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一封读者来信吸引了我——这是17岁女孩小米(化名)的信。她说,就在即将升入高三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没劲透了。梦和理想在密不透风的学习生活中缺少养料,她有些迷失自我。而这种纠结的状态不只是小米独有的,它属于所有的17岁。就在大家迷惘的同时,外界关于“90后是丧失理想的一代”的种种议论纷至沓来。同学们却反驳:我们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一代,我们一直在努力。
  新的学年,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意味着压力与成长。自我的坚持、高昂的志向、逼人的高考、压力重重的现实,我们该如何把握?本期我们一起来探讨现实和理想的问题吧。
  
  第一篇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
  
  亲爱的编辑:
  您好,我是你们的读者中最普通的一个。现在,也许是我生命中最低落的时刻了,因为,我升高三了。下面的话我不能和父母说,否则他们会觉得我叛逆;不能和死党说,因为死党们的表情都因为高考而严肃了;更不能和老师说,因为老师已经三令五申了,一切以高考为前提。
  总是以为,高三离我很远,然而,好日子才过了没几天,蓦然发现我身边的一切都在围着高考转:考前战备营养餐,补习再补习……天知道,我有多么厌恶高考。我总是认为,高考就是一个套子,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17岁,应该是一个灿烂如夏的年纪,应该是一个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走在树阴下细数心情的年纪,更应该是一个牵着三五死党的手自由地哭自由地笑自由地追求梦想的年纪。可是现在呢?每一天走进教室里,我看到的脸都是一样的:毫无生机的焦灼,缺乏神采的专注。
  我曾经有很多的梦想和很好的朋友。我和小绿曾经一起抱着吉他,无比煽情地立志要当中国最好的音乐人,可是小绿现在整天沉迷在“赛因扣赛因”中,已经不再碰吉他了。我和大猫都热爱小说,我们曾经逃课去森林公园,啃着鸡腿谈尼采、康德和卡尔维诺,对那800字的作文与枯燥的文言文充满不屑。然而大猫现在关注的却是高考作文怎么构思怎么制造高潮才能拿高分。亮亮是最知我的人,即使我再荒唐的奇思妙想,她都会陪我去做。我们度过了多么肆无忌惮而又青春飞扬的高一高二啊!可是现在,亮亮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拉着我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
  就在这些变化中,我绝望地感到,我失去我的生活了。我不怕高考,不怕未来,因为我爱音乐,爱文学,爱毫无拘束尽情享受生活,即使我不能进入好的大学,我一样不会忧虑自己的前途,我想,我自有我的美好生活。然而,我怕孤独。身边的好朋友放下了原来热爱的一切,这让我疑惑我是不是真的错了。然而我讨厌“赛因扣赛因”,讨厌“政体与国体”,讨厌不得不背的单词和古文……我觉得我有勇气对抗那些压力,坚持自己的理想,然而我真的有勇气去做那个孤独的侠客,一个人仗剑走在荒凉的险滩上吗?我真的开始怀疑自己了。
  这就是我最大的痛苦,明明知道自己想要的和想要坚持的,却因为孤独而感到恐惧。在高考和所谓的前途面前,我觉得自己“失恋”了,失恋的对象是身边的一切。朋友不再志趣相投,父母变成了高考的保姆,我就像是一匹脱离了队伍的野马,怀着远大的志向,却被马群抛弃,游荡在旷野上。
  我究竟该怎么办呢?坚持自己错了吗?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个规矩而听话的学生呢?
  小米
  
  选择坚持自我,还是顺应高考或者说顺应现实的变化,也许不只是小米在这道选择题上困惑了、犹豫了、痛苦了。关于这些,大家是怎么想的?我们走进学校,采访了一些同学,得到了下面的回答。在征得小米的同意后,我们也找到了她信中提到的好朋友小绿、大猫和亮亮。
  
  小绿:小米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甚至可以说小米在精神上一直引导着我,她那些独立的思想真的很酷。但我知道,我和小米其实不一样,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我很喜欢音乐,可是毕竟做一个专业音乐人太难了,而且我除了会弹吉他,别无所长。高考是我们不得不过的独木桥,而且对于高考,我并不像小米那么厌恶。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老师,而是因为我对未来很迷茫。既然如此,就不如先借高考给自己一个好的起点吧。
  
  大猫:我理解小米,但我不会消极反抗,因为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极端地说,即使你生活在粪坑里,也要做只幸福的屎壳郎。
  
  亮亮:我不像小米,我很平凡,也没有了不得的理想,只想把目前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就像高考,我觉得,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生活没有更多元的选择。也许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现在该做的事情做好。
  朱晓姗(宁波鄞州五乡中学高二):其实我也很迷茫,我想即使是参加高考,也应该有个明确的人生方向,但我直到现在也没找到,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拼命学习而已。说得好听点叫努力,难听点呢,就像是一只找不到瓶口的苍蝇。多想有人能告诉我,朱晓姗,你能在什么事情上做出一番大成就。我想我最失败的就是从小就没意识到自己擅长做什么,就这么错过了自我发展的关键阶段。
  
  林琳(杭州第十一中学高一):谁都知道现实是怎么回事。鲁迅都说了,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错的事情,做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对的。所以就算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对错,也还是常常要牺牲自我,去走明明是错的、自己不喜欢的但所有人都在走的那条路。但我想,我终究是了解自己的,我的内心不会被现实挤满,总会留出属于自己的角落。
  
  黄子丹(临安高级中学高二):我从小就在立志,像罗纳尔多一样当球星,像杨利伟一样当宇航员,像东野圭吾一样写好看大卖的侦探小说……就是到了高考这儿,我突然发现,我没志可立了。“杯具”啊,高考就是我理想的滑铁卢,看着我的成绩,我也就只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别瞎想了。
  
  其实面对高考和未知的世界,小米并不孤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都有着各自的苦恼,有着难以言说的矛盾和彷徨。无论是个性鲜明,“自我”小宇宙非常强大的人,还是并不那么了解自己的人,都在努力地生活,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小编给大家的建议是: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去理顺“自我”和“现实”的关系。
  
  第二篇理想与现实,谁是谁的滑铁卢
  
  现实真的是理想的滑铁卢吗?也许,你从未发现,就在你的身体里,藏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你,一个被忘记、被漠视,被自卑掩盖的你。而在现实面前,最重要的便是找到自己。其实,高考只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门槛,是我们即将面对的第一重现实。在未来,我们还会遇到无数个让人苦恼、让人愤怒甚至让人委曲求全的现实。但是,一个拥有自我的人,一个深入了解自我的人,永远也不会随波逐流,永远也不会期期艾艾,他们会找到生活的希望与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梦想。
  
  只要有一个机会,你就能认识自己
  讲述人:邹蒙蒙临安高级中学高三
  
  我觉得自己生来面目模糊,从小到大,相貌平庸,成绩平庸,体育一般,人缘一般。但是现在,我突然觉得自己不一样了。起因仅仅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天,数学老师在黑板上抄了一道很难的几何题,一堂课的时间,几乎没有人做出来,我突然想,自己也许可以试试看。那天很邪门,数学成绩一般的我脑子突然像开窍了一样,做出了这道题。当我举手的时候,班上数学最好的前几名都呆掉了,而我,突然生出了一股从来没有过的英雄气概。虽然只是一道数学题,却让我从一片混沌里找到了自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生命里面多了些勇气,也许我依然会为未来迷茫,但我知道,我也是与众不同的。
  小编的话:不是每个人都怀揣梦想、目标鲜明地活着。也许你看起来“胸无大志”、平凡又平淡,可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只要你相信这一点,就无须再怀疑自己,怀疑未来。自信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努力发现自己闪光的地方,一定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刻让你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当那个瞬间来临,世界真的会因此而改变。
  
  梦想只需要相信自己的勇气
  讲述人:唐泽 西安美术学院大一
  
  你们都知道的,其实要看清楚自己,并且面对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从小学画,喜欢画画。但是高考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以后究竟要做什么。凭着足球踢得好,我很容易地混进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选的还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我喜欢计算机吗?不喜欢,但好歹是大学啊。看上去一切顺利,未来也衣食无忧。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试着努力学习,想着没准儿自己还真成了IT精英。毕竟,做软件研发还是个比较好谋生的职位。再说,靠着体育特长生能加分进这所大学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而且,家里也因为我读了电子科大的计算机系而松了一口气。
  然而,一个学期过去了,我还没进入状态,期末考试九门功课挂了两门。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反省,我究竟是谁?我是不是真的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想要找到自我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件件列出来,再一件件地去做。我发现我心里从来就没有放下过画画的欲望。我想,如果让我一辈子和机器打交道,我会疯掉,但是让我一辈子画画,就算是当个普通的美术教师,过着不那么宽裕的生活,我也愿意。既然现实已经让人苦闷了,为什么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我想,只有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才会做得好。于是,我瞒着家里人办了退学手续。虽然后来家里因为我退学炸开了锅,但木已成舟,我回到老家,重新开始画画、补习,最终用了两年的时间考上了西安美院。
  现在,我在西安美院版画系就读,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我真正想要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关于艺术的理想……其他的一切,见鬼去吧!虽然浪费了四年走了一圈大弯路,但现在的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相信自己!
  小编的话:喜欢唐泽的那句话:“既然现实已经很让人苦闷了,人为什么还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人生的美好在于坚持自己所爱,但大多数人大概连自己爱什么都不知道,更谈不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了。倘若幸运的你知道自己的所爱,并乐于为此献出生活,那么,也许我们要做的只是鼓起一肚子的勇气!
  
  我为理想挣扎向前
  讲述人:丫丫自由撰稿人
  
  中文系出身的小编身边有不少文艺女青年,但当小编走上社会后很快发现,当年的文艺女青年纷纷变成了恨嫁拜金女青年。有一个朋友却始终坚持不懈地创作。小编在她的豆瓣上,看到了她在毕业多年之后的一篇文章,经同意特此贴出——
  从前,有一群人上了中文系,于是当被问到“你以后想要做什么”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很尴尬,因为谁都知道,中文=没“钱”途。也许绞尽了脑汁,有人想出来说:“哦!我可以去做老师。”或者有人说:“我也许可以搞搞学术做教授。”或者还有人说:“电视台和出版社应该要中文系的人,我们也可以去考公务员。”
  如果有一个老实人说:“我就是想写东西而已啊。”别人就会说:“写小说?出名?去当编剧?写电视剧?赚大钱?”然后老实人就会说:“赚钱并不重要,只是写我想写的东西。”别人就会大大惊讶,然后问你:“那你要怎么养活自己啊?”
  其实,虽然我没能把自己养活得很好,但至少我一直是活着的,与其我用这活着的时间让自己痛苦,不如去做想做的事情,让自己真正体验活着的感觉。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坚持不让理想倒在路边饥肠辘辘。
  一开始总有同路人在周围,我觉得我们在追寻同样的东西,但后来他们都不干了。Leave me high and dry。
  但是,我们不要因为任何的原因,就不去尝试,即使你一开始非常笨拙,甚至让你讨厌自己;即使别人一生下来就会跑,而你二十几岁了还在不断跌倒。有句话说:“我曾活过,为理想挣扎向前,不同于他人。”
  以前有一个读热门专业的人问我们说:“你们毕业之后要做什么?写诗么?”
  Why not?!
  
  小编的话:进了高中会有人问:“你将来想读什么专业?”或许你会为自己的迷茫而惊慌,也或许会因此而被纳入没有理想的一代。小编想说的是:没有任何专业能够禁锢住一个充满理想的灵魂,无需焦虑,无需彷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内心的选择。即使你的选择未必是对的,但只要你认真找寻,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十年后,优秀的未必成功,落后的
  讲述人:艾米杭州第十四中学高二
  
  走神是我的一大爱好。有一次,发完试卷的那节自修课,我观察着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人手一张试卷,人手一个分数,有人欢喜有人愁,这都是当下的心情和当下的高低。那10年、20年以后呢?那时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我不受控制地开始幻想……
  洁,我们班的班长,成绩好、人品好。是老师面前的女一号。以她万事求稳的性格,一定不会让自己误入歧途,也不会让自己冒险,未来的十年,绝对会遵守“安全责任守恒定律”,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我猜十年后的今天,在单位,她一定是个踏实安稳的好青年,回家呢,一定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钱不多,事业不大,但安稳满足。
  朱涛涛,用班长的话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上课要么睡觉,要么讲话,上了两年高中,就没见他交齐过作业,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不过涛哥为人热情又仗义,在学校里是绝对的“一哥”,出了学校,还有一帮哥们儿。我怎么看都觉得他有出人头地、大富大贵的潜质。也许,以他今时今日在学校里的成绩看,他考不上一流的大学,但凭着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和超级无敌的好人缘,没准能成大事,从倒腾小商品开始,逐渐长成大老板,然后凭着实战经验走进中欧读个MBA,赚钱深造两不误。到时候开同学会,应该就风水轮流转了吧……
  卓娜,我们班的班花。作为一个美女,居然可以成绩好,不高傲,还能坚持不恋爱,她的志向一定远大。
  坐在第一排的Apple正举着卷子自嘲,时不时边摇头边哈哈大笑,可我却觉得,她多年后会是班里女生中最具幸福感的人物,这种快乐的气质与生俱来,不是说性格决定命运吗?
  我的同桌订正好试卷就从她的任务本上划去一项,做事有计划是她的最大特点。出国念大学是她的规划,她一直都在外面坚持学外语、考雅思,收集各种留学信息。她说她从初二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留学计划,她的目标是申请达特茅斯大学。我想,一个这么早就知道规划人生的人,一定可以一步步实现梦想。
  而我,一个成绩平常却这么爱幻想的我,有没有做导演的潜质呢?
  呵呵,综上所述,十年后的我们一定会和今天不同,今天优秀的日后未必成功,今天落后的日后未必失败。
  小编的话:对于未来的若干种假设是不是可以让人轻松一些?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但肯定的是,它可以与今天的考试成绩无关,却一定与现在的你有关。你是谁?你的优点是什么?你将走向哪里?常常问问自己,你一定可以走得更好。
  
  第三篇17岁,你可以这样做
  
  一遍遍高喊“自我与理想”,但并不代表我们要以此否定现实。没有人能够逃离现实而活出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依然要去了解现实,选择最适宜的道路。到底该怎么做?也许,专家的建议能给我们启发。
  
  致小米
  
  别急着走上没有路标的旷野
  吴志翔(美学博士,知名作家)
  
  青春有着令人艳羡的质感,你的身上也有一种独特的诗人气质。向往自由,热爱诗性,崇尚艺术,拒绝平庸,渴望一种不羁的生活方式。你对沉闷而有秩序并且受限太多的人生路径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你把理想看得高贵,不愿俯就贬抑自我价值的“庸常之道”,反感那种整天“赛因扣赛因”的显得畸异的应试之途。在你眼里,诗人兰波的一句诗听来可能顺耳,那就是“生活在别处”。好吧,你看上去准备“仗剑走天涯”,做一个“孤独的侠客”了,但是,你心里却又有太多的犹疑,你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坚持理想,去过自己渴望的那种生活。
  我理解你的犹疑,小米。不要以为我这种大叔级的平庸之徒从未曾有过自己的理想。二十多年前,在中学母校风景优美的画溪边、竹林里,我与三两知己有过很多次的漫谈,我们谈的是不通过高考,完全凭写作被大学破格录取的可能性。但最终我们没一个人是那么做的。也许很多人的才情不如你,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理想,他们自甘沉沦。也不要错误地以为,老老实实沿着“常道”前行的人是多么不幸。除了极少数无知无觉者和先知先觉者外,绝大多数人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都选择了服从辩证法。
  我理解你的犹疑,是因为我清楚地察觉到,你其实并没有准备好“独行”。你自己恐怕都没有意识到,看上去如此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你,烦恼居然会来自“别人不跟我一起玩了”。而一个准备好“独行”的人,他的心态应该是“我不带别人一起玩了”。所以,你真的有那么渴望自由追求理想吗?要知道自由的前提是独立甚至孤独,你却对朋辈有着那么多的依赖和期待,甚至还会产生“被抛弃感”。所以,小米,希望你不要介意,我真的认为,或多或少,你的“失恋”里有一些夸饰的成分,你只是不想过快地告别自在逍遥的生活,你对于曾经享有而今流失的欢乐时光充满眷恋,于是你举了“理想”的大旗,用了“梦想”的名义,以逃避刻板而乏味的现实。
  一个准备好了独自向着理想或梦想进发的人,他所向往的愿景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仰望星空”“细数心情”“自由地哭自由地笑”“肆无忌惮”这样的感性层次,他在迷醉于诗意和梦境的同时必定也注意到了梦想之旅的另一面,那就是品尝孤独,习惯隐忍,只有“穿过幽暗的岁月”,才能采到那朵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带诱惑着他的理想的“蓝莲花”。梦想,不仅仅是抒情的形容词,它更是一个动词。心理上做好了去对抗现行体制和现实限制的准备的人,不会总是让自己逗留在自我怀疑的状态,不会把自己的选择悲壮化,把自己的情感戏剧化,不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会害怕孤独想要融入人群。相反,他们往往执著得相当固执甚至有点偏执,这也便意味着他们愿意承担率性而为、摆脱拘束后的全部后果,无论那结果是好是坏。
  没有准备好别先急着独行,先跟着大部队前进没什么好纠结的,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和自信的时候也能给你归属感。何况你自己一定足够清楚,高考绝对不是什么终极目标,但它应该算一个还比较管用的路标。无论你以后想做什么,你都尽可能沿着有迹可寻的路径走。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绝不是真正的自由。不羁之舟,貌似自由,它又能漂到哪里去呢?再说了,不要用一种刻板机械的思维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立起来,以为非此即彼。太多成就了自身的人走了“弯路”,例子就不必举了,你能说他们的经历都是“浪费”吗?正确的选择,常常在特定的机缘里闪烁。世界上的大多数梦想,都是曲线实现的。如果你的心中真的珍藏着梦想,又何必急着把自己推到完全没有路标的“一个人的旷野”?
  所以小米,我愿借用龙应台的一本书名对你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致所有烦恼中的少年——
  
  抓住机会,认识自己
  刘丹(心理学博士,专栏作家)
  
  现在这种评价和考试体系,容易使孩子脱离现实生活。在我们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我碰到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个清华的好学生考上研究生以后,发现生活变得很痛苦,因为他的生活里突然不考试了,不排名了,生活一下子就没有目标了。能在高中阶段思考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寻访自我和生活的本来面目,哪怕为此烦恼、纠结、迷茫,依然证明你是成熟和进步的。和那些成绩优秀却一无所长、没有理想的同学相比,你将来会比他们走得更远,过得更幸福,因为你在不断寻找自我,努力不在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活中迷失。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高中阶段,十七八岁,有这样的成长烦恼是非常自然的。因为过去的你们一直依赖父母,而高中毕业就要独立面对新的环境——那是一个全新的、更社会化的环境,你们过去的成长经验对那个环境来说几乎称不上是一种经验。所以高中阶段这个过渡时期,你们特别焦虑,越接近高考,越接近那个未来的转变,就越焦虑。其实,关于理想与现实这个命题的思索,人的一生都在这么做。越是处在压力下,越容易唤醒你们了解自己的渴望。我想说的是,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己成长!
  现在的状态令人不舒服,你要接受自己这样的状态。这叫做非正常情况里的正常反应,就好像下雨的时候要打伞。你会不舒服,但是要接受,不要觉得自己的不舒服是孤立的、不正常的。
  你尤其要明白的一点是,这样不舒服的状态是有用的,对成长有用。这就像是,你一直以同一个姿势坐在一张椅子上,时间长了你开始感到不舒服,不舒服那你就会动一动,变换姿势、调整角度,或者站起来走一走。然后你就感觉好多了。 看,这个过程是不是很自然?这种不舒服,促进改变发生,酝酿变化。你意识到了内心的许多矛盾,那是你改变自己慢慢成长的前提。相信自己,你绝不会在这种困扰中被忧虑淹死,有时候有了这种想法,也意味着你慢慢走在迎接新生的路上。
  自己的状态别人是无法知道的,你必须了解自己的感觉。这个年纪是走向独立的前奏,是一个人认识自我的关键时期。一个人从出生的时候或许是了解自己的,知道饿了要喝奶,身体不舒服了要哭闹寻求父母的帮助。可当你们慢慢长大,面对那么精彩纷呈的世界,总把触角向外延伸,不断向外扩张,饥渴地去学习和积累,而自己内心的想法、自我的需求则往往被忽略了。了解自己是一生的课题,你不能自负地说,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最了解我的人!亲爱的孩子,你也许不知道,了解自己也需要学习。就比如,当你很渴的时候,你说,我去吃个水果吧!可吃完水果,你发现,仍然有点渴。你再去喝水,喝完就不渴了。最后你知道了,当你渴了,喝水是首选。
  从现在开始,要做你自己的主人,难受了,试着改变,不要期望这改变一下子就解救自己,但相信这种改变是在学习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对自己负责。尤其在这个年龄,面对压力的时候,要有积极的态度,你心里可以更喜欢别的,但你也要积极地去适应变化,不要因为更喜欢别的而放弃面对现实,那等同于放弃一个成长的机会。
  长大成人一定会有这样的过程。你别着急,也别闪躲。
其他文献
大班社会活动《勇气》是以绘本为依托,充分发挥绘本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演绎,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深刻的体会,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勇气,并努力做一个有勇气的人。  一、精选内容,让勇气源于生活  绘本《勇气》一共33页,描述的勇气共有33种。很显然,如果按照绘本本身的结构逐页讲述每一种勇气是不合适的。那么,如何从中挑选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取舍的依据是幼儿
隐藏在边缘下的线条,重合在色彩中的圆弧,或在平面中一跃而起,或在蜿蜒中化为原点,数码产品中的坚硬外壳在各种角度中变得柔软而细腻,设计师用360°的空间象限填充进越来越多的美学味道,让我们在其中窥探到更为现代的设计语言,“角度”成为了全新面孔,既高亮在最外沿的表面上,电融化在丝丝入扣的工业皮囊里。  1BOWERS
“毒品本来好像和我们很远,本来应该跟我们的生活圈子没什么交集。可是最近那么多演艺明星被抓,又感觉吸毒离我们很近。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远离毒品呢?”  是呀,尤其是一些叫作“新型毒品”的家伙,善于伪装甚至“卖萌”,常常和流行文化纠缠在一起,说不定它们曾经与你咫尺相近而你还不自知呢。这决不是在吓唬你哦!  提问:以前一直觉得社会上吸毒的人应该是极少的“一小撮”,可是最近爆出那么多明星吸毒的新闻,忽然觉得
为何办学、如何办学、靠谁办学是每一位高中校长应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若要更好地完成为整个教育体系打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这双重历史使命就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不懈地推进素质教育,坚韧不拔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每一位高中校长在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讲良心,负责任,有本领。    一、规范如学行为是校长的良心
【校长档案】    庞荣瑞,1952年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校长。任校长十多年来,他积极“引导教育进入变革状态”、“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他本人身先士卒,投身教育科研,教育随笔《龙山夜话》第二册、个人专著《走向智慧管理》即将出版。他倡导的“自主一创造型”管理独具特色,首创了本地区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的多项改革,并取得卓著成效。从1994年起,他带
当博客遭遇封杀令    寒假时,我注册了一个博客,开始向它诉说自己的秘密。见到的、想到的,都无一例外地被记录下来,渐渐地,这里成了一个供我发泄的地方。我一直偷偷喜欢班上的一个男生,他就成了我博客中时常会出现的主角。有时我也会写自己对学校和老师的不满。我的博客日渐丰硕。我很有成就感,就把地址告诉了朋友,其实班上很多同学都记博客,大家在私下相互交流着。可不幸的是,班主任从其他同学博客的链接中看到了我的
【摘 要】课程的实施应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学科课程生本化是广大教师践行课程理念的自觉追求。多向度统整,可以在课程规划与设计中拓展儿童发展的空间;多维度编织,可以在课程实施和创生中唤起儿童沉睡的潜能。唯有将课程目标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重建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把儿童培养成能够适应未来的“可能生活”的主体。  【关键词】学科课程;统整;编织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主持人语·  生长就是“向着一个后来的结果,逐渐向前发展的运动”。儿童,始终处于这样的生长中。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儿童的生长,也即促进每个儿童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生长。教育是否获得成功,重点看它是满足还是扼杀了儿童持续成长的欲望和需求,是拓展还是缩减了儿童的人生可能性和选择性。  一百个儿童,一百种样子。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儿童有了不一样的表情、不一样的动
为了迎接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们每位老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到处搜集复习材料印发给学生,期待学生通过复习得到巩固,取得好成绩。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复习时间集中,导致一些学生往往草草了事以应付检查,到头来,复习归复习,考起来照错不误。针对词句的考试,学生失分的原因不外乎是写错字或者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不知灵活运用。针对这些原因,有的老师就会布置抄抄写写,把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词放在一
关于师幼关系,有人说老师要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要经常抱抱孩子……这些都很好,可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我还是觉得,我和孩子之间并没有那么亲密,似乎总有一道不可跨越的“年龄墙”。无论我多么主动、放低姿态,孩子们对我还是有着一份“礼貌的疏远”。  这天晨间活动,我带着女孩子们“钻木桶”,孩子们在两个长长的木桶间钻来钻去,特别快乐。与此同时,我的胃一阵阵反酸,很难受,我实在忍不住了,不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