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用数据“说话”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引入“计算思维”,旨在强调学科思维的养成,提出把项目整合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学科思维方式思考、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在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建构。本案例内容是新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数据与系统”模块,数据库操作是这节课的重点,与数据库相关的编程在IT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Web端、PC端、移动端开发都会用到,因此学生要打好基础,为以后的高级编程做准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和使用SQL语言查询数据。
  项目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本项目的教学目标为:通过项目的分解,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與能力;通过对分解项目的实现,逐步学会使用查询语句来分析数据;在实现项目中了解EXCEL和ACCESS的特点,掌握两种软件的应用场景。
  项目概述
  高考结束后每位考生都要填报志愿,有的人是根据兴趣,有的人是听老师、朋友的推荐。本项目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方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选择专业。本项目以“选择大学专业”为主题,采集某大学各专业录取情况和就业情况,形成两个表格,然后对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格式化、连接、查询等操作,得到专业录取率和就业率数据,最后进行对比完成本项目。
  项目教学过程
  活动1:搜集信息,分解需求
  知识技能:问题的界定与描述。活动要求:讨论分析问题,明确项目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查找大学各专业的录取率和就业率的信息,然后分别填入EXCEL和ACCESS中,生成了两个表格:“录取情况”和“就业情况”表。学生思考讨论:什么是理想的专业?如何选择理想的专业?
  设计意图:明确项目需求,并根据已有的信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对需求进行分解,分解成4个步骤,从而引入下面的4个活动内容。
  活动2:求出录取率
  知识技能:使用SQL语句查询信息。教师提问:“录取情况”表列出了某校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两个信息,但并没有“录取率”,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录取率”。学生讨论:在“录取情况”表中将“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得到“录取率”。任务1:小组合作写出SQL语句计算出“录取率”。任务2:使用EXCEL软件计算出“录取率”。
  设计意图: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写出SQL语句,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
  活动3:整理录取率
  知识技能:格式化“录取率”数值并进行排序。教师提问:这张表格虽然已经求出了“录取率”,但其数值位数太多,也没有排序,数据表达不清,所以还得再整理。学生讨论:将“录取率”的数值格式化,保留两位小数,加上“%”,再按照“录取率”排序,得到清晰的表格数据。教师提示:ORDER BY 语句默认是升序,加上关键字DESC表示降序。任务1:小组合作写出排序和格式化的SQL语句。任务2:使用EXCEL格式化“录取率”并排序。师生探讨:单表操作EXCEL与ACCESS哪个更为高效?
  设计意图:格式化和排序是数据库最基本的操作,学生同时使用ACCESS和EXCEL操作,了解这两个软件的区别,总结各自的应用场景。
  活动4:整合录取率和就业率
  知识与技能:使用多表连接查询数据。教师提问:专业的“录取率”说明该专业的竞争力,专业的“就业率”说明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程度,这两个数据合在一起才可以说明问题。学生讨论:“就业率”和“录取率”分别在两个不同的表中,要将两表进行连接合并查询,就必须建立两表的关系合并。表“就业情况”和表“录取情况”中的“招生专业”字段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字段可以将两表合并。教师提示:两表格连接查询使用关键字INNER JOIN,在关键字ON后输入条件。任务:小组合作写出SQL连接查询语句。
  设计意图:关系就像绳子将两个“表”联结起来,这个任务用到表连接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高级应用。
  活动5:综合考虑选择理想专业
  知识技能:使用模糊查询筛选数据。教师提问:现在已将两表连接,得到“录取率”和“就业率”数据,下一步要按兴趣筛选专业。学生讨论:提取专业的关键字,模糊查询找到理想专业。教师提示:模糊查询关键字LIKE,结合使用通配符“*”,表示匹配任意个字符,比如喜欢经济类的就查找“*经济*”或者“*金融*”。任务:小组合作写出SQL连接查询和模糊查询语句。教师总结:最后找出“录取率”高,“就业率”高的专业,比如“金融学”,而“法律经济学”则不可以,因为这个专业就业率太低了。师生探讨:连接查询和模糊查询EXCEL就很难完成,而这时ACCESS就派上用场了。
  设计意图:模糊查询可以满足需求不明确的查询,该任务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高级应用。
  活动6:项目总结
  小组讨论,教师补充:(1)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2)联系生活,谈谈如何选择工具来处理数据;(3)教师总结,主题升华。
  设计后感
  本课以项目式教学法开展教学,设计时对教材进行解构与重组,通过一个个小任务层层递进,由简到难,引导学生最终完成项目。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发现并合理利用身边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核心素养,让其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问题”这个抓手,“问题”是“留白课堂”的核心。课堂提问的留白,一言以蔽之,就是钱梦龙先生所提出的“问宜曲”。多一点“曲问”,让思考者的思路转一转弯,不仅增加了思维的空间,也提高了思维的质量。我们努力打造有质量的“问题教学”,逐步形成以“设问、解问、追问、新问”为线索的“曲问”教学模式。《在桥边》中课堂“曲问”  2016年12月,我在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参加“中
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通知》强调,防止学业过重挤占学生睡眠时间。一方面,中小学校要加强作
【摘 要】数据分析观念是一种包括调查研究、策略选择、数据表征、归纳推理等过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而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需要在合适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而来。本设计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真实情境,提出研究性问题,创新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开展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为例的统计教学研究,让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得到综合发展。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统计图;研究性学习;学习科学  【中图分类号】G43
【摘 要】本文主要对基于未来教室的创新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学科类课程、拓展类课程、教师提升类课程的开发进行实践与思考,以期通过未来教室的创新课程,提高未来教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  【关键词】泛在学习;未来教室;创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2、03-0101-03  为什么要建设“未来教室”  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1991年4月正式建立地铁总公司档案室,保管着文书科技会计等多种门类的档案25921卷,以及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有关资料6376件,时间跨度为1965年~2005年,案卷排架长度726米,全面反映了北京地铁的建设与发展概况,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同志为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奠基的部分史料及历史照片更为弥足珍贵,对研究我国地铁建设发展史
【摘 要】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项目学校承担了“国市培计划(2020)”——重庆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整校培训项目。围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维度开发30个微能力课程,本文从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阐述开展重庆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校整校推进项目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中国教师研修网;国培计划;展、说、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
“双师服务”通过搭建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管理服务平台,以“互联网 ”和大数据创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方式,为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在线教育服务供给,是农村学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好途径。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的学生就是广大受益农村学生中的一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参与“双师服务”项目的点点滴滴。  宋庄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师资相对薄弱,资源相对匮乏。学生一半来源于周围附近的几个村子的农民家
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可见数学学习也离不开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社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分析和推理能力。《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
《生活与算法》是初中阶段算法与程序设计学习的第一课,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了解算法、自然语言描述、数学模型等与“算法与程序”相关的概念;二是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三是知道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在教学时,教师应从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算法,将算法从实际事例中抽象出来,最终引申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理解运用呢?算法概念的理解
日前,“教育战疫,停课不停学”国际研讨会通过在线方式召开,《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在会上发布。该手册基于中国实践与经验,围绕通信平台、学习工具、数字资源、教学组织、学习方式、支持服务及政企校协同等七个核心要素,阐述了“弹性教学”概念以及疫情期间中国教育面临的困境、积累的经验,并给出了建议,以帮助各国教育人员开展类似的研究和实践。  根据中国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保持不间断学习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