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两年蚕茧收购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许多蚕农今春准备扩大养蚕规模,养蚕效益的高低取决于蚕茧的收购价格以及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要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除选用良种、加强饲养管理外,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至关重要,眼下春蚕生产即将展开,为了帮助广大蚕农做好蚕病防治工作,本报本期推出“蚕病防治专版”,供养蚕户参考。
目前除应用灭蚕蝇可有效地防治蝇蛆病之外,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细菌病之外,其他蚕病只能立足于消毒预防。因此,只有实施以消毒为主的蚕病综合防治策略,把蚕病防治技术与饲养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
1、做好蚕室及周围环境,储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要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严格按照使用方法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而且对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采用新鲜石灰粉、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
2、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蔟发现病蚕立即拾出,投入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和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对沤的蚕沙,不能直接施入桑田或农田,更不能在蚕室或桑田附近摊晒,防止病原体扩散传播。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方格蔟应立即烧毁,还可继续使用的,经熏烟消毒消毒后集中保存在室内。
3、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设浅石灰坑,坑内放新鲜石灰粉,进出蚕室需经石灰坑消毒;储桑室经常冲洗消毒。
4、专室存放桑叶采回的桑叶放在专用的储桑室内,切忌将桑叶堆放在蚕室内,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用蚕用消毒净1000倍水溶液或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或漂粉精溶液)进行桑叶消毒。
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蚕体质
消毒工作虽然是目前养蚕生产中控制蚕病危害的有效手段,但即使经过充分消毒,也不可能将病原体完全消灭,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瘸力和抗逆力,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尽可能避开大田作物用药高峰期;选用抗病力和抗逆力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做好眠起处理。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如添食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细菌病,用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等。
三、正确选用蚕用药剂
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有甲醛制剂(如福尔马林)和氯制剂(如蚕用消毒净、消毒精、消特灵、灭僵灵等)。福尔马林、蚕用消毒净、消杀精等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可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第二类是治疗药剂,抗生素类药(如克蚕葡胶囊等)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病,灭蚕蝇用于防治蝇蛆病。第三类是生理调节药剂,如蚕用蜕皮激素溶液等。各地蚕区选用蚕药,要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各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一对正、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叠蜂指导站)
播种机常见故障及排除 桑玉芝 祁延国
一、排种量不稳定
故障原因:1、吸气管路破损,如漏洞、接头连接松动、裂纹等,使气压下降,气息力减小,种子没吸住。致使一部分或全部漏播,个别垄行播量减少或漏播。
2、吸气胶管质量差、老化变质,或因保管不当而产生破损、漏洞、裂纹,或内层产生脱离层而使气流阻力加大,造成气压降低,不宜吸附种子,致使排种量减少或完全漏播。
3、吸风机两侧轴承磨损严重或年久失修或长期缺油,造成阻力增大、转速下降、气流和气压不足、种子难以吸附在捧种盘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整机(全部单体)播量不足或完全漏播。
4、主机(拖拉机)转速降低,或动力输出轴出现故障,导致风机转速下降而气流不足。
5、传动系统,如三角传动带陈旧、磨损严重、拉长、松弦等造成风机转速下降。
6、排种盘因保管、安装不当而产生变形、锈蚀或种室变形等使排种盘与重视接触不严密,产生漏气。种子一部分或全部不被吸附。
7、种子清洗不好,混有杂物,将排种盘孔眼堵死,造成漏播种。
8、选用的排种盘型号不当,孔眼(或条孔)过小、气流吸力过小,不能吸附种子或吸量少而产生漏播或播量不足。
排除方法:当监视人员或监视器发出漏播信号时,应立即停车熄火,并将播种机落地(悬挂式)检查原因。若接头连接不牢,可重新接牢;有较小孔眼或裂纹的,可用胶带贴补;孔眼过大或裂纹过长的,应更换新管;输气管内壁脱层阻力大的,应更换新管;排种盘或排种室变形可试校,校平后仍然漏气的应更换新品;发动机转速正常而风机风量仍不足的,要检查风机轴承,如有异常等应予更换。
二、完全不播种
故障原因:主要是磨损严重或运输、保管不当造成方轴、轴套、伞齿轮、方向节、排种器等传动件严重磨损、变形,导致风速和风量不足而完全不播种。
排除方法:作业前认真全面检修播种机、如方轴要校直,配合松旷的可加垫片消除间隙,磨损严重的要焊补法填补磨痕,然后车平表面,装复后应转动灵活。排种器锈蚀变形的要更换。维护时要注意方轴套和轴、伞齿轮的润滑,以减缓磨损。运输中要防止碰撞。
三、播种深度不符合农艺要求
故障原因:主要是机具使用时间过长,机件磨损严重所致。如开沟器磨损后入土困难,开出的沟变浅;覆土板磨损后。覆土量减少,覆土厚度小而播种深度浅:深浅调节丝杠和调节螺母磨损严重而乱扣。工作中受到震动便自行退扣改变调整深度;拉力弹簧减弱后。覆土量减少,播种深度也随之变拽。
预防及排除方法:作业前应认真检修,对上述各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做好鉴定,尤其是使用年限长的播种机。若丝杠和调节螺母磨损严重。可更换新螺母,并备有双螺母,以防退扣,作业结束后将丝杠和螺母涂上黄油,以防止锈蚀:拉力弹簧弹力过弱的可将其挂接点移短或更换新的,季节作业完成后将其卸下,恢复自由状态,表面要涂油防锈疆土板变形的要校正,磨损严重的要焊补或换新品,农闲时要防锈蚀。开沟器也要这样维修。
此外,作业中要防止不抬机而倒车。落下机具时要先快后慢,是机具与地面软着地,并在行进中缓缓着地,以防变形和堵塞。运输播种机要严防碰撞,在车厢内固定牢靠,并不得高速行驶。
(作者单位:155600黑龙江省宝清县朝阳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目前除应用灭蚕蝇可有效地防治蝇蛆病之外,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细菌病之外,其他蚕病只能立足于消毒预防。因此,只有实施以消毒为主的蚕病综合防治策略,把蚕病防治技术与饲养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
1、做好蚕室及周围环境,储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要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严格按照使用方法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而且对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采用新鲜石灰粉、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
2、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蔟发现病蚕立即拾出,投入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和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对沤的蚕沙,不能直接施入桑田或农田,更不能在蚕室或桑田附近摊晒,防止病原体扩散传播。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方格蔟应立即烧毁,还可继续使用的,经熏烟消毒消毒后集中保存在室内。
3、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设浅石灰坑,坑内放新鲜石灰粉,进出蚕室需经石灰坑消毒;储桑室经常冲洗消毒。
4、专室存放桑叶采回的桑叶放在专用的储桑室内,切忌将桑叶堆放在蚕室内,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用蚕用消毒净1000倍水溶液或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或漂粉精溶液)进行桑叶消毒。
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蚕体质
消毒工作虽然是目前养蚕生产中控制蚕病危害的有效手段,但即使经过充分消毒,也不可能将病原体完全消灭,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瘸力和抗逆力,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尽可能避开大田作物用药高峰期;选用抗病力和抗逆力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做好眠起处理。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如添食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细菌病,用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等。
三、正确选用蚕用药剂
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有甲醛制剂(如福尔马林)和氯制剂(如蚕用消毒净、消毒精、消特灵、灭僵灵等)。福尔马林、蚕用消毒净、消杀精等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可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第二类是治疗药剂,抗生素类药(如克蚕葡胶囊等)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病,灭蚕蝇用于防治蝇蛆病。第三类是生理调节药剂,如蚕用蜕皮激素溶液等。各地蚕区选用蚕药,要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各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一对正、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叠蜂指导站)
播种机常见故障及排除 桑玉芝 祁延国
一、排种量不稳定
故障原因:1、吸气管路破损,如漏洞、接头连接松动、裂纹等,使气压下降,气息力减小,种子没吸住。致使一部分或全部漏播,个别垄行播量减少或漏播。
2、吸气胶管质量差、老化变质,或因保管不当而产生破损、漏洞、裂纹,或内层产生脱离层而使气流阻力加大,造成气压降低,不宜吸附种子,致使排种量减少或完全漏播。
3、吸风机两侧轴承磨损严重或年久失修或长期缺油,造成阻力增大、转速下降、气流和气压不足、种子难以吸附在捧种盘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整机(全部单体)播量不足或完全漏播。
4、主机(拖拉机)转速降低,或动力输出轴出现故障,导致风机转速下降而气流不足。
5、传动系统,如三角传动带陈旧、磨损严重、拉长、松弦等造成风机转速下降。
6、排种盘因保管、安装不当而产生变形、锈蚀或种室变形等使排种盘与重视接触不严密,产生漏气。种子一部分或全部不被吸附。
7、种子清洗不好,混有杂物,将排种盘孔眼堵死,造成漏播种。
8、选用的排种盘型号不当,孔眼(或条孔)过小、气流吸力过小,不能吸附种子或吸量少而产生漏播或播量不足。
排除方法:当监视人员或监视器发出漏播信号时,应立即停车熄火,并将播种机落地(悬挂式)检查原因。若接头连接不牢,可重新接牢;有较小孔眼或裂纹的,可用胶带贴补;孔眼过大或裂纹过长的,应更换新管;输气管内壁脱层阻力大的,应更换新管;排种盘或排种室变形可试校,校平后仍然漏气的应更换新品;发动机转速正常而风机风量仍不足的,要检查风机轴承,如有异常等应予更换。
二、完全不播种
故障原因:主要是磨损严重或运输、保管不当造成方轴、轴套、伞齿轮、方向节、排种器等传动件严重磨损、变形,导致风速和风量不足而完全不播种。
排除方法:作业前认真全面检修播种机、如方轴要校直,配合松旷的可加垫片消除间隙,磨损严重的要焊补法填补磨痕,然后车平表面,装复后应转动灵活。排种器锈蚀变形的要更换。维护时要注意方轴套和轴、伞齿轮的润滑,以减缓磨损。运输中要防止碰撞。
三、播种深度不符合农艺要求
故障原因:主要是机具使用时间过长,机件磨损严重所致。如开沟器磨损后入土困难,开出的沟变浅;覆土板磨损后。覆土量减少,覆土厚度小而播种深度浅:深浅调节丝杠和调节螺母磨损严重而乱扣。工作中受到震动便自行退扣改变调整深度;拉力弹簧减弱后。覆土量减少,播种深度也随之变拽。
预防及排除方法:作业前应认真检修,对上述各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做好鉴定,尤其是使用年限长的播种机。若丝杠和调节螺母磨损严重。可更换新螺母,并备有双螺母,以防退扣,作业结束后将丝杠和螺母涂上黄油,以防止锈蚀:拉力弹簧弹力过弱的可将其挂接点移短或更换新的,季节作业完成后将其卸下,恢复自由状态,表面要涂油防锈疆土板变形的要校正,磨损严重的要焊补或换新品,农闲时要防锈蚀。开沟器也要这样维修。
此外,作业中要防止不抬机而倒车。落下机具时要先快后慢,是机具与地面软着地,并在行进中缓缓着地,以防变形和堵塞。运输播种机要严防碰撞,在车厢内固定牢靠,并不得高速行驶。
(作者单位:155600黑龙江省宝清县朝阳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