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在“学生提问”中深度发生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从“一件商品先降价20%,再涨价20%”这个情境出发,先后四次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经历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以深入,提问的意识得到提升。
   【关键词】学生提问 百分数 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有句广为传颂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在他看来,能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定是这位伟大科学家自身经历的一种感悟。科学的真正进步,需要新问题推动。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课堂教学,倘若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再基于结论而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是否也可以说这标志着“学习的深度发生”。
   六年级“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课,主要解决“一件商品先降价20%,再涨价20%,是否回到原价”的问题。一般的教学,就是将此作为例题,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之后,教师再配以相关练习加以巩固。我们则在思考这样的事情:可否让学生对“先降价20%,再涨价20%”,就回到了原价产生疑问;可否让学生在得出“先降价20%,再涨价20%,不能回到原价”的基础上,再次自主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回不到原价”“怎么才能回到原价”;可否让学生进一步质疑,如“先涨后降会怎么样”“换了数据会怎么样”……如此不断产生问题,不断推进教学,使得学习在学生自己的提问释问中深度发生。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发第一次学生提问——先降20%,再涨20%能不能回到原价
   1.课件出示信息:甲商场庆国庆,衬衫降50元。国庆节后回到原价
   师:甲商场国庆节后衬衫怎样才能回到原价?
   学生一致认为“涨价50元就能回到原价”。板书:先降50元,再涨50元。
   2.课件再出示信息:乙商场庆国庆,衬衫降20%。国庆节后回到原价
   师:乙商场国庆节后衬衫怎样才能回到原价?
   有学生提出“涨价20%就能回到原价”,其他学生有争议。教师板书:先降20%,再涨20%。(在这句话后面打上“?”)
   【说明:这个环节是这节课“学生提问”的第一次实施。从“50元”到“20%”,学生能自主意识到这里有问题——这是发现问题的表现。于是,本课的第一个问题就这样自然地产生了。】
   3.组织学生自己想办法说明“乙商场衬衫涨价20%到底能不能回到原价”
   4.反馈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假设衬衫原来的价格是100元,降20%就变成80元,再涨20%就变成96元,所以没有回到原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100×(1-20%)=80(元)
   80×(1 20%)=96(元)
   方法二:把原价假设成单位“1”。
   展示学生方法:
   1×(1-20%)=0.8
   0.8×(1 20%)=0.96
   5.得出结论:乙商场衬衫涨价20%不能回到原价。教师把板书“?”改成“不能回到原价”
   【说明:这个环节是针对学生第一次提问之后的一个释问过程。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即学生自己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尝试来解决,教师主要是呈现学生的不同方法。这是我们研究“学生提问·以问引学”所着力追求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引导质疑,引发第二次学生提问——为什么先降20%,再涨20%,不能回到原价
   1.引导学生提问
   师:刚才我们通过假设等方法,证明了“一件商品先降20%,再涨20%,不能回到原价”。学到现在,你心中有没有什么问题?
   (很多学生都想不到提什么问题了)
   师:老师在想,明明降和涨的百分数是一样的,怎么就不能回到原价呢?
   再板书“先降20%,再涨20%。不能回到原价”,后面又打上一个“?”。
   【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提问”的第二次实施。相对第一次而言,此处的学生提问不明显,这很正常,因为学生更习惯于解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提问。我们认为,问题最好是学生自己提出,但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在强调学生提问的价值之时,切不可忘却教师提问这种课堂最常见的形式。】
   2.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想法
   3.反馈
   生:还是假设成100元。降20%是降100元的20%,是20元。涨20%是涨80元的20%,是16元。单位“1”发生了变化。
   学生一致认可。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教师再用线段图动态演示,引导学生更抽象地理解单位“1”变化引起降与涨时钱数的不一样,明确结论。
   三、再次引导质疑,引发第三次学生提问——降20%,涨(
其他文献
一、 背景介绍  2013年5月,我校承办了七县市英语教学研讨活动。我参与了我校参赛老师一节五年级语篇教学课的磨课过程,颇有感悟。  本教学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5B第八单元,课题为At the weekends。本节课为该单元的第一课时“A Look and say”,主要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2)四会单词:talk,weekend,very,lea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单元的一堂起始课。该课的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第一,教材是通过情境中的三个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大小后引出百分数的,这从教的角度看似乎比较自然和流畅,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既然通分(区别仅是分母是100)能解决问题,又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也即教材情境又是否真正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新知学习需求?又该如何引发这种学习需求?第二,鉴于百分
21世纪,我们身处信息时代。科技,让世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也因技术的融入,打破了场域、时空的界限,得以无限延伸。然而,技术却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课囧”:被技术包围的教学困境  笔者曾就此问题与50位小学数学教师做过交流,梳理他们目前面临的教学困境。  1.一囧——“全光盘”的教学时代  现在的课堂,几乎被教学光盘垄断,50位(占100%)被访谈教师都表示
有效的复习课,不应是将以前练过的习题再做一遍,让教师与学生几乎都在枯燥乏味的“题城”中昏昏欲睡,优等生无精打采、后进生原地踏步。如何摆脱复习课枯燥而高耗的教学定势,探寻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大家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呢?笔者尝试着从“前测、交流、梳理、反思、提升”这五步,来解读对复习课的立体建构。  一、前测——追根溯“源”,找准起点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
一、缘起:一个“例题”与“试一试”位置互换的课堂疑惑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有如下片段:  1.情境引入  提问:从图中知道什么?你会求少年宫到学校的路程吗?  学生列式解答:(240÷6×5),这样的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运算顺序上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例题展开  再问:小红家到学校共多少米,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40÷6×5 2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数学,被作为内容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弗吉尼亚大学的冈特等人在《教学,一种模式观》一书中指出: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能拒绝模式。只有树立新理念,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模式自身的特色,才能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追求课堂的低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应该在教学
【摘要】数学知识是非常系统的,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许多新知识。每个数学单元相互渗透和融合,具有特定的知识规律,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基本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渗透。对于小学生来说,注重数学知识的完整性,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脉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 相互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摘要】小学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范畴,以发展学生为己任,以培养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为载体。随着新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為小学美术教学锦上添花。但不管思潮如何发展、理念如何更新,都不能脱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在学生美术素养相对有限的状态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领、点拨效能就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要手脑并用,借助教师引领发展鉴赏意识;唤醒兴趣,借助教
【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心磨千课是名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听课能促进经验的积累、传承与提升,评课能帮助规律的发现、提炼与总结,备课、上课则是智慧的投资、生成与创造。   【关键词】听课 评课 备课 上课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名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没有风格的教师也不能成为名师。   名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多个要素。李源田、朱德全、杨鸿在《试论名师教
【摘要】“小先生”制在当年创建之初,受到当时条件限制,学生似乎很难合格地做一名“先生”。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先生”制早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学生的学习条件与知识结构足以承担这一角色。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制定内容精准、要求明确、突出能力的“自学导航”成为学生学习的抓手。我们制定的“自学导航”明确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