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cr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步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多媒体的使用,具有文学性的语文学科,更是需要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辅助,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能够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达到有血有肉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和思考。
   一、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阻碍学生接受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把解决教材重点和突破教材难点作为备课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靠教师的单一语言表述很难使小学生较好地达到理解的目的,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很难领会语言的表述深刻性。而多媒体则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我们使用这一教学手段就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动态替代静态,克服了学生只靠语言文章突破重点的问题,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排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比如在执教《白杨》一课时,我编制和播放了《戈壁滩上的白杨树》,银屏上的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插向蓝天,在这干旱的沙漠环境下却能表现出积极蓬勃向上的极强生命力。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一重点内容。又通过播放“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录像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了解了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总之,通过多媒体可以使语文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来,只有当兴趣产生,人们才会积极主动地研究学习新知识,引发人们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学同样如此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兴趣教学不断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而文本的语言思维对小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约束性,而多媒体的应用,则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发送者,它给孩子们自悟性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愉悦地学习了,能够使学生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首先让他们到学校的网站,搜索圆明园的相关内容,让他们把每个人所搜索到的资料整理发到同学共享区,这样同学们就能够都得到每个学生编辑到的知识资源,然后把这些东西引进课堂。使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去的耻辱,今天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利用多媒体促进形象思维
   在语文教材里,编者选编了很多文学味比较浓的文章,这些文学作品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形象性。文学作品之所以扣人心弦,就是寓形象、意境于模糊集合之中,模糊观念带有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比明晰的观念更有表现力,它的表现力体现在不同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创造性思维和多向思维来完成对作品的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不能受于文字的限制,要跨越到形象思维中,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形象理解。如我在执教《荷叶圆圆》时,我利用多媒体把荷叶上的小水珠滚动展示出来,那种调皮可爱的图片令学生非常高兴,还有蜻蜓在荷叶上定格,青蛙的鸣叫声,形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画面。至此学生就能非常迅速地把课文的夏天画面生动地描写出来,轻松地知道了滚来滚去、游来游去、飞来飞去,在心里产生了表象,并且产生了迁移,会用这一类的叠词: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等。小学生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有效地挖掘出这些促进作用,将是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以及有效开展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而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生动,因此,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多媒体教学,学习新课标,提高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宋雅波,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总是奉行着“我为人人”的价值观,而“人人为我”的行为总是被置于事后,甚至完全被忽略掉。若是有人持“人人为我”之想,必为旁人视作自私之人,不再愿与那人为伍。   一味自私当然不正确,但自始至终在“我为人人”,生命是否真的有价值,社会中“我“的位置又何在?   孩童的可贵之处在于能看到“己”的位置,意识到“己”的存在。如今的我们,面对宁可赴汤蹈火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的英雄们,总会被感动
在人生的大巴车上,身为旅客的我们会不断停靠在各种各样的站点上,见到形形色色的旅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总有一些乘客是走在前面的领导者、探路者,而一些人跟随其后。   欲领导大家却不得的,可能是没有能力;欲等待伯乐却不遇的,总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他并不知道,金子的光不是自己发出的,而是借来的,就算金子真的会发光,埋在地底下,也不会有人知道,更别说照亮夜行的人了。   我想,这就是走在后面的人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逐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引入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
着手撰写2015年《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12期小说导读的过程中,感受最深、耗时最长、费工最多要算第12期.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最后一篇,我得用心经营、用力打造,更主要是《万有引
互联网在开拓了中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需要的同时,又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冲击,如何引导中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孩子们能够掌握提高知识水平的学习方法,积极倡导让孩子们从小就会去体验、实践、探究和讨论、以及合作、竞争的方式去促进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比如图书、网络、第二课堂等进行搜集和积累各种资料,扩大视野,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去提高各种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它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的朗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在长期的语文朗读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不
随着高校教育逐年扩招并面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关注话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所存在的客观因素,文章后半部分就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