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三阶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主战场是课堂。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是老师们潜心研究并力争达到的理想境界。三个阶段,即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三个过程:课始、课中、课末。要对这三个阶段进行整体构思,科学把握,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课始力求引人入胜。
  新课伊始,一般包括复习铺垫,导入新课两个部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开头的成功与否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教与学。在这一阶段中,老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知识上、能力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1)铺垫要有度。
  新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老师要抓住新旧知识连接点,“铺”在关键上,“垫”在要害处。要掌握好内容的多少,科学地分配时间,不能主次颠倒,面面俱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乃恰到好处。例如,牛津英语8B第五单元Integrated skills(P87)中,有个知识点so that,上课后,我问学生“Can you translate this sentence: I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in order to catch the early bus.”“Yes, we can.”学生齐声把它译成了汉语。“Very good, thank you.”我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并强调了in order to的作用。这样就为学习so that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2)导入要有力。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形成。因教学内容不同,老师思维方法不一,所以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也是异彩纷呈。本人常采取的方法有:温故导入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易于操作、简便自然,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简笔画导入法。利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既直观、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猜测导入法。在导入阶段用猜测导入新语言内容,不仅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且使语言输入直接进入加工。游戏导入法。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轻松、自由的气氛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竞赛导入法。利用竞赛导入新课,既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实物导入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实物导入新知,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记住。总之,设计课堂导入,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注重课堂导入艺术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视野,对提高英语教学成绩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中力求扎实有效。
  课的中间,一般包括新授与练习两个部分,这是一节课的主体阶段。良好的开端,只是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课中“主体工程”建设。把握好课中,一定要明确初中阶段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要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在进一步提高说、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对话和阅读,现分别阐述如下:
  对话课的新授部分一般包括三个板块。
  (1)介绍。在这个步骤里,我常常采取的是不让学生打开书,自己力求用规范的英语并配上挂图或简笔画,慢慢地把对话内容讲述出来。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对话的大意,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听力。接下来让学生把书打开,放对话的领读带,以便正音。
  (2)讲授。在这个步骤里,我经常采取的是情景讲授,也就是说把知识点融入句子当中,让学生在评议环境中理解并掌握知识,让知识点的讲解活起来,不乏味,不枯燥。这也符合语言的教学规律。
  (3)操练。讲授新的知识之后,就进行操练,是对话课的关键。操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老师对操练的形式、内容、难度事先就有周密的安排。在这里老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指挥者。整个对话的内容,在全班、横排、竖排、男组、女组或个别学生的反复操练下,完全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学任务也就圆满地完成了。
  阅读课教学多采取“三步法”,即初读、精读和运用。旨在通过课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初读。就是让学生了解阅读目的。阅读目的由老师宣布,它一般是针对一篇文章或其中某段的理解而提出的。一般一个,至多不超过两个,但其形式是多样的。
  (2)精读。精读教学主要包括对文章广度和深度的理解,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及对语言点的分析等。加强对文章广度、深度的理解的途径较多。一般采取提问式,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去设置问题,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阅读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为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是为掌握语言知识。我们使用的这套牛津教材语言表达规范,语言现象再现率高。因此,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不必太复杂化,没有太多的必要去拓开、扩展、加深和补充。这两步对阅读理解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从文章内容入手,后者从语言规则入手,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两个步骤的顺序。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可先从文章的理解入手。反之,可以从语言知识入手。
  框架理论的创立者Carrel研究认为,训练学生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学生回忆文章的内容,进一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本人认为,在课文教学的精读过程中,很有必要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提纲式呈现,使文章整体内容再现。这样做,避免了课文教学太慢太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
  (3)运用。学以致用,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把所学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运用的形式可分口头、笔头两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列的提纲口述课文,老师可先示范表演,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借鉴。另外,还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变化人称进行叙述;或者分成小组扮演其中人物。笔头练习建立在口头练习基础上,可根据课文填词、听写,或写成小短文。这两种练习不一定完全按照文章的顺序进行,老师可提供一些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由学生对所学文章重新组织成文。“三步法”是课文教学的一种尝试,但不只是培养阅读能力,同样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精读过程是师生用英语相互交流的过程,而口述、对话、表演等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学生表达的好又为写埋下了伏笔,也就是为更高层次的交际——写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三、课末力求余味无穷。
  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作“豹尾”。教学也要注意课末的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始,加上扎实有效的课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已接近尾声。如何能使其锦上添花,就要看课末的设计艺术。课末,不单要对一堂课回顾总结,画龙点睛,还要给学生留有余味,把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
  在课堂结束前,笔者常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给一节课划上“句号”,又添上“省略号”。“句号”由学生划。“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这堂课,我学会了……”,学生自由发言,你说、我说、他说。课末课堂气氛再次变得活跃。“省略号”由老师添。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后,老师可用学生期待研究的问题激励学生继续学习,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也可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继续求知的愿望。For example, 牛津英语9A第五单元:After learning first class. I give students a question to think about. If you are an actor or actress, what will be the result?并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在下节阅读课中同样能遇到。这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课后也能主动预习新课,乐此不疲。课末设计的余味无穷,直接推动学生继续求知的心理动机。通过总结,要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有两点心理收获:一是今天这堂课,我又学到了新知识;二是我还有不会的,还要继续努力学习。高扬起再学习的风帆。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把握三个阶段教学时域,安排组织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出“我想学”——“我会学”——“我要继续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我在一首诗中写道:“别因徘徊眼前的玫瑰几株,而忘了远处满园的召唤/让心随和谐的旋律祈祷/只求点一盏心灯/面对明天的朝阳.”这也许就是我一直的心境.
期刊
 所谓研究型课程,是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专题或项目,参照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规则,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去主动体验、了解,进而初步学会进行探索性、开放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要想学好英语,一定要把四分之三的精力都用在早晨,特别是有效利用早读课更关键。可是,许多学生却不知读些什么,如何去读。一部分学生一到早读课就拿着词汇表读,结果读了一节课除了头晕以外收获甚微,而且也慢慢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充分利用早读课来有效提高英语成绩。  一、早读课读什么?  上面也提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误区:晨读课只读单词,觉得英语只
著名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高效的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方法.一个精彩的导入,
梦的边缘风铃响起  我依旧在你的思绪里寻寻觅觅  那曾经醉过山河的箫声  淹没于一曲楚辞里迷失了归途  聆听风的哀怨  而我眼里的风景越飘越远  最后定格成翠柳石旁那株擎天的木棉  拂斜斜的风,飘细细的雨  谁清凉的跫音打扰了一夜露水的明净  那如花的笑靥呢  那嬉水的少男少女呢  怀秋的情愫  落叶飘成一种久违的落寞  逃遁在红尘之中的你我  怎禁得起一袭秋风的抚摸  置身于一川秋日的斜阳里  
新课标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有很大的差别。在英语课堂中应多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的机会,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健康发展。通过英语中的对话,交流,讨论,合作互动等语言实践活动,以发展能力为目的,把合作学习和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可根据教材要求进行三种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1.二人合作学习  英语教材中
又想起了那条小巷  昏黄的灯光映照脸庞  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曾经许诺的辉煌  说不出的倔强  泪水浸染胸膛  固执地要去远方  冲出黑夜就是天堂  这现实残酷得荒唐  沧海那头的青鸟  也折断了翅膀  我们的心依然流浪  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你是否依旧没忘  街边平行的暗影  灯下破旧的红瓦墙  泥泞中的脚印虽已冰凉  可你的嗅觉还记得吗  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空气中纠缠的皂角香
期刊
微课程是利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传输,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突破录制成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供学生随时随地使用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学习.微课程追求的是满
英语教学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仁人志士、专家学者等一直就没有间断过对适合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教学途径的探索。应该说也有不少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手段,但终究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速成法。在此,我从自身从事15年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切身体验来谈谈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较为普遍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  从学生层面上看,基础差,这应当是共识,我所工作的地方应该说在我国是条件比较好的,但小学
守恒定律是化学的基础定律,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守恒法反映了化学内在联系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作为重要的化学知识,它是最为广泛,最为常见的一种化学解题方法,同时也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