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假交际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起点和目标,核心是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小学英语课堂充斥着一定量的假交际现象,导致学生不能感悟和内化所学语言,不能很好地实现用英语做事情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假交际现象和其对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得出课堂教学和教师成长方面的对策,对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交际能力  假交际现象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是一名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多次观摩各类英语研讨课,经常会遇到以下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对话教学
  授课教师完成对话教学后,进行交际练习,出示一张图片(卡通客厅)。
  教师在学生观察图片的同时,问客厅里有什么。学生纷纷用There be句型进行描述,观察细致,连墙角的一个玩具都没有放过,遇到不会说的单词,直接中英结合进行描述。
  片段二: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对话教学
  授课教师完成对话教学后,设计了一个创编对话的交际活动,主要句型为:What are these/those?They are     。教师出示了水果、动物和蔬菜的图片供学生选择。学生同伴合作互问互答,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初看,这两个教学片段没有问题,主要词汇和句型得到了操练,学生会问会答,课堂气氛活跃。但分析后发现,此类交际活动是机械操练,明知故问,缺乏思维训练,不是真正的交际活动,是假交际活动。
  二、假交际活动现象的分析
  假交际活动表面是一种交际活动,学生在指定内容中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说一说,操作简单,但是缺乏思维训练,导致学生不能明确情境意义,无法感悟和内化所学语言。
  (一)假交际活动是机械操练活动
  真实的交际是基于一定情境,运用已学语言进行合适的表达。假交际活动情境代入感弱,为了练习而练习,属于机械操练范围。英语学习中,需要一些机械操练,如听读、跟读、练读、仿说等,属于学习英语表达的初级活动。如片段二中,在完成对话教学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设计的交际活动“看图编对话”,属于句型替换操练,旨在训练学生的看说能力,并没有真实的交际情境和交流需要。
  (二)假交际活动是无效交际活动
  交际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理念相一致。
  在片段一中,教师出示了书房的照片,已经能看到有哪些事物在书房,再问“What’s in it?”学生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场景下使用“What’s in it?”,明知道答案还要提问,容易造成语言输出的混乱。教师指导交际活动的中心应是说什么(what to say),而不是怎样说(how to say)。
  三、实施真交际活动的优化策略
  真交际活动中学生不受场地、空间、内容等影响,自由地交流,语言具有社会性和真实性。语言的输出是自然的、有效的,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在课堂教学中,真交际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多方面进行考量,认真钻研教材,创设真实情境,善用信息差,提高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教师需不断学习,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交际现象在课堂中出现。
  (一)设计真实情境,助力真实交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真实的场景,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结合情境重新创造,得体合理地表达。
  案例:在片段一中,進行了评议课后,授课教师做一些调整。
  在进入活动前,出示教师的家居照片,
  T:OK!Please try to remember what is in my living room and study.
  结束参观后,退出照片,让学生根据记忆,同伴讨论后回答问题。
  真实的生活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一边努力观察记忆,一边运用已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讨论,核心句型和主要词汇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感悟和内化,学生表达真实,语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善用信息差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交际活动是有效获取语言知识有意义的活动。教师需要制造一定的信息差,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讲英语、用英语,感受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案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e love animals. A Let’s learn
  教师在进行教学主要句型“What’s this?It’s     .”教师指着某个动物的图片问道:What’s this?学生在明知道答案的情况很流利地答出It’s a pig.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积极回答。这种交际实为假交际,学生不能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出发,易被教师牵着走。容易造成学生错误的认知,知道答案再来回答,混淆了该问句的真实意义。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感觉信息差呈现单词,如听动物叫声、看身体部分和相关联事物图片进行动物单词导入,激发了学生认知的兴趣。在听一听、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后得到答案,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快乐,激发他们探求的动机。
  (三)转变教学意识,反思自我促提升
  教学意识的重点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思考。在这种教学意识主导下,即使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学生掌握了单词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听写过关,测试优秀,就认为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诚然,英语学习中必要的词汇训练和积累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不只是掌握词汇,还有学习阅读、锻炼听力和口语交际等其他内容。教师不能孤立地把词汇教学的功能最大化,在这种教学意识主导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上“高分低能”尤为突出。
  转变教师教学意识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积极参加学科培训,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和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课题研究等。其中最便捷和有效的方法是教后自我反思,“反思教学中的成功,反思教学中的‘败笔’”,同伴交流反思是很好的反思方式。一节好课,师生同感身心愉悦,收获满满;一节“败笔”之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内容包括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生动?活动是否有趣?
  四、结束语
  英语课堂因为有了真实的交际情境而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交际时要做到:创造性地使用对话而不是背诵对话,具有“信息差”而不明知故问,得体而不冒犯对方。交际活动因真实而生动,交际能力因真实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向勤.改进教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验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
  [3]张培生.“信息沟”在英语情境交际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23).
  [4]吴刚平.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高考新题型——概要写作遇到的问题与思考,就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堂活动为桥梁,构建学生英语知识与能力框架展开论述,探索高中英语课堂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概要写作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课堂 读写结合 概要写作  一、引言  2013年,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凝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探索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获得了如下启示: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和方便,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为促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供了必要保障。巧妙地运用资源应用平台辅助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增进师生互动,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容易,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 阅读教
摘要: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语言还不够丰富,在进行思维活动和表达对事物的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图形语言”“情境语言”“操作语言”等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内涵,提升數学思维。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语言 思维训练 教学策略  课堂上,师生之间
摘要:单位“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而单位“1”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学会简单有效的确定单位“1”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单位“1” 解题能力 自主学习  单位“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贯穿于小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在三年级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又在五年级
摘要:分数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但是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来看,这个部分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未对其进行单元整合,习惯于每个知识点分散讲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为此,本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的分数单元进行了整合教学的思考,希望能够在分析教材、学情,整合单元目标、教学内容,跟进练习的基础上来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
摘要:信息技术是初中课程体系中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科,如何立足学生的实情,构建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线教师面临的课题。本文从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以及实施分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一、学生学习呈现差异化的原因  (一)个体差异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虽已达到较为成熟和稳定的阶段,但是由于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德育时代性,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全过程。如何发挥班主任作用,做好初中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初中班级管理德育问题、原因分析和班主任管理德育策略三部分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 德育管理 问题分析 方法策略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