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春清景浑难忘 最是群鹭自在飞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就是一朵花,它能渐渐积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让我们教会儿童思考,让我们把最大欢乐——认识的欢乐给予儿童吧!
  ——苏霍姆林斯基
  
  当代美国数学家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
  交流能力”作为高中数学教育目的之一。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再次在“课程性质”中指出,数学课程对“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春潮涌动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自觉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放在首位。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互动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给后继学习恰当地指导;二是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帮助他们自己走完解决问题的历程。然而,教学实际中教师提问的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对一节数学公开课中教师提问作了重点剖析,统计数据出人意料,教师在一节课中一共提了115个问题,提问非常频繁,可谓“高密度”“狂轰滥炸”,但教师所提问题却有76%为记忆性问题,还有21%为推理性问题。学生回答中机械判断是否的达27%,认知记忆性回答占42%,推理性回答占17%,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在《静安区中小学课堂提问调查报告》中同样发现,教师提问中事实记忆理解类问题占80%左右,教师忽略应用、综合层次的问题。
  在热热闹闹的问问答答背后,的确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反省的教学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即使采用师生问答的互动形式,也依然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记忆,缺少思维含量。另一方面,恐怕也反映出教师缺乏实用有效的提问策略。那么,要使在学习的“万顷江田”上,群鹭自在高飞,需要怎样的问题策略呢?
  
  一、激趣生悬,“撩拨”学习热情
  
  数学比较抽象,课堂中应想方设法使他们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可以通过提问来激趣生悬,激发大脑兴奋中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化难学为易学,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章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将一张报纸对折,然后再对折,依此对折100次,有人说这时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你信不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若接着提出问题,“你想验证此话的真假吗?我们要学的等比数列知识将会告诉你”,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因为学生凭感觉总是不会相信一张薄薄的报纸会被折成那么厚,想一探究竟,到底老师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二、引而不发,触动认知矛盾
  
  章建跃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到“提问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的设计要能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能使学生由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思维碰撞,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以矛盾冲突为主,即提问揭示认知材料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的冲突,使学生心理上不协调而产生学习内驱力。随着教学过程的一步步开展,不断让学生产生这样的心态:这个问题我没发现,我竟然还有这样的问题不了解,我要解决这一问题……这种学习心态一旦出现,事实上,学生对某一学习活动产生了过程性需求,要努力消除问题,从而自觉不自觉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架梯上屋,提供思维铺垫
  
  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由于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跨度较大,抽象性要求高,有时学习起来可能还会感到很困难。特别是在解决某些综合性较强的难题时,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思维卡壳,智力困窘,学生会无从答起。此时,就需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些能激活学生知识网络的问题,启发学生唤取记忆,建立起同化或顺应新学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强度出现“跳一跳摘到桃”的临界状态。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利的。这与克拉克所提出的功能(查明某人所不知道的知识,查明某人是否掌握了某项知识,作为复习的手段)比较,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应该属于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特殊功能。因为数学知识作为一种逻辑性知识,一旦某个知识链条断裂,学生思维就会受阻,学生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就会感到很困难。而这种知识链条的断裂,并不是永久性的断裂,而是可以修复的。教师只要巧妙地设置一些提示性问题,就能帮助学生恢复记忆,使断开的知识链条自行连接起来。
  
  四、循路引航,疏导思维流程
  
  波利亚一直不满意教师的那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和教科书上那种“像是帽子里突然跑出一只兔子”式的解答,他说:“不错,这解法看来可用,它显然是正确的。但怎样能够想出这样的解法呢?不错,这实验好像还行,它看起来是个事实,但别人是怎样发现这样的事实的呢?而我自己又怎样才能想出或发现它们呢?”因此,在他的课上,他竭力要帮助学生弄清定理和证明的来龙去脉。例如我们从通项公式的特点出发,可诱导设问,引导学生:通项公式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项数关于某一项值的一个函数,符合函数的定义。只不过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就是它的定义域只能是正整数集或其真子集。对应的函数图像只能是一个散点图。通过通项公式,我们把高中数学中的两大块内容函数和数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而使学生对高中数学内容的整个脉络有更深的理解,在数学本质的层面得到了加强。也可以再换一个角度,从解题的层面上讲,设问要确定一个等比数列,需要知道几个量?需要知道哪几个量?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又要将通项公式作为一个等式来进行研究,又将方程的一些研究方法结合了起来。当然,我们还可以考虑将之与三角、不等式等内容相沟通。新课标在这一方面也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联合演奏,鼓励主动质疑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采用“一言堂”的灌输,或是狂轰滥炸式地提出一个接一个问题,直接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与服从。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是良师益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席小提琴手”,教学是师生双方的联合演奏。数学教育要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等数学方式。它们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老师在课堂上恰当提问,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学好数学。
  采用投合学生口味,符合教学规律的问题策略,并非一味舞花拳绣腿,而是从学情实际出发,有利于激活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在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这样,数学课堂中就会出现“群鹭自在高飞的乘春美景”。
   (江苏省震泽中学)
其他文献
梅贻琦于抗战烽火中勇挑重担,担任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主席直至一九四六年七月联大结束,被誉为联大的 “船长 ”。《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记录了他一九四一至一九四六年间的心路历程,除了每日为校务奔走操劳、周旋于政界学界,日记还透露了他熬夜看竹、把盏听戏的生活细节,呈现出梅校长 “寡言君子 ”之外的风雅一面。日记中还隐藏着他与 “珊”之间贯穿十年的情谊,展卷而思,足可体悟前辈学人于乱世中的隐忍与坚守,感受人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论断。  四年来,在新常态这一战略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经济年均增长7.2%,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需求结构“消费超投资”,产业结构“三产超二产”,经济结构
摘要:长安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对沿山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摆脱困境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在治理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并引起大家对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困境;上堡子;水土保持宣传;制度保障  1引言  几十年来,国家通过在长安区沿山贫困地区坚持
摘要:人的问题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很多小说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以满意的答案,但是每一个小说家都会给出对它的全新的解释。张洁也在自己的小说里表现出了对人生意义的锲而不舍的探求。张洁主张文学应作用于人的心灵,应当给人以爱与美的享受,在人的心灵里播下美丽的种子。在她的创作中,虽然也可以看到人生的不幸与不平,但她始终怀着淑女般的柔情追求着理想道德的重建,用满怀柔情、激情与淡淡的哀愁的优美笔调创作了一篇篇充满诗
真的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生怕一旦走漏风声  那篱边的桃花  一下子齐刷刷地仰起红润的温柔  那敏感的燕子  筛下湿漉漉的呢喃和温馨  一场激动人心的战争  将因我的一时失语而打响    哦 谁的心跳奔驰在春天的怀抱  谁的记忆酝酿着缤纷的梦想  谁的柔情高过云端而挂在嘴角  其实你早就来到了我们中间  看 我那么多的阿姊阿妹们  脱掉了厚重的棉衣  让风带着赤着的脚  拼命地奔跑  她们都忙着去参
中国历史一个值得历史学家反复探询的问题,就是士与知识分子强烈的参政和议政意识。近代最早接受西方学术规范,试图专致于学问的知识分子,常常为难以摆脱这一传统而懊恼。这里自然有诸多的不得已,然而,这种不得已究竟是什么,给他们自身,对历史的演进带来什么样的正负面的影响?重读谢国桢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出版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对此不免有一番思考。  中国的士与知识分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参政和议政的热情与勇气
〔摘要〕晓宇(化名)是一名初一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退缩,当遇到人际冲突时,喜欢说过激的语言来恐吓对方,因而遭受到大家的孤立。心理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和指导晓宇练习“我讯息”,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技巧。  〔关键词〕人际冲突;角色扮演;认知行为疗法;初中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4-
海湾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无疑仍是战争史上最值得关注的战役之一,显见的原因是,美军展示的高精尖的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震撼了世人,刷新了人们对于战争的认知,海湾战争因而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当代战争”。但这场战争的意义并不局限在军事领域,触觉敏锐的当代思想家们,无论是美国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还是法国的哲学家鲍德里亚等,都曾经从自己的理论立场出发,撰文专论这场战争。而维利里奥解读海湾战争的专著
提要:西周中晚期由于突发的气候变冷事件以及淮夷势力的增强等原因,处于今安徽、江苏一带的淮夷族群沿着淮水及其支流汝水、颍水等持续向西、向北突进,冲击到周王朝南方诸侯国,甚至侵入晋南地区。近出西周霸氏诸器以及由北赵晋侯墓地流出的晋侯铜人铭记载了该时期淮夷入侵及周王朝御戎之事。相关铭文内容反映,周王朝在淮水中上游及其支流一带设立军事据点,派遣王师与地方侯、伯势力联合抵御淮夷。周王朝御戎机制的主要特征是以
当代美国音乐与文学跨学科研究学者、现为圣路易斯大学教授的菲莉丝·韦利弗(Phyllis Weliver)在《英国小说中的音乐群体,一八四0至一九一0:阶级、文化与民族》等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至少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英国小说的叙事中呈现出了对音乐表演与音乐听众聆听行为的高度关注,音乐愈来愈被视作一种形塑国家、民族、社群“想象之共同体”的重要手段。这不禁让人适时地联想到E.M.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