灰暗的色彩有后退感和收缩感。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两种观感,不但可以修正、掩饰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  例如,上轻下重的形体,宜选用深色轻软的面料做成裙或裤,以此来削弱下肢的粗壮感。身材高大丰满的女性,在选择搭配外衣时,亦适合用深
摘 要: 学案设计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根据授教教材特点选择材料,合理安排学案的难易度和题量,以及“学”、“思”“练”的时间。学案一般可按课前、课内和课后三部分内容来组织,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有效性,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效果灵活使用。  关健词: 高中数学 学案 设计 编写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学案导学法”的探索和研究。“学案”即把教学目标、预习
摘 要: 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激励办法,如目标激励、语言激励、情感激励等,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启迪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技校 数学教学 激励方法    一、激励在技校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技校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普遍存在一种兴趣不浓的状态,当然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动机。
一、注意种子销售单位。标牌、地址、“种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购后索取发票,以备查用。二、注意品种介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自己种植安排,选择对路品种。 Fi
创新能力是设计发展的核心。要加强设计创新的能力,必须了解设计思维的特点和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只有不断建立并更新设计思想与观念,真正与时代接轨,顺应市场潮流,
摘 要: 作者从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出发,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加以研究,总结出精心预设促生成、交流互动促生成、自主探究促生成、积极评价促生成等五方面策略,目的是实现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 策略研究    一、课题缘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
摘 要:本文分别从导课新颖、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运用直观、动手操作、优化练习、巧妙结课、开展活动、人文评价、联系生活等多方面论述了激趣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激趣策略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疾病。PRRS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作用(ADE)是PRRSV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师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它更应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应该能滋润学生的灵魂、完善学生的人格、关怀学生的人文。  关键词: 生命活力 滋润灵魂 完善人格 人文关怀    传统课堂教学看重的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动态生成。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否则,就努力
凤凰山铜矿广泛应用了“点柱分层充填法”,并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长锚索护顶,值得类似矿山借鉴。但是,对于矿石品位较高的中厚、厚矿体来说,该法的致命弱点是矿柱损失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