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十种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别从导课新颖、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运用直观、动手操作、优化练习、巧妙结课、开展活动、人文评价、联系生活等多方面论述了激趣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激趣策略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推动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激趣的策略做一探讨。
  一、导课新颖,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别致的导语,妙趣横生的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学生形成主动探新的兴趣,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音响、故事、语言等方式和手段,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其目的在于烘托出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从事学习活动,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数学新课程标准在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三、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和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疑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有疑,学生才能有问、有思、有究;有疑,学生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疑求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善于设疑。设疑可以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释疑。产生由已知去解决疑问的愿望和行动,推动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一个精彩的设疑,能带出激疑、质疑和解疑等一连串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设疑——解疑”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运用直观,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是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以此达到理解掌握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动手实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学习的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而且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仅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是所有学生都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采编与储存信息,提高兴趣,获取知识。
  六、优化练习,增添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而有意义的,要富有挑战性,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教师可根据每节课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主动设计一些新颖的、有创意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巧妙结课,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要“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耐人寻味的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保持兴趣,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一个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开始引人入胜,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和谐、完美。
  八、开展活动,发展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建立兴趣之后,就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内容,而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小组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学问题的强大动力。
  九、人文评价,保护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是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哪怕是一句“你讲得真好”、“你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真聪明”,都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人文评价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益处。
  十、联系生活,触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才能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学生兴趣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其他文献
一、前言该镜铁矿为沉积变质贫铁矿床,镜铁矿嵌布粒度极细,必须经细磨(约-500目),才能使其解离而生产优质精矿,这样细磨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细泥。如果矿浆中含有矿泥,对选
文章从关于数学的地位、对于数学的理解、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三方面分析数学认知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使人们对数学有一个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
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可用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大(小)值、函数的值域,等等。在处理与不等式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时往往需要利用函数的性质,因此,可以利用导数作为工具得出函数性质解决问题。  一、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一)利用导数得出函数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  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导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则该函数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增(或递减)。因而在证明不等式时,根据不等式的特点,有时可以先
“反思”是教学发展的灵魂。有反思才会拥有自身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有反思才会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改革一线的教师必须从观念、素养和方法等各方面做出战略性调整,重构面向未来教育的反思型教师角色。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反思要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观察、分析、思考,从而
一  服装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若想让其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浅色调和艳丽的色彩有前进感和扩张感,深色调和灰暗的色彩有后退感和收缩感。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两种观感,不但可以修正、掩饰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  例如,上轻下重的形体,宜选用深色轻软的面料做成裙或裤,以此来削弱下肢的粗壮感。身材高大丰满的女性,在选择搭配外衣时,亦适合用深
摘 要: 学案设计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根据授教教材特点选择材料,合理安排学案的难易度和题量,以及“学”、“思”“练”的时间。学案一般可按课前、课内和课后三部分内容来组织,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有效性,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效果灵活使用。  关健词: 高中数学 学案 设计 编写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学案导学法”的探索和研究。“学案”即把教学目标、预习
摘 要: 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激励办法,如目标激励、语言激励、情感激励等,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启迪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技校 数学教学 激励方法    一、激励在技校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技校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普遍存在一种兴趣不浓的状态,当然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动机。
一、注意种子销售单位。标牌、地址、“种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购后索取发票,以备查用。二、注意品种介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自己种植安排,选择对路品种。 Fi
创新能力是设计发展的核心。要加强设计创新的能力,必须了解设计思维的特点和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只有不断建立并更新设计思想与观念,真正与时代接轨,顺应市场潮流,
摘 要: 作者从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出发,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加以研究,总结出精心预设促生成、交流互动促生成、自主探究促生成、积极评价促生成等五方面策略,目的是实现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 策略研究    一、课题缘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