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灾后聚落重建特色探讨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聚落特色正随着重建逐步消失。通过吉娜羌寨重建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梳理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中保持民族聚落个性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民族地区聚落空间的物质与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技术思路,为民族稳定、和谐社会构建创造条件。
  【关键词】民族地区 聚落重建 特色探讨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约10%,民族地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4%,民族区域和少数民族人口多集中在边远山区和高海拔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频发的地质灾害时刻威胁着那些古老的民族村寨,这些聚落作为民族古老文明的物质载体,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髓。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聚落特色正随着重建逐步消失,以民族性和地域性构建起来的特色民族聚落瑰宝遭受被摈弃的挑战,探讨传统聚落特色建设、保持民族特质、延续民族记忆、保护民族个性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民族地区聚落存在环境
  地质灾害影响。近几年频繁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质灾害,在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使民族聚落——村寨也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赖以生存的村寨建筑垮塌损毁,聚落空间环境改变,物质和精神家园均受重创。
  聚落恢复难题。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受气候类型多样和地形地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灾害频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广、危害范围大。同时有限的用地条件使该地区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地质灾害搬迁、生态移民搬迁与灾后恢复重建交错,更强化了重建的难度和复杂性。
  村寨聚落环境退化。耕地和林地由于山体滑坡导致大面积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次生灾害隐患增多,聚落选址存在很大难度,导致生存空间发展条件进一步变差。
  传统文化恢复难度大。在少数民族地区,村寨聚落历史人文资源独特,物质载体——房屋大量损毁,而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由于5·12地震伤亡严重,造成聚落空间文化修复更加艰难和迫切。
  重建内容复杂,长短期并存。5·12地震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使群众短期生活和社会长期发展更加复杂,因此针对灾后重建特点,通过北川吉娜羌寨建设,梳理不同以往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方法,为民族地区恢复生产生活,重建特色聚落空间环境提供借鉴。
  吉娜羌寨灾后传统聚落空间要素组成
  吉娜羌寨区位条件。吉娜羌寨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猫儿石村,距成都一个半小时车程,距绵阳半小时车程,105省道和苏宝河自用地东北面经过。寨内有两条宽约3米的水泥路自桥头分别向沿苏宝河岸和响水沟延伸到达各户。
  特色聚落空间要素。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质,肩负物质空间环境和内心世界精神秩序重建的双重使命,要实现旅游功能,必须保持民族聚落独有个性,通过聚落空间尺度、民族生活功能区划、民族风格装饰、民族图腾标志性碉楼、内外空间环境、水系营造进行特色重构,利用物质载体与民族文化结合实现民族聚落的地域和民族特征。
  建筑布局特色。吉娜羌寨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村寨建筑和空间具有鲜明的环境特色和视觉冲击效果。因此按羌族建筑的尺度,每两排建筑(高程相差达3~3.5米,层数相同)会形成层层退台的立面,从每户屋顶望向河边,视线都不会受阻,每一台自然形成各户的院落,满足村民自家生活活动需要。而每户屋顶都将形成面向苏宝河的视野开阔的活动空间。
  地标尺度选择。“吉娜”是羌语“极品”的意思,雕楼是羌族聚落最重要的民族符号标志;曲折宜人的步行路网与穿行于寨内的水系是羌族聚落空间序列的重要特征;建筑多依山而建,多层石砌平顶建筑(与汉族混居区也多有穿逗木石结构、坡顶形式),层层退台形成大量屋顶平台是其重要的日常生活空间,也是重要的防御交通空间。
  历史记忆保留。在响水沟东岸临苏宝河为本区最开阔平坦用地,建设文化广场,有三座雕楼围绕广场周边,一栋仿官寨建筑和一栋仿羌族民居建筑,形成聚落中标志景观区和民族生活公共活动中心。保留一块空地用作民俗广场,建5·12纪念墙等构筑物,供村民举行羌族祭祀等民俗活动。
  水系特色营造。水系是羌寨聚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响水沟西侧水系沿寨内广场、步行梯道等逐级下降,经广场上的水磨坊后自仿官寨建筑旁流入苏宝河,形成一个小小瀑布;响水沟东侧水系,在步行街上形成各种各样点缀性的小景观,最后自人行索桥桥头处进入苏宝河。
  细部装饰与材料规定。羌族建筑主要以砖木结构和砖石为主,因此吉娜羌寨房屋全部采用砖混结构,外墙按一定比例收分,贴北川县自产青灰色片石,在门眉、窗眉上方加略有出挑的白色片石,女儿墙压顶采用白石头,或将之做成仿石块状刷白。窗框和阳台等采用本色木材,仿羌寨建筑木作的尺度和形式。
  他山之石借鉴。对于一些公共建筑,比如村委会、卫生服务及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通过考察茂县和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小寨子沟传统公共建筑建设的空间环境,根据村寨旅游发展,将游人中心等功能安排在内,把公共建筑和碉楼作为全寨画龙点睛之笔,提升旅游线上的景观效果。
  人性化聚落精神体现。物质层面是精神层面恢复的重要环境,精神层面恢复是文化内涵的再现,因此解读聚落空间与环境关系建设的人文精神尤为重要。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震后村民心理非常脆弱敏感,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诉求,通过对村民逐户访问,了解每家的困难,解读国家政策,把灾后村民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中的条件,充分考虑建设中的村民原住房分布情况,各户相对位置参照原宅基地相对位置建设。根据村民意愿修两层,建筑多为两层或两层半,个别地段,按规划聚落空间意向建设,形成羌寨风貌特色,以增强广场围合感和景观层次感。为不额外增加村民经济负担,将建筑面积控制在基底面积的两倍以内,降低造价。
  自下而上梳理设计条件。灾后重建是把灾后民众各方面需要转变为政府目标,通过法定的过程和技术手段实现灾后社会、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协调,因此自下而上的需要是规划设计的必要条件,但又由于村民个体目标多样,会造成设计条件的多元化,梳理自下而上的规划设计条件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内容。
  改进建造技术。按照国家重建目标,聚落建设标准高于村民原住房标准,规划建筑基底面积增加,为方便施工利于抗震,挡土墙的材质和做法是村寨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实施中寨内所有挡土墙都就地取材,用本场地内及周边即可取得的卵石砌筑。
  民族聚落重建实践反思
  吉娜羌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重建,得到当地村民的认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总结民族聚落特色构建,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方法上,都会为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建设过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通过吉娜羌寨建设,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保持村民生活的聚落空间环境,实践中村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把村民目标和政府建设目标结合,从程序上加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保护民族文化聚落空间特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经。
  人员组织:平民专家组参与各项建设。民族文化有根植的人和环境,当地少数民族是民族文化和民族聚落空间的缔造者,为更好保护民族文化聚落和风土人情,需要当地的平民专家参与到各项建设中,发挥少数民族的建造传统技艺,最大限度传承当地少数民族文化。
  聚落特色:聚落空间环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实现文化传承必须与物质空间修复充分结合,明确物质空间聚落要素重要作用,借鉴其他地区抗震技术,在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的同时,改进结构类型和建造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经济造价,用最短时间改善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社会目标:短期需要与长期发展结合。聚落重建绝对不是简单的生活安排,既涉及到短期生活需要,也影响到产业长远发展,如果仅考虑短期基本住房问题,社会的长远发展就没有动力机制,要使灾区由被动输血变为主动造血,就必须最大限度利用社会各界资金,统筹安排民族文化聚落与旅游等各项产业的关系,完善市场服务实施机制,推动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有大量的村寨聚落,文化遗产丰厚而广泛,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各种调查和决策,民间专家提供社会的、人文的、民俗的、生活的等聚落空间环境各项内容修复技术,保护民族宝贵遗产,实现民族的聚落个性,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注重聚落建设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既带来积极影响也带来挑战。在此情况下,必须从五个方面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建立网上德育阵地,拓展高校德育在网络领域的新空间;创新德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倡导健康上网,培养诚信品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高校德育师资队伍。  [关键词]网络 高校德育 大学生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的受众主体之一,网络文化正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和思想,也给
【摘要】“民间力量”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一个“好”的国家形象毋庸置疑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的本质联系取决于国家是否能够做到言行合一。因此,“国家形象”不是一种纯粹的沟通技巧,而是一种治国理念的外在表现,这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国家形象 软实力 国家形象宣传片 传播力量    由于中国学界过去十五年来在软实力研究上已有深厚的积淀,再加上中央各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纪念品占旅游总支出的比例也逐步上升。地方特色是旅游纪念品的最本质特征。结合南京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阐述了设计概念创新、应用地方特色造型要素、发挥原材料产地优势、凸显景区特色四项具体策略在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设计 地方特色 南京    据统计,成熟旅游地区旅游纪念品消费占总支出的40%左右。相比其他较为敏感的旅游支出项目,如交通费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发挥政府职能,出台政策支持,教育全民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新理念;高职院校要强化实践,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新模式;企业则要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关键词]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实施职教攻坚,
七夕,在中国古代民众的生活中是一个诗意的节点,民间的传说与文人的吟咏叠加建构起牛郎织女天河会、乞巧、赐寿等丰富的岁时节俗风貌。在宋代,随着词这一文体样式的逐渐成熟和七夕民俗活动的日益丰富,七夕节序民俗开始成为词人笔下的重要题材,《全宋词》共存录有七夕词一百三十余首。宋鲖阳居士《复雅歌词》曰:“七夕故事,大抵祖述张华《博物志》、吴均《齊谐记》……词章家者流,务以文力相高,徒欲飞英妙之声于尊俎间。”指
【摘要】随着传统旅游产品的调整与升级,休闲体育旅游逐渐成为现代旅游市场中的重要形式。旅游开发必须紧跟产业格局的变化,从创新角度出发,开拓符合地域特色、符合游客预期、符合市场发展方向的新型旅游产品。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带的构建战略,为太行山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太行山 休闲体育旅游 可行性 社会效益 策略    在现代旅游市场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
1966年,大卫·范恩(David Vann)出生于美国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阿达克岛。阿拉斯加的湖泊、雨林、山脉和海洋,成为他最早的童年回忆。“阿拉斯加壮观、辽阔又奇异。那些雨林里的动物,那些鱼,都是属于阿拉斯加的史诗。”他在小说里反复地提到阿拉斯加的荒原和冰雪,而建造木屋、出海捕鱼、熏烤鳕鱼和罐头蔬菜,也成为他作品中标志性的画面。  12岁时,父亲让大卫·范恩去阿拉斯加跟自己住一段时间,但被他拒
【摘要】当前在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却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思想理论教育人力财力缺乏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高校共青团应整合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找准共青团组织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切入点。  【关键词】共青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分层次培养    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5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摘要】农业是广西传统的主导产业之一,因此农村人口比例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安置任务非常艰巨。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大量农民工回流、返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只有清楚目前返乡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制约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因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金融危机 返乡农民工 就业    2008年刮起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农民工的就业影响相当严重,官方统计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
【摘要】行政裁决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渠道,应在解决旅游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行政裁决旅游纠纷机制正当其时。  【关键词】行政裁决 旅游纠纷 机制     我国的旅游投诉暂行管理制度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是行政裁决旅游纠纷制度的有益尝试。这两项制度在行政裁决旅游纠纷方面虽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解决人们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旅游纠纷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必须冲破固有的行政机关不介入民事纠纷解决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