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预习效率促进高中生语文素养提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课前预习,搞好课前预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基于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就要在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预习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方法,不断促进高中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预习方法;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引导学习之前,学生自行进行的预先学习。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就高中语文学科而言,学生预习的内容很多,比如生字词的理解、课文的朗读、主要内容的简单理解、文章脉络的梳理等等。如果学生做好预习,那么上课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接收来自于教师方面的讲授内容,并能够对教师的讲授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让自己的语文学习更有深度、更有效果;但是,如果学生的预习不足、不扎实,那么就会导致学生课上学习的效率低下,对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感到不知所云,不能很好地应对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所以说,高中语文预习很关键,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学知识、打基础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 预习对高中生的重要影响
  (一) 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都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倡导的是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预习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课前预习一般都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生或者借助工具书、或者是上网查询资料、或者是反复朗读课文——总之,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 预习对于提高学生课上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都有重要意义。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之所以重视预习,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有效的预习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学生如果在课前做足预习,那么他们就会对将要学习的课文有初步的理解,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掌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顺畅许多,师生、生生交流起来也就更有层次和内涵,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就更容易突破和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真正成为有机整体。同时,如果学生能够把预习做得扎扎实实,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就会快很多,此时教师就可以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一些与课文主题相似或者是同一作者的作品引进课堂,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二、 提升高中生语文预习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不是天生就自带的,它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培养。而语文预习性作业恰恰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途径之一我们都知道,作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课之前的预习性作业,一类是上课之后的巩固型作业。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更体现在预习性作业的布置上面。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文作业简单、机械、重复抄写的固定模式,更新自己的作业理念,以创新的精神和态度设计和布置一些新型预习性作业。在日常的工作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三个转变来培养高中生的预习能力。
  第一个转变,是将机械重复的抄写生字生词转变为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得很低,认为他们只能完成简单的认字、读词,而对于生字、新词的理解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正是因为这样偏颇的认知,才导致我们的学生时时、处处以教师为“拐杖”的现象层出不穷。其实,在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高度应用的今天,高中生理解几个生字、新词对他们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预留一些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搜索理解生字词的作业,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新词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为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运用,语文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先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做选词填空或者是用词语说一句话。这样的预习性作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领悟,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个转变,是将机械重复的抄写转变成有滋有味的朗读。近些年,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朗读的作用。朗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好课文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好好设计一些朗读型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和监督之下完成朗读。当然,为了防止学生偷懒不读的现象出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火山小视频或者抖音这样的视频软件,增加学生的朗读兴趣的同时又起到监管的作用。
  第三个转变,是将学生的不求甚解转变成为大胆的质疑。我们在设计布置预习性作业时,就要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敢质疑、会质疑。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和日常生活不一致的地方找出来,或者是把作者、编者的一些观点收集整理出来,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积极交流。这种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
  总而言之,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三个转变,才能有效培养高中生的预习能力,进而促进高中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
  魏薇,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了降低每时钟周期的平均及峰值功耗,在两级扫描结构基础之上提出时钟屏蔽及它的改进策略。利用测试激励压缩条件和测试响应压缩条件对电路进行划分,在每个时钟周期激活子电
摘 要:核心素养要求转变传统机械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情感道德的培养、思维实践的结合、课外知识的延伸以及社会知识的吸收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前提下小学语文假期实践作业的创新方式,促进小学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从而发挥假期作业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假期实践作业;创新  一、 引言  现阶段,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致使孩子们的假期时间被各
摘 要:语文是一门富含了人文思想、情感态度及文化知识的学科,学习语文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多面性的。除了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外,还有助于学生品格、素质的发展。当然,这一作用的体现还需要落实于人文素养的培养之中,只有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及蕴含的正面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本文就将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展开论述,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提供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不同于绩效考核,我国的金融企业的绩效管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存在诸多问题,金融企业需要利用大数据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绩效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积极从事R&D活动,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趋势,本文件要探悉了中英两国各自R&D经费来源,重点探讨了我国2000-2010年的R&D经费结构。
他是个一流中锋,但不是传奇巨星。在CBA,他代表上海拿过一次联赛冠军;在NBA,他为火箭队场均贡献19分和9.3个篮板;在国家队,奥运八强已经是他的最好名次。现在,26根钢钉安装在
初中语文教育是针对初中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初中生的语文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初中生对其他各科的字面理解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
摘 要:语文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课程,语文学习效果的优劣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也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学生才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增强小学生高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
目的:探讨“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方法通过检验方法的提高和理念的更新发展来分析。结果伴随着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分子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