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架起通往音乐的桥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11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排笛以其结构简单、音色优美、演奏容易、易于携带,特别适合于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被“请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那么,如何教授好排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呢?笔者通过与欣赏教学、唱歌教学、创作教学等相结合,来阐述排笛进课堂的实践。
  关键词:器乐教学;排笛;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62
  器乐演奏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而如此众多的乐器中,排笛以其结构简单、音色优美、演奏容易、易于携带,特别适合于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被“请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教授好排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呢?笔者认为应該做好排笛与其他教学内容结合的工作,发挥排笛进课堂的优势。具体如下。
  一、与欣赏教学结合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要培养学生学习排笛的兴趣,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除了让学生了解排笛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排笛演奏的音乐,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到排笛美妙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排笛教学与欣赏教学的结合。
  在排笛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自己用排笛演奏的简单乐曲,如《生日快乐歌》《欢乐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首首他们非常熟悉的旋律。加上笔者在演奏中还进行一些适当的变奏加花,让学生听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一简单易学的乐器;笔者还让他们欣赏了以前学生演出的视频,告诉他们只要用心学习,学好排笛一点也不难;还从排笛官网上选一些比赛、演出以及各种表演形式让学生欣赏。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活动,学生真正感受到器乐艺术的魅力,不仅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合作精神,从而使他们喜欢上排笛。具体实施如下。
  1.教师将欣赏曲目中有特点、有代表性的旋律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形式吹奏出来,这样能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感受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如欣赏《森林狂想曲》,让学生吹奏这首乐曲的主旋律,学生吹奏熟练后,再深入讲解音乐,学生就能马上融入到音乐意境中。
  2.利用排笛让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使乐曲更加丰满、形象。如欣赏《三只小猪》这首乐曲,孩子们是一年级刚开始学排笛,主旋律吹奏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就引导学生在第一主题旋律结尾的休止符和反复处的二分音符位置加入滑奏,就更形象地表现出三只小猪的俏皮和可爱了,不用过多的语言,孩子们已经进入充满童趣的音乐情境了。
  二、与唱歌教学结合
  排笛是吹奏乐器。它在气息运用方面和唱歌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排笛教学时,也可以与歌唱训练相结合。如进行呼气、吐气的训练,吸气就是让学生做闻花香的状态,吐气是让学生模仿气球漏气的状态,还要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达到平缓、均匀的要求。然后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吹排笛和唱歌的练习,区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排笛吹奏和歌唱气息的要求。
  为了减轻声带负担,保护好学生的嗓子,在唱歌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把排笛的吹奏与唱歌结合起来。学生可以用排笛吹奏熟悉的旋律,这样不但可以克服学生在识谱时音不准的问题,而且能让嗓子得到适当的休息,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效率。如教唱歌曲《晚风》,这是一首6/8两个声部旋律优美、曲调安静的歌曲。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吹奏自己的声部,接着合奏,相互聆听和声的效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转移到合唱中。用合奏与合唱结合,既深化了学生在分声部演唱中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又培养了学生合唱的兴趣,提高了合唱的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合奏提高了学生排笛演奏的水平。
  三、与创作教学结合
  在排笛教学中除了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外,常常做一些模吹节奏、音阶接龙、旋律模仿、曲调对答等方式的练习。如教师给一些节奏型,学生按节奏编谱;给学生几个音符,让学生变化节奏来演奏;分声部进行对对答(三个声部分别先后吹:1-、3-、5-然后三个声部一起吹),这些练习既是排笛的训练也是简单的创作练习。
  由于学生受到视唱水平的限制,往往他们在创作中因为不能准确地读谱而无法判断创作的旋律是否流畅、通顺,此时就可以借助排笛将创作的旋律试奏,这样就能判断创编的旋律是否流畅、通顺。如,让学生按指定节奏和要求完成某一旋律,让学生先试吹,再感受,再试吹再作修改,这一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旋律完成后,可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检查。1.学生出示自己的作业(可投影在屏幕上,也可抄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视唱,唱不准时用排笛吹一吹,感受旋律进行是否通畅,如果不太好还可就此引导学生进行修改。2.让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参照上述的方法进行检查修改。3.教师和学生一起评出好的进行视唱或演奏,要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对成功创作旋律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
  四、与课外生活相结合
  音乐更多的时候还是在生活中,所以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一方面要靠课内的熏陶,另一方面还应该把音乐活动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那么,携带方便、外形小巧的排笛就会得到学生的青睐,而且演奏的形式也比较多样,或独奏、或合奏、或伴奏等;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小型的演奏竞赛,“小小音乐会”“比谁的乐曲多”等活动;还可参与各种演出,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庆元旦文艺演出,孩子们表演了《念故乡》,形式是合奏,中间还穿插了齐唱。参与表演不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和进步的思想,也使班集体得到更好的融洽、富有活力。
  总之,排笛进课堂,发挥好它在教学中的优势,既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也大大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同时,排笛进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也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得到了更好的渲染。器乐进课堂,架起通往音乐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让悦耳的笛声插上理想的翅膀。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3256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笔者经过物地联动课堂实践,对学科联动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并对该模式的生成和操作有了一定的思考,对全面提高学生四大核心素养有较好帮助。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科联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128  一、研究背景  1. 物理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行的高中教育模式依然存
摘要: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从数学学科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管理融合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闯荡未来世界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未来课堂;数学学科教育;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5-0083  《饭局的诱惑》,主持人问宁静:“如果让你回到20岁,你愿意吗?”宁静说:“我不愿意,我好不容易才变得这么老,好不容易才有了一颗不会轻易被摧
摘要:数学是一门强大的逻辑学科,当学生逻辑清楚、认真做题时,那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忽视了逻辑的重要性,也忽略了很多细节,进而无法理解数学题的含义,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的示错教学必不可少。将学生无法理解和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数学示错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示错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
摘要:对比阅读,即通过将存在某种共性特征的文本组成一个单位,引导学生对比这些文本的共性特征而使其形成阅读共识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意识。本文将从组织同文体文言文阅读对比、组织同主题文言文阅读对比、组织同作者文言文阅读对比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落实对比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对比分析;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
特别棒的梦
期刊
摘要:指数级加速变化下的世界推动着课堂的环境变化,尤其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进课堂,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即能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时代正在慢慢终结。近几年教育界进入“重新审视”的自省阶段,“深度学习”“让课堂慢下来”“从教转变为学”的呼声愈发强烈。基于此,考虑到当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模式的局限、孤立和无效性,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表内乘法单元”实践为例,立足于整合了的单元知识结构,形成整体性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时候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判断,这些判断有时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此时不如用“糊涂”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恰如其分地应用“糊涂”艺术,不仅可以避免使自己陷入繁杂琐碎的事务堆中,而且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糊涂”艺术;智慧;氛围;指责
1.“来来,往高处挂一点。”蓝妍在教室指挥着,让舒阳和江川把横幅挂正。今天的班会要举行“感恩母亲”的主题活动,大家都在积极地做准备呢。  “哇,蓝婷今天穿得好漂亮,不愧是小主持人!”大家看到换上小礼服的蓝婷走出来,忍不住夸奖起来。  2. “嘿嘿,看我,我今天是最帅的男主角哦!”林杰和蓝婷搭档做主持,他穿着一身精致的小礼服,潇洒地走过来,“我这一身都是名牌,可贵呢!”  “拜托,今天是感恩活动,不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十三五”规划第三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  ZX231)  摘要: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内容,这改变了过往语文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以任务为导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