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 责任 本领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ch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何办学、如何办学、靠谁办学是每一位高中校长应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若要更好地完成为整个教育体系打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这双重历史使命就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不懈地推进素质教育,坚韧不拔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每一位高中校长在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讲良心,负责任,有本领。
  
  一、规范如学行为是校长的良心
  
  “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办事”、“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做人处世箴言。也是每位高中校长的工作要求和人生追求。何谓良心?我认为。良心就是说应该说并能说好的话、干应该干并能干好的事情。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良心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道德责任的一种稳定自觉意识,是个人自律的基本体现。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学校办学战略的决策者、办学思路的制定者、办学理想的实践者、办学行为的执行者。校长的良心就是指校长对其办学行为所应负责任的一种稳定自觉意识。校长的良心在于忠诚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实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办好自己领导的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老师,做到自己与学校、师生同成长、齐进步、共成功。
  从宏观层面来看,校长的良心是党心的体现、民心的反映。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由此提出必须完成“构建体系、培育人才、知识贡献”三个方面的战略性任务,强调了必须“七个坚持”,即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坚持把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把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坚持把“普及、发展、提高”作为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这“七个坚持”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有物质保障的教育、促进公平的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的教育。还是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经过新中国建立以来60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艰苦奋斗。我省已经完成了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跨越,现在面临的重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由大变强靠什么?靠内涵提升,靠质量支撑,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就要求每位校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学校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自觉规范办学行为。真正关注教育民生、体恤民众之心。
  从微观层面来说。校长的良心表现为:一是公平之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分配不公可以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作为“起点上的公平”。教育公平如今已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和校长的重要价值取向。二是大爱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爱是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有了爱就会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就会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就不会加重负担、拔苗助长,就不会忘记全面发展、追求单一的升学率,就不会违反规律办学、违反规定办学。三是“优教”之心。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永恒的主题,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主要是优质师源不足。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兴,则国家兴;师道尊、则人道尊。四是敬业之心。“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融会贯通。”五是豁达之心。“自古人间苦无边,看得高远境如仙”,“休说眼前地位难,退后一步自然宽”。“不要问别人做得怎么样。首先要问自己做得怎么样”。规范办学行为一定要强调从我做起,克服“吃亏”心理,敢于奋勇争先;从岗位做起,克服“畏难”情绪,勇于负重前进;从现在做起,克服“观望”态度,善于破解难题;从点滴做起,克服“随意”想法,乐于固本强基。六是诚信之心。诚信之心是良心之魂。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因此民间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给后人留下了“一诺千金”的成语。教育诚信是最重要的社会诚信,校长诚信是教育诚信的重要保证。
  人们常说“一名好校长便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一名校长对办好一所学校是多么至关重要。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曾说过:“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写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他对这三种教育家都不满意,认为他们都不是一流的教育家,真正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具有开辟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职业良心的教育家。
  我想,在我省高中校长大军中完全有条件、有可能走出一批与时俱进、符合陶行知“第一流教育家”要求的教育家。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就是要为“第一流教育家”成长创造条件。大家知道。作为教育家校长的理念决定着办学方向,作为教育家校长的良心决定着办学行为选择。从当前我省的高中教育实践看,校长的办学行为大体可分为规范、基本规范和不规范三类。总的来说,校长办学行为规范和基本规范是主流,但也有部分高中校长不规范办学行为还相当突出,有的行为带有普遍性。如教学要求超标、教学时间超限、课程作业超量,素质教育要求难以落实,以单一高考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等。
  近两年,我因工作关系。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和亲近基础教育,进而对基础教育既有“感性”,也有感情。对基础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我感到,基础教育是“博大精深”,基础教育工作者是“博学多才”,做好基础教育要“博采众长”,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要“‘薄积“厚发”’。我接触过许多高中校长,我感到他们精神饱满、满腔热情,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精打细算、爱校如家。但我也看到一些高中校长“革命加拼命”的辛勤工作换来的不是掌声和鲜花,而是“教师喊累、学生喊累、家长喊累”。这主要源于其办学理念立足于“拼”字。有位校长对我说他是“戴着脚镣跳舞”,网上有人给个别学校起了一个“文明监狱”称号。如果以牺牲师生的健康和快乐为代价换来所谓的“高质量”。这种“拼搏”和“苦干”能有多少价值?又能维持多久?在社会责问我们校长良心何在时。 个别校长竟然问“良心值几个钱”,依然我行我素,一个字就是“揪”,两个字就是“死揪”,三个字就是“死里揪”。长此以往,江苏靠什么实现“两个率先”呢?我们中华民族又靠什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西塞罗在《论辩集》中说:“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养成一种对某件事情毫不在乎的习惯,那你很快就会对任何事情也都满不在乎,那后果不堪设想。”
  自6月12日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高中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全力以赴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全员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各项工作到位,严格落实“五严”要求,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在镇江调研时,一位校长说:“今年暑假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平静的一个暑假”,“规范办学行为使校长得益、教师受益、学生获益”。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中共同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做到了“三个基本遏制”:一是基本遏制了炒作高考状元的势头。由于不公布前一百名考生的成绩排位,个别媒体无奈炒作所谓“疑似状元”:由于明文规定不许炒作高、中考状元,个别媒体就无聊炒作所谓小升初的状元。二是基本遏制了违规招生问题。全省绝大部分普通高中认真执行“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市招生”规定,并将这一条作为招生政策的底线来遵守。三是基本上遏制了假期盲目补课的行为。被群众称之为“禁补令”的规定出台后,绝大多数高中执行到位,“让教师、学生真正过了一个不补课的轻松暑假”。
  我想,如果校长良心发生偏差,就会对当前开展的规范办学行为信心不足,总是怀疑“红旗能打多久”;就会“有失大将风度”、搞些雕虫小技打“擦边球”:就会失去理智、一意孤行、不顾行为后果,在背离规范办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之所以个别校长良心发生偏差。是因为传统的应试观念根深蒂固,仍有巨大的惯性;现实的政策导向和评价制度尚未健全,仍有较大的空白;自身的人生境界还欠高尚,仍制约着工作到位的力度。我想,一位有良心的校长,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应当做到“三个善于”:
  一是善于“高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引领者。所谓“高位思考”,就是高瞻远瞩,跳出高中教育看高中教育;立足省情,跳出江苏高中教育看江苏高中教育;着眼未来,跳出现有高中教育看未来高中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求,也是校长的追求。校长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者和实践者,这就要求校长“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进、与时代同步”,自觉引领师生规范办学行为。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新挑战,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要求,必须强化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水平发展、以高质量的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的理念,努力实现“有教”与“优教”相统一,坚持教育优先、德育为先、素质领先,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创业创优品质的江苏人服务。我省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领先全国,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教育领先全国。教育领先全国包含高中教育领先全国,表现为一是数量指标领先全国,二是质量指标也领先全国。这都得益于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每位校长必须进一步强化规范办学行为不动摇的信念,强化推进素质教育不动摇的理念,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中教育。
  二是善于“换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促进者。作为一名校长要经常想一想,假如我是一名老师。我最关心什么;我是一名学生。我最需要什么;我是一名学生家长,我最期求什么;我是地方党政领导。我最希望什么。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己任,以“教是为了不教”为追求。我们的教师真是令人敬佩、令人感动。长年累月是“两个黑洞洞(起早摸黑),走路急冲锋”。马克思曾说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在应试指挥棒下,我们怎样保证老师们“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呢?又怎样去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呢?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期,需要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教育,我们要反思我们的高中教育是否给学生带来了快乐、激发了兴趣、启迪了智慧、拓宽了思路、提升了境界。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绝不是“残缺的龙、病态的凤”。作为地方党政领导,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但更知道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后才能改变命运,教育只有提升了人的整体素质后才能决定未来。这就要求校长的办学行为应该体现“合规律”和“合目的”的统一,这个统一在实践层面就是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三是善于“错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探索者。我省现有737所普通高中,其中四星级高中187所,他们是普通高中的第一方队。办好一所高中难。办好一所四星级高中更难,办好一所在省内领先、全国有影响的四星级高中难上加难。一所好的高中一定是有自己特色的高中,一定是能将自身特色发挥到极致的高中。不同高中之间的差异,关键是特色的差异,核心是文化的差异。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追求卓越的学校,一定有卓越的文化支撑,否则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学校。我们常说“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是“文化育人”。“泡菜理论”告诉我们,与其说学生是课堂上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氛围熏陶出来的。由此我想到,作为校长要善于“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创办特色鲜明的高中,在特色形成中规范办学行为,在特色发展中优化办学行为。
  
  二、推进素质教育是校长的责任
  
  何谓责任?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作为一校之长办好学校是其崇高的责任。素质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因此,素质教育是校长应为之事、善为之举、乐为之责。我可以肯定地说,不重视素质教育的校长是一位不负责任的校长,不重视素质教育的学校是一所没有前途的学校。
  责任所在,要求所系。素质教育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既是教育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又是教育发展的本质和主题。我们常说,责任出勇气,责任生智慧,责任添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大的障碍也可以跨越,再难的问题也可以破解。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 石。”“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我省是人口大省,如果素质低,就是沉重的负担;如果素质高,就是巨大的资源。优先发展教育。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康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中外教育家这些精辟深刻的论述都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作为校长应强化推进素质教育责任,大力宣传、全面推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坚定实践者。
  责任所在,任重道远。我省率先在全国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许多原创性的经验和成果。我省的素质教育大致经历了从以课外活动为重点、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再到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三个发展阶段。由于紧紧抓住了课程、课堂、课外“三个关键环节”,变“替学生一阵子着想”为“替学生一辈子负责”,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使我省高中教育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坚持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实现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提出“管好一张课表,素质教育就有了结构性的保障;管好一个课堂,素质教育就有了质量的底线”的要求。坚持在教育现代化的旗帜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坚持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完善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尽管我省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素质教育依然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难点、热点和重点。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不按教学计划开课,不按教育规律教学,不面向全体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多样性发展空间减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薄弱。作为校长一定要正视这些问题,抓住机遇,知难而进,以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倍努力,奋发工作,切实把学校工作重心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努力开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责任所在,思路要明。人们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最应该做并要做好的,往往又是最难做并难以做好的,素质教育就是如此。推进素质教育。责任重如泰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创新为突破口,积极解决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着力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相统一;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强化正确的育人导向;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突出主体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全面性,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突出长效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责任所在,育人为本。在大学工作时。我时常会和我的研究生说,现实和未来告诉我们,做人比做事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其实这就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成功的机会。一是德育为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科学确立德育内容和目标,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关注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心理素质和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的培养。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注重能力。我时常回想自己上学读书的过程。感到“学会容易会学难”。我理解的教育,一是教方法,二是育德性。要帮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把厚书变成薄书、把他有变成己有、把知识变成能力、把经验变成智慧,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注重提高“五个能力”,即提高以读写算和运用信息为要素的基础能力、以探究和反思为基本特征的学习能力、以动手操作和有效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能力、以探索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体美共进。加强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坚强意志、合作精神和良好习惯,提高全民族身体健康素质。加强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责任所在,创新制度。温家宝总理指出:“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学校经常性评价和考试选拔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考试制度,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取代中考成绩录取新生,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最大限度地分配到初中学校。进一步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今年我省平安高考、和谐高考的目标基本实现,具体表现为政策微调到位、宣传解读深入、过程控制有效、坚守招生规定、社会反应平静。我们要结合我省实际,继续探索。逐步形成“招考分离、分类考试、双向选择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依据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实行注册入学。改革普通本科入学考试报名制度,实行社会化报考,规范并公开加分政策。建立有利于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多元选拔机制。
  责任所在,合力推进。首先,要切实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政绩。首先要看是否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事业是否全面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是否全面推行,学生是否快乐健康成长。其次,坚持优先发展,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有好几位校长和我说,他们在办学过程中面临“升学、安全、债务”三大压力。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破解这三大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变责任为行动。基本条件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我们要继 续改善办学条件,真正落实到位。再次,加强管理监督,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加大办学行为违规处罚力度,强化督导评估,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责任区,进一步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和监督。第四,坚持齐抓共管,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树立全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密切联系,相互支持,共同推进。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引导家庭、社区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工作,做到理解素质教育、支持素质教育、共同推进素质教育。
  责任所在,提升自我。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责任;担负的责任越大。就越需要提高履责能力。这就要求每位校长自觉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求知于书本,问计于群众,创新于实践,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不能一讲责任就感到“太沉重”,一担责任就感到“太劳累”。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体现着校长的价值,映照着校长的境界。快乐和尽责如影相随,素质教育责尽心安。苦中孕乐。如果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快乐便会在辛苦付出中不请自到,并使看似平凡的工作变得高尚,变得光荣,变得更加富有意义。考核校长推进素质教育的成效,既要讲责任心,也要讲责任制;既有履责要求,也有责任追究。落实素质教育责任制,一在履责,二在问责。没有问责,责任制形同虚设。问责,要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诫勉。对认真负责实施素质教育并做出成效的校长。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反之要予以追究和问责。只有把责任心和责任制统一起来,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在高中校长中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使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生根、开花、结果。
  
  三、切实有效减负是校长的本领
  
  如何“遵循规律,减负增效”,这既是对校长的要求,也是校长本领的体现。今年暑假“禁补令”下达后,有些校长很不习惯。不知所措。过去熟悉的不让做了,现在要做的又不熟悉。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发展的空白”,我们应在克服烦恼中走向成熟,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填补空白。
  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教育,出现了两个“倾向性问题”:一是工具理性主义在不同程度上主导了教育理念,其重要表现是“将学校简单地看作发展经济的工具,将学生按‘工具’来培养”。而没有按照“完整人”来培养,在某些工具理性主义影响严重的学校,可以说培养的是“精神世界不完整的人”或“精神残缺者”。二是教育采取了现代工业的“流水线作业”生产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培养人”和“教育人”的规律。
  比较一下中美基础教育中数理类课程,就会发现我国的基础教育在难度上超过了美国。我国基础教育的数理类教学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就这点而言,我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占有优势。如果从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智慧和能力来看。则美国的基础教育占有优势。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基础教育数理类课程教的知识大大地高于、难于、多于美国,而省略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智慧、能力和获取实际知识的大量教学环节,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得不到激发,创造性智慧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和训练,其创造性潜能就无法开发出来。有人说,中国人不缺少创造性的潜能,但是缺少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样教育就难脱其咎。在本世纪初,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针对这种情况,说我国教育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其实仔细想想,我说:“既输在起点,更输在终点。”
  我们一边不该省略的东西被无情地省略了,但不该有的重负却被悄悄地增加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表现为“超标、超时、超量”。究其认识根源,就是在许多人眼里,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有着一种不证自明的关系。其暗含的假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必须增加课业负担。这样一来。增加课业负担似乎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必然选择,减负自然就变成“增负”,结果便是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和快乐为代价。
  减负要讲科学性。一要考虑到学生对课业负担量承受的阈限和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对学生来讲,课业负担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感受性。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课业负担量承受的阈限和能力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二要考虑课业负担在地区和学校的分布上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里,由于受学校教育观念、管理水平、教师素质以及当地社会舆论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际承担的课业负担量也有较大差异。三要考虑课业负担在学科和“五育”的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学生语、数、外的课业负担量很重,而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课业负担量则相对较轻;在智育上的课业负担量很重,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上的负担量却很轻。这就要从政策上引导减轻学生沉重而不必要的负担,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减负重点是减作业。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作业并非多多益善。教育部“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测试法,对6505名学生(其中。四年级2868名,七年级3637名)进行了调查与测试,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学习时间越长,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越重。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没有明显关系。如果有,也是低度负相关。课业负担太轻,学业成绩不是最好:课业负担太重,学业成绩最差;课业负担比较轻时,学生的学业成绩最好。二是作业时间一两小时最佳。虽然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相关不大,甚至有轻微的负相关,但是具体分析发现,学生好成绩的取得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没有作业时间与作业时间太多,学业成绩都不太好。作业时间。四年级以1小时左右、七年级以2小时左右为好。但是超过了一定界限之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急剧下降。
  减负需要创新思路。多年来,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教育部门,折磨着校长和老师。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该发的文件一发再发。该做的规定三令五申,禁止随意测验考试,限定家庭作业时间。减轻学生书包分量,一句话,在“减”字、“限”字、“禁”字上做足了文章。然而,“题海依旧,只是旧貌换新颜;负担仍重,孺子还是俯首牛”。有人说“减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光靠教育部门一厢情愿无法奏效。我以为。此话有理,彻底的“减负”确实有待相关体制、配套政策、教育观念、社会舆论的综合治理;但“减负”问题首先是教育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校长、老师必须责无旁贷去积极解决,找到症结,开出良方。今年伊始,上海教委就推出了4个区域的减负的新举措。这些地区不约而同把工作重点聚焦于教学和教师,着力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做文章,取得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反而提高。这4个地区增效减负各显神通,都抓住了一个教学环节:布置作业,都加强了回家作业的设计和精选。有的提出:教辅习题材料不进课堂,学生作业必 须老师精选精编;有的要求: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老师必须先做一遍,以了解难易程度和用时情况;有的倡导:为学生编一本习题常见错误分析手册,以避免重复错误,提高了认知效果,减少了无效劳动。现在,我省许多高中更新思路,把“减负”的重点从数量上的减、形式上的限,转变到质量上的保证、效率上的提高,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了事半功倍的好办法,逐渐从一个“清醒的痛苦者”转化为一个“清醒的幸福者”。
  减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校长要善于同家长沟通,形成减负的共识。我国的父母大体从来没有把“养孩子”看作一个需要职业能力认证的岗位。有人研究,问题孩子的80%影响来源于家庭。对人的生命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健康、智力、性格,这些又深深的植根于家庭教育文化中。创造宽松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帮助其自然而然地成长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避免焦虑与一厢情愿,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接纳孩子的各种可能性,“孩子不是用来寄予希望的,他本身就是希望”。好教育是为了人生的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文化才能铺垫出孩子们的美好人生。同时“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有了好的教育、好的人生,人类也才有好的未来。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影片《麦兜响当当》日前热映,片中麦兜母亲麦太的教育方式,令观看影片的家长们深有同感。麦太总担心孩子成不了才,于是全心打造一个自己期望中的麦兜,送他学这学那,但孩子最后啥也没学到。现实中许多家长就是典型的“麦太”。其实“麦兜就是麦兜,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莫扎特呢?”家长们只要摆正教育孩子的心态,普通的“麦兜”也能个性飞扬。因此,校长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安排子女的课外学习和生活,充分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尊重和保护孩子有益的兴趣和爱好,主动监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违规行为。
  减负的前提是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校长要善于用课程改革引导减负,不随意增加教学难度。用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减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用严格遵守课时及作业时保障减负,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用丰富的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支撑减负,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减负落实到教学每一个环节。教学是有规律的,教学规律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实现有效教学与优质教学。
  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前些日子,我坐“动车组”去北京开会,我想到“动车组”这种新型动力结构与只靠一个车头拉动所有车厢的传统火车的单一动力结构不同,其特点是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火车跑动时所有车厢都使劲,刹车时所有车厢都制动。这种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的动力结构,使火车跑得又快又稳。由此我想到,我们江苏现在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也进入了“动车组”时代。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们只有齐心协力,不负重任,在规范办学行为中体现良心,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强化责任,在切实有效减负中展示本领,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努力,共创江苏高中教育的美好明天!
其他文献
调查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家对英语的纠结心态:明确表示“喜欢”或“不喜欢”的都很少,看上去大多数都蛮淡定的;但假如将英语课“逐出”高考,却有半数同学“喜大普奔”;尽管如此,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许多同学还是近乎直觉地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最矛盾的,大概在于学了那么多年英语却依然运用(除了考试外)无力,乃至不免产生了“这样学英语,到底有啥用”的困惑。  且让我们走出校园,去听听一些“过来人”与英语之间
您要什么礼物    三个孩子问妈妈:“妈妈,您的生日到了,我们要送您一件礼物。您要什么?” “我只想要三个听话的孩子。” “啊,”老大叫了起来,“那我们不成了六兄弟了吗?”    砍 价   小宝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会砍价了!” “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的?” “今天我去卖报纸。买报纸的说4毛一斤。我说太贵了,3毛。他说,3毛就3毛。”    我看,完了   小明明天就要考试了,但晚
1.现场直击    体育馆内,主持人挨个介绍着本次出场的球员,当他点到刘晓宇的名字时,全场立即沸腾了——数千名同学爆发出的掌声、尖叫声、呐喊声,令人不禁怀疑是否NBA巨星驾临了。  “嘀——”,比赛开始了!裁判将球抛向空中,两队的队长奋力跳到最高将球拍出。刘晓宇的队友率先抢到球,将球传给晓宇。刘晓宇拿到球后,不慌不忙地将球朝篮筐相反方向运去,正在对方球员疑惑之际,已到三分线外的刘晓宇一个急转,轻轻
那是清晨  天还没有全亮  父亲在我前面走着  路灯下  他的身影拉长 渐渐轻盈  再缩短 慢慢凝重    父亲在我前面走着  走在送我上学的路上  背着我那沉甸甸的行李  略带蹒跚地  走着    我默默地跟在  父亲的影子后面  和他保持着相同的节奏  追忆岁月是怎样  洗黑了他的皮肤  又漂白了他的头发    上学的路  一直向前延伸  在远方的朦胧中模糊了  仿佛 永远没有尽头
Rural Life in England(节选)  By Washington lrving    Nothing can be more imposing than the magnificenceof English park scenery. Vast lawns that extend like sheets ofvivid green,with here and there clump
埃德加·莫兰说在这个时代,不认同已经渐渐地变成了我们生存的最大危机。在社会的转型期,教师难以置身世外。遭遇自我身心的荒谬,与管理者的对立。和学生及家长吁求的矛盾,已然成为人生的常态。在教师职业权威被严重消减。正当的话语权被多方剥夺,渐成弱势群体的情况下。要成功化解冲突,共创平安校园、理想教育、和谐社会,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调谐能力。心灵的维护成为当下教师素养优化方面的重要指标。    一、养护勇敢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我认为虚荣心并不是坏事,虚荣心不好的地方在于它“虚”,只要能把“虚”做“实”了,就是成功和光荣的。我讲一个例子,上高二的时候我写了一首朦胧诗寄给《中国校园文学》,竟然发表了。这在当时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我就莫名其妙地成了“诗人”。因为那首诗,我转学后成了校文学社的社长,还当上了校刊主编。当选主编后刚好快到暑假了,我问老师应该怎么提高文学素养,他让我赶快去找《世界文学名著精华本》读
大班社会活动《勇气》是以绘本为依托,充分发挥绘本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演绎,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深刻的体会,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勇气,并努力做一个有勇气的人。  一、精选内容,让勇气源于生活  绘本《勇气》一共33页,描述的勇气共有33种。很显然,如果按照绘本本身的结构逐页讲述每一种勇气是不合适的。那么,如何从中挑选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取舍的依据是幼儿
隐藏在边缘下的线条,重合在色彩中的圆弧,或在平面中一跃而起,或在蜿蜒中化为原点,数码产品中的坚硬外壳在各种角度中变得柔软而细腻,设计师用360°的空间象限填充进越来越多的美学味道,让我们在其中窥探到更为现代的设计语言,“角度”成为了全新面孔,既高亮在最外沿的表面上,电融化在丝丝入扣的工业皮囊里。  1BOWERS
“毒品本来好像和我们很远,本来应该跟我们的生活圈子没什么交集。可是最近那么多演艺明星被抓,又感觉吸毒离我们很近。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远离毒品呢?”  是呀,尤其是一些叫作“新型毒品”的家伙,善于伪装甚至“卖萌”,常常和流行文化纠缠在一起,说不定它们曾经与你咫尺相近而你还不自知呢。这决不是在吓唬你哦!  提问:以前一直觉得社会上吸毒的人应该是极少的“一小撮”,可是最近爆出那么多明星吸毒的新闻,忽然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