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罗定市水稻橙叶病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fs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广东省罗定市局部稻区暴发的水稻橙叶病病害症状及发生特点进行了描述,从传播介体、栽培制度、品种抗性及气候条件方面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认为该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采取“加强农业防治,切断侵染源、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水稻橙叶病; 电光叶蝉; 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9-087-02
  由水稻橙叶植原体引起的水稻橙叶病最早发现于泰国,此后在菲律宾、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均有发生[1-2]。在我国,该病于1978年首次发现于云南西双版纳稻区[3];1983年在福建和海南零星发生[1-2,4];1991~1992年在广东茂名市所属各县暴发流行[1-2,5]。近年,该病害在广东省罗定市局部稻区流行成灾,对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笔者介绍了该病害在罗定市的发生特点、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旨在为相关部门防治该病害提供参考。
  1 病害发生与为害情况
  2013年,罗定市局部地区晚稻移栽后稻苗迟迟不返青,不发根,很少分蘖,十多天后叶片开始逐渐出现黄化,农民称之为“沤根禾”。当地农民在不知道具体病害的情况下,盲目喷施叶面肥、生根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并反复喷施2~3次,但无任何恢复现象,反之,病害逐渐加重,发病严重的田块一片橙黄色,并逐渐枯萎死亡。经采样送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病毒研究室鉴定为水稻橙叶病。当年全市发病面积为53.300 hm2,发病田一般减产10%~30%,重病田块减产50%~80%,甚至颗粒无收,以太平镇的埒口、励志、太西村和罗平镇的古勇、榃东、黄牛木村发病最重,其余各镇有零星发生,其中太平镇发病面积约40 hm2,占全市发病面积的75%,有26.700 hm2的田块颗粒无收。2014年,全市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病害发生显著减轻,仅少数田块有发病,早稻发病田块病丛率为0.05%~0.08%,晚稻发病田块为1.00%~1.50%。
  2 病害症状和发生特点
  2.1 病害症状 秧苗移栽后迟迟不返青,根系不发达,十多天后健康植株进入分蘖始盛期,但病株叶片逐渐出现黄化,先从病株基部叶片的叶尖开始黄化,继而向下或从叶缘向中脉扩展,终致全叶变橙黄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中上部叶片亦逐渐变黄,植株矮小,新根少,分蘖少,叶片短窄,直竖,病株无恢复现象,为害严重的田块出现一片橙黄色;苗期及分蘖后发病植株易枯死,少数不枯死的植株则表现抽穗迟、穗少扭曲、空粒多、千粒重下降,或是包颈穗。
  2.2 发生特点
  2.2.1 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该病的初次侵染源是越冬的带病再生稻、自生稻和电光叶蝉[2], 而早稻的带病株和带菌的电光叶蝉是当地晚稻的再次侵染源。早稻收割后,电光叶蝉集中到晚稻秧田为害,若早稻田间病株多、后期电光叶蝉种群发生量大、带菌率高,晚稻则发病严重。2013年水稻橙叶病在该市局部地区晚稻上流行,但同年早稻未发现病害;2014年早稻只有少数田块发病,发病田病丛率仅为0.05%~0.08%,而晚稻发病田前期病丛率为1.00%~1.50%,部分田块后期病丛率为2.50%。近2年调查结果表明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这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瘤矮病的发生极为相似。
  2.2.2 晚稻早播发病重于晚播。2013年,太平镇晚稻绝大多数重病田块都在6月27~30日播种,而在7月5日以后播种的田块发病相对较轻。由于近年当地农民早稻大多数都种植早、中熟品种,加上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到7月中旬早稻已经基本收割完毕,在6月底前播种的秧苗到7月中旬大多在3~5叶龄期,而秧苗在3~4叶龄期最易感病[2],此时正是电光叶蝉迁移高峰期,与秧苗易感期相吻合,带菌电光叶蝉入侵机会大,所以6月底前早播的田块发病一般会重于7月5日以后播种的田块。
  2.2.3 品种间病情差异大。2013年,太平镇晚稻重病田块大多数是当地农户自留的常规稻(品种不详,当地人称“黑叶种”,在当地已种植4~6年),病丛率达50%~80%;近2年推广的深两优5814、广8优165、广8优169等品种虽然也发病,但发病率相对较低,病丛率为15.00%~30.00%,美香占病丛率为3.00%~5.00%,品种间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对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2.4 不同村落田块病情差异大。2013年,罗定市晚稻首次发生水稻橙叶病,以太平镇的埒口、励志、太西村和罗平镇的古勇、榃东、黄牛木村发生最严重,而太平镇则以埒口村最严重,品种是当地自留的常规稻,导致部分田块补植或终致减产50%~80%,甚至颗粒无收;太平镇埒口村共700多户,60%~70%的农户水稻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一农户共种植水稻0.287 hm2,仅收获稻谷75 kg,而邻近村的田块则不受影响。罗平镇古勇村种植深两优5814,发病减产20%~30%,榃东、黄牛木村种植广8优169,发病减产15%。该病害的发生在不同村落田块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3 发病原因分析
  3.1 传播介体 文献报道,电光叶蝉是该病害的唯一传播介体[1-2]。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传播介体的数量、发生期及传病效率密切相关[6]。根据田间调查,该病害2年前在当地已有零星发生,只是发病较轻,未流行成灾;2013年晚稻期间,电光叶蝉种群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病害暴发流行;而2014年的调查数据表明,电光叶蝉数量很少(可能与普遍采取了介体叶蝉防控措施有关),且送检的电光叶蝉未检出带菌,这可能是该年病害轻发的重要原因。
  3.2 栽培制度 近年,罗定市早、晚稻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插花种植现象越来越普遍,为电光叶蝉扩繁和菌源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能是该病害流行成灾的长期基础。晚稻早播,稻株易感病生育期(秧苗期)与电光叶蝉从早稻田转移的时期相吻合,有利于该病发生为害。而偏施氮肥,稻株长势过旺、叶色浓绿,电光叶蝉入侵几率大,提高了发病风险。据调查,太平镇近年来有晚稻早播的习惯,大多数在6月25~30日播种,发病较重,而在7月5日左右播种的田块则发病较轻;2014年晚稻当地农户改变以往的栽培习惯,大多推迟在7月上旬播种,同时远离上季重发病田育秧,病害发生显著减轻,仅少数田块发病,8月18日田间调查病丛率为1.50%,9月26日调查病丛率为2.50%。   3.3 品种抗性 近年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品种间耐、抗虫性有较大差异,因而发病率也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不同品种间发病轻重存在明显差异,种植多年的品种易感病,为害重,新引进推广的品种较抗病,为害轻。
  3.4 气候条件 任何有利于虫媒电光叶蝉繁殖、活动及传病的天气条件都有利于该病发生流行。电光叶蝉发生的最适气温为25~30 ℃,平均为28 ℃,田间相对湿度为75%~90%。冬春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少,有利于电光叶蝉安全越冬,有效虫源基数大;6月份气温稳定上升,虫源显著增加,至7~8月份高温季节发生量达到高峰,凡高温干旱年份有利于电光叶蝉的发生[6]。电光叶蝉种群发生量大,带菌率高,毒源基数积累大,带毒虫入侵几率大,该病害发生严重。
  4 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2014年,罗定市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病措施。
  4.1 农业防治 推广抗病良种,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高产优质经审定的品种,例如,晚稻推广丰田优9802、美优9802,早稻推广星优712、中研优519、美香占等;尽可能同期播种,以免带菌叶蝉辗转传病;及时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传播介体藏身场所;秧田远离上季感病稻田;适当调整播插植,使稻株易感病的苗期及分蘖期避开电光叶蝉发生高峰,在罗定市播种宜推迟至7月5~10日,插植宜推迟至8月5~10日;采用多本插植,增加基本苗数,发挥健株补偿效应;加强肥水管理,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实施健身栽培,提高稻株抗逆性。
  4.2 治虫防病
  4.2.1 种子处理或秧苗早期施药防虫。催芽露白后,1 kg干种用25%吡蚜酮悬浮剂8 g或35%吡虫啉悬浮剂4 g,或35%丁硫克百威拌种剂10 g拌种,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若不进行种子处理,可在秧苗1叶1针期用25%吡蚜酮悬浮剂8 g或35%吡虫啉悬浮剂4 g对水15 kg喷施,防治电光叶蝉。
  4.2.2 送嫁药控制本田早期叶蝉。在秧苗移栽前2~3 d,结合其他病虫防治,用25%吡蚜酮悬浮剂8 g或35%吡虫啉悬浮剂4 g对水15 kg喷施苗床,通过药剂的内吸作用带药移栽以防治本田早期电光叶蝉。
  4.2.3 施药治虫。移栽后10~15 d,根据电光叶蝉发生数量及带菌率,结合其他病虫防治,喷施吡蚜酮或吡虫啉控制叶蝉数量。
  4.3 及时拔除病株 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后补苗,以减少田间病害再次侵染。对重病田及时翻耕改种,以减少损失。
  5 结论
  水稻橙叶病是由水稻橙叶植原体侵染引起的,由电光叶蝉传播,其侵染循环快,可在一些地区或局部田块流行发病,一旦流行发病,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在生产上要重视并抓好防控。该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防控策略应采取“加强农业防治,切断侵染源、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综合防治措施。由于水稻橙叶病在罗定市尚属首次发生,而且近几年来国内相关的报道较少[7],可借鉴的资料有限,对该病害的发生及防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针对该病害的防控主要是参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瘤矮病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曙光,范怀忠,肖火根,等.广东新发生流行的水稻橙叶病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5(3):233-237.
  [2] 张曙光,范怀忠,徐秀华,等.广东水稻橙叶病发病条件及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9,26(3):230-234.
  [3] 吴自强,何云昆,徐守蓉,等.水稻橙叶病在云南的发生[J].植物病理学报,1980(1):55-58.
  [4] 林奇英,谢联辉,朱其亮.我省发现水稻橙叶病[J].福建农业科技,1983(3):22-23.
  [5] 谢双大,周小毛,虞浩,等.茂名市水稻橙叶病初侵染源简报[J].广东农业科学,1995(4):42-43.
  [6] 郭普,王思明,王进宝,等.植保大典[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7] 陈景成,刘华荣,彭启德.陆川县发生水稻橙叶病[J].广西植保,2001,14(2):33.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我园一直把区域活动作为实施园本课程的重点,如何创设各个活动区、如何投放活动材料、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等,都是我们非常关注和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摸索,我园在区角创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
摘要 大豆目测评分应着眼于其生育期、抗病性、抗倒性和产量,以对照为基准,分盛花期和成熟期2次进行。目测评分对株行、株系和品系的产量选择有效,方法可行。  关键词 大豆;杂交后代选择;目测评分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085-02  植物育种家在育种过程中,对早代材料往往通过目测选择优势单株;高代通过目测鉴评进行初选,结合实际测产结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强调了阅读教学活动的性质,告诉了我们阅读教学是一个群体合作的活动,它是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对话教学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被我们所关注,课堂上也因为对话教学的实施而尽显精彩。那么,如何以生为本,进行对话教学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的主体在对话中体现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
【摘要】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见解也越来越多,而初中阶段英语学习难度在不断加大,所以作为教师要想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出来,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灵活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教育灵活性教學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育 灵活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
摘要: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不断创新,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微课。而其作用则体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它能够帮助中职学生体验到更为新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并且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方面的能力,对于他们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微课的概念及其优势,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的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字: 微课;“计算机应用
摘要 [目的]了解邻二氯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急性毒性方法测定邻二氯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邻二氯苯对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13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51 mg/L。[结论]根据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邻二氯苯属于高毒性物质。  关键词 邻二氯苯;急性毒性;斑马鱼;安全浓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对于一个教育机构而言,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无法忽视文化建设这个节点,这个节点的有无,对于改革和发展的最终成效举足轻重。而在整体文化建设中,心理文化建设正在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它正在日益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筑学生、老师有效沟通的一个载体。  【关键词】 中职学校;心理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
目的:探讨成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外周血、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的意义。方法:对初诊15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予血细胞形态、骨髓、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测定等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生活性,教学中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按照合作学习的理念,把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行转换,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生活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愉悦感。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语文是一项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涉及面广、知识量大,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收效不高导致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兴趣不足。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轻轻松松就能够学好语文,不恰当的学习习惯则会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收效甚微。本文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进行论述,从学生的积累习惯、提问习惯、总结习惯、运用习惯等角度谈一下我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点总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