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卷首语
推进首都教育均衡发展让师生共享教育幸福
刘利民(1.1)
拥有"推动"和"唤醒"的智慧 本刊编辑部(2.1)
肩负责任 精心组织 周密准备 罗洁(3.1)
爱是什么? 本刊编辑部(4.1)
以健康的体魄迎接2008奥运会本刊编辑部(5.1)
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 本刊特约评论员(6.1)
用心做教育 本刊编辑部(7~8.1)
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师 罗洁(9.1)
追寻现代教师的职业价值本刊编辑部(10.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张云裳(11.1)
感恩·期待本刊编辑部(12.1)
本刊关注
特稿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6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
本刊编辑部(1.4)
2007年首都基础教育工作要点
本刊编辑部整理(1.12)
抓住机遇 加速发展 通州区打造“北京新城区教育”王雪莉 朱桂英(2.4)
构建教育生态 促进内涵发展李奕(3.4)
小荷才露尖尖角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胡新懿 吴颍惠 亓效军(4.4)
首都德育新探索
——来自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报告蓝维 王鹏(5.4)
高中新课改正向我们走来…… 罗洁(6.4)
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
——对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观察
吴颖民 王红(7~8.5)
为了每一个人的幸福成长
——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杜锐(9.4)
弄潮儿向涛头立
——记北京市西城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田京生 任畅 徐云知(10.4)
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罗洁(11.4)
“综合实践活动”在区县 本刊编辑部(11.7)
关注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乔树平 吴凤英 张云运(12.4)
教育漫笔
理念需要体制保障陶西平(1.15)
日本东京目黑区市立第三中学印象 陶西平(2.8)
一切经过实验 陶西平(3.7)
激情与理性——高中课改漫笔之一 陶西平(4.9)
理想与现实——高中课改漫笔之二 陶西平(5.8)
有识与有为——高中课改漫笔之三 陶西平(6.8)
一元与三维——高中课改漫笔之四 陶西平((7~8.11)
变化与进步——高中课改漫笔之五 陶西平(9.9)
"大气成就大器"陶西平(10.11)
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陶西平(11.9)
从“十一学校现象”想到的陶西平(12.11)
学校教育反思录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良方吴乔(1.16)
值得借鉴的有效教学 吴乔(2.9)
"尊重"促进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吴乔(3.8)
构建和谐校园 从倡导自我教育做起 吴乔(4.10)
轮岗校长的治校方略 吴乔(5.9)
台湾义务教育考察之启示 吴乔(6.9)
课程德育的认识与实践吴乔(7~8.12)
一份有特色的学校简介吴乔(9.10)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吴乔(10.12)
感悟班主任的基本功吴乔(11.10)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良方吴乔(12.12)
名师·新秀
让漫画教育的雨露滋润更多的童心
——记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美术特级教师胡明亮
吕轮超(1.17)
阳光的教育成就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吴京梅(1.19)
解码苏万青
——记北师大良乡附中特级教师苏万青周江荣(2.14)
做技艺高超的“雕玉人”焦淑玉(2.16)
正说邢军付江泓(3.13)
以自己的爱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肖伟华(3.15)
穆秀颖:脱颖而出的秀林之木 谢文颂(4.14)
用心,收获更多的精彩冯雅男(4.16)
做人,为师,求学问
——记北京市潞河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祁京生
杜锐(5.10)
我要像春风王莉(5.12)
生如夏花
——记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特级教师夏芳
付江泓(6.14)
一位中学物理教师的激情与梦想刘云兮(6.15)
细雨湿衣看不见
——记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教师赵向军
付江泓 贾立新(7~8.20)
爱我所爱 无怨无悔 李冬红(7~8.22)
爱的境界
——记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教师诸葛梅
付江泓(9.11)
做自己希望遇见的老师荆军(9.13)
富有内涵 理性发展
——记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教师孙健
付江泓(10.13)
真心 爱心 责任心 郝丽萍(10.15)
甄珍:真爱天使 付江泓 张波(11.11)
在学习中成长毕然(11.13)
山水女儿王海荣付江泓(12.13)
让生命之花绽放光彩王丽娟(12.15)
视点聚焦
学校文化与学校德育纽小桦等(1.20)
教师之间是竞争,还是合作?田颖等(2.10)
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商连生等(3.9)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重视共性还是个性?
方云等(4.11)
谁来“解放”班主任 李文杰等(5.13)
青年教师眼中的“名师” 张少鹤等(6.10)
一线教师,直面高中新课改…崔琪等 (7~8.13)
学校德育,是德育课程化,还是学科德育?
王世东等(9.14)
中外教师教育模式面面观 桥本健夫等(10.16)
校长领导力及其培养陈爱毖等(11.14)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从“2条主线 9个命题12件实事”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数字”谋略冉 阳(12.8)
理论探究
“快乐教育”辩正 吉标(3.16)
让教学焕发艺术的灵光刘庆昌(4.17)
谁折断了孩子梦想的翅膀石作东(5.17)
生命视角下的课程审视曹晶(6.17)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冯建军(7~8.23)
回归生活的语文教学周燕(9.18)
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 王啸(11.18)
从角色体认看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和控制
王根顺高国俊(12.16)
学校管理
优质学校建设
培养让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与素养
——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莫树文(1.24)
进入“成本时代”的现代教育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张德庆校长创新学校管理纪实
赵正元(2.17)
“大”与“小”的辩证法 刘云兮(3.18)
发展从一“实”字来
——记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杜锐(4.20)
发展源自“实”与“真”
——记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 付江泓(5.19)
人本化的理念孕育学校管理新机制
——记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曾文桂(6.20)
追求教育的真与深
——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杜锐(7~8.26)
深沉似府 温文是学
——记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杜锐(9.21)
一所新建学校的崛起
——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杜锐(10.22)
管理实践
和谐校园文化呼唤德育理性刘建友(1.26)
和谐,校园文化的理想状态 柯中明(1.40)
问渠哪得清如许王继荣(1.41)
重视发展,也要重视幸福 白宏宽(2.19)
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包春华(2.21)
副校长的“八要”“八不要” 冯善斌(2.23)
践行“和谐教育”思想 构建“三全”德育网络
王玉茹(3.20)
坚持和谐育人 促进可持续发展 杨刚(3.22)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张秀华(3.24)
精心育人建设精品学校白宏宽(4.22)
教育的意义在于还原教育的本真王志江(4.24)
学习与生命同行项红(4.26)
德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 刘玉祥 黄翠云(5.21)
资源统筹 和谐发展 提升农村初中校教育质量
张海东 殷桂金(5.23)
关于教师专业阶梯式发展的思考陈圣(5.25)
教师是学生发展之本白宏宽(6.22)
和谐学校给我们的感受张治齐(6.24)
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教师育人能力
沙晓燕(6.25)
与课程开发一道成长张文凤(6.26)
教育管理的实质是教育思想的管理
金旭(7~8.28)
构建德育理论体系 健全德育操作平台 于海侠(7~8.30)
打造和谐校园 推进优质教育 杨华利(7~8.32)
和谐校园 让师生健康成长 隗永博(7~8.34)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促进教师生命发展陈圣(7~8.35)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刘玉祥(9.23)
如何主动设计学校的发展刘素梅(9.41)
创新管理机制 锻造名师群体 严凤岭(9.43)
办学特色为学校发展带来活力 王庚民(10.24)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彭国华(10.26)
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 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白宏宽(11.21)
学会关怀 学会感恩田玉贞(11.23)
贴近农村实际 打造“田园特色” 杜少岗(11.25)
播撒幸福的种子白宏宽(12.19)
以爱育人共同成长张秀华(12.21)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种方式
王京兰(12.23)
管理案例评说
制度是动力章云峰(2.25)
外界声誉与内部评价刘步春(3.25)
校长,不妨把自己放低一些 陈少平(4.41)
学校要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王学武(10.40)
平等 关怀=和谐 成功王翠芬(12.25)
学校特色展示
借助《北京教育丛书》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王虹 张雪莹(1.43)
走进"礼仪欢乐营"塑造校园文明天使张洁(2.26)
办百姓满意的教育解淑萍(11.41)
求真务实展鹏翅解淑萍(12.26)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今日做现代教师苏金良(1.44)
浅谈国内外教师培训网站的几点不同韦旻(2.39)
游戏培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新方法魏宁(2.41)
教师成长,别让外来专家迷了眼向长征(3.26)
强化德育要素的培训促进专业化和谐发展
张树臣(4.42)
教师博客
——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新平台朱新华(5.39)
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新主题肖北方(5.41)
探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王长华(6.39)
给生命留白王淦生(6.41)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黄荣光等(7~8.37)
在校本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刘广振(7~8.43)
做“蓄电池”,不当“干电池”王丽军(7~8.45)
说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唐协辉(7~8.46)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郭冬红(7~8.48)
“个案研究”培训方式的实践探索张志(11.39)
让每位教师都说“我很重要”朱小燕(11.40)
读书:教师成长的基石 谭亚西(12.40)
以读书促进专业化发展马东杰(12.41)
职教大观
选择报考职业学校的N个理由于东平(3.39)
抓住整合契机打造精品名校王彦荣(5.42)
让“健心行动”走进职业高中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职成科(7~8.10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吴少君(7~8.106)
学生心灵的家园——“健心社”高贵云(7~8.108)
和谐从“心”开始李萌(7~8.110)
拥有健康心灵,拥抱美好人生 赵海燕(7~8.112)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于东平(10.41)
教研科研
让教科研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周呈长(2.43)
教科研在这里起航陈赟(2.45)
青少年思维方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位俊芹(3.41)
师生的教与学杨征(3.43)
校长必须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前瞻性研究
周庆林(4.44)
教师必须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可操作性研究
周庆林(5.44)
学生必须自主践行自己的研究性学习 周庆林(6.42)
教育研修网,开创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
齐渝华(7~8.49)
网络研修的实践模式陈漪明(7~8.64)
新课改下教研活动的症结与思考吴勇斌(7~8.67)
家长应该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研究性学习
周庆林(9.45)
组织学生评价命题的尝试与思考 刘悦(10.43)
主动联系 加强宣传 争取社会理解支持
周庆林(11.43)
引领校本研究:校长需三思而行
彭 慧 杨振亭(12.43)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探索陈 赟(12.44)
德育时空
首都德育看点
抓实课程德育推动全员育人蓝梅(1.46)
发挥专家资源优势 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
朱德福(3.45)
2007,首都校长走进德育论坛 刘彭芝等(7~8.70)
北京:生活价值教育蓓蕾初绽付江泓 王远美(9.48)
分学段 重细节 抓机遇
——首都重视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质
本刊编辑部(10.8)
"十佳"育人
用智慧建设班集体王岭(2.47)
教育,让心灵走进心灵 郑丹娜(3.46)
我这样解读师爱李秀娟(4.48)
幸福的使者最幸福王保东(5.47)
人、文、行——我的教育三则 万平(6.45)
不懈的追求 无悔的选择 魏宝童(7~8.81)
发挥人格和智慧的力量王建红(9.52)
用爱与责任托起职高生的未来 周同丽(10.46)
这样做好班主任 赵建玲(11.45)
46做一名学习型、智慧型班主任全 斌(12.46)
奥林匹克教育征文
《奥运知识ABC》教学设计杜江(1.48)
同一个世界 共享荣光 刘晓蕾(2.49)
《相信自己,走向成功》课堂教学实录李小蕾(3.48)
奥运教育从“一笔一画”做起 刘丽华 王泽旭(4.46)
通过研究性学习认识区域内的奥运资源武凤鸣(5.49)
小小轮滑,驶向2008马金东(6.47)
多种措施,保障“一班一国” 孟宪文(7~8.80)
为了同一个梦想梁松梅(9.50)
怎样才能跳得更远高书印(9.51)
用数学的眼光看奥运 韩雪(10.48)
让数学在奥运的土壤上开花 朱民(11.47)
育人经纬
教师要学会运用“偏爱”贾玉民(1.50)
当心教育中的溺爱现象刘光科(1.51)
接受也是一种爱马际娥(2.52)
孩子,你是我的老师 王万霞(2.53)
以母亲的心情写评语杜艳芳(2.54)
你的桌上有“红三角”吗? 陈文海(3.52)
别忽略了“家家通”贾宪章(3.53)
在中小学德育中加强生态德育教育
陈彩芬 陈文汇(3.54)
孩子,喜欢一个人没有错 杨聪(4.50)
快乐工作,你的事业会更加光彩 范灵超(5.51)
学生发火,老师怎么办? 张肖(5.53)
给不同家长的不同建议叶爱萍(6.50)
小学生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接应”姜荣敏(6.52)
请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 邓虹(6.54)
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马际娥(7~8.83)
小事情 大作用 吴永斌(7~8.85)
对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护理魏克江(7~8.87)
变“难民收容所”为“优秀班集体”李花荣(7~8.89)
农村学校教师也应做好与网络德育链接
张忠(7~8.90)
陶渊明生态文化对班级软文化建设的启示
崔志钰(7~8.91)
例谈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刘准(9.54)
班主任要学会“种庄稼” 邢晓燕(9.55)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张静(10.49)
例谈德育渗透中的材料选择 张凯(10.49)
做个“特级教师”也不难 于振波(10.51)
培育人文素养 传承民族精神马骏(11.48)
“问题”当前 仅有爱是不够的柏海山(11.50)
作为班主任,我错了吗? 田影 张德纯(11.51)
谨防教育“过度”张强(12.50)
孩子的责任感从哪里来 王玉荣(12.52)
灯下走笔
爱的伤害 王树梅 么小双(1.52)
教育需要培养爱杨震(1.52)
爱,需要表白季兰荣 贺红梅(1.53)
内疚的信任胡廷毕(2.50)
真正的人文关怀朱跃明(2.50)
“我的愿望是流鼻血……” 綦建春(2.51)
放慢爱的脚步 刘康付 胡廷毕(3.50)
巧克力与竞争刘珍莲(3.50)
老师,您不认识我 王英兰(3.51)
校园“亚文化”令人忧 李荣华(4.52)
一次电话交谈带来的启示梁宝英(4.52)
记住学生的位置在哪儿徐亚群(4.53)
老师,请给学生一个“台阶” 李素英(5.54)
积极回答问题才是好学生吗马玉顺(5.54)
原来,帮助也会成伤害 顾卫忠(5.55)
后母的黑苹果曹连文(5.5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李忠东(6.48)
一转身的美丽高环(6.48)
美丽,就在错误背后 顾利锋(6.49)
甘甜,来自技巧 曹龙启(6.49)
教师,要学会“抚摸”茹娜(7~8.93)
孩子,你得说话算数 屈太侠(7~8.93)
拔除心中的“杂草”张吉路(7~8.94)
睁开心灵的眼睛金晓峰(9.57)
呵护孩子的成长陈静(9.57)
“丢脸”,让我成熟 陈永仑(9.58)
等待,也是教育的智慧姜立东(9.58)
教育细节无小节 雷国山(10.52)
瓜田李下 张锦芸(10.52)
特别学生,特别对待刘洋(10.53)
“捏”进泥里的爱杨金花(11.52)
走出追“过”的误区 李全胜(11.52)
理想,需要真实的高度 谢全民(11.53)
幽默的力量 杨晖(11.53)
分数的意义苏伟毅(12.48)
画什么,自己定林秋伶(12.48)
真正的测评周绪红(12.49)
教学频道
新课程
对话并非都有期待的价值罗仕美(1.54)
阅读,让数学学习更快乐 马肃霜(1.56)
以美育美金莲花(1.58)
以专业判断力引导有效生成 许玉兰 林高明(2.54)
“主动”——小学英语课堂的关键词 杨建谊(2.57)
爱情,该怎样说出口?王爱梅 许广碧(2.58)
参与理解创新梁万兵(3.55)
守住作文的精神家园李正君(3.58)
高中新课程与教学新理念唐桂春(4.54)
倾听,使生命润泽 岳金春(4.56)
文化转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胡定荣(5.56)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思考 喻晓红(5.58)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张汉林(6.55)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操作 刘飞现 池成英(6.57)
多样教学促进多元发展 李铁美 王钢(7~8.95)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分析
魏欣(7~8.97)
把握课改新机遇 走内涵发展之路
张佳春(10.54)
衔接延伸与区分深化王鸿杰(10.56)
以务实、创新的态度面对高中新课改
钮小桦 周传章 李建红(11.54)
历史探究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陈志刚(11.56)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索而非试验胡玉华(12.53)
教学集粹
让教材真正“活”起来喻芳(1.60)
“为难”创造的精彩 刘桂芹(2.59)
教材重建尽显语文魅力么志中(2.60)
解除学生成长的“紧箍咒”张朝全(2.61)
作业评价有新招杨东艳(2.62)
阅读指导一得酸梅(2.62)
品位“奇”语之“奇” 吕静(3.59)
让“学困生”走出合作学习的尴尬朱新蕾(3.61)
另一种关怀邢新锋(3.62)
小故事解决大难题唐丽(3.62)
音、形、色活跃拼音教学吕虹(4.58)
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王慧珠(4.59)
品出字词的“语文味儿” 申瑞芝(4.61)
利用跨学科知识导入高中历史新课
邢新宝 杨娟(5.59)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沈静(5.60)
怎样进行课堂引导 石响(5.61)
精彩,源自意外 冉兰芳(5.62)
一堂意料之外的作文课 唐丽(5.62)
课堂提问的艺术 彭立新(6.59)
预习,该怎样做? 漆辉东(6.60)
这里不该是教学盲点 游增良(6.62)
面对教学意外,怎么办? 吴艳军等(7~8.99)
教学评价语言之三“要” 占新海(7~8.103)
《直角的认识》的实录,反思及意见指导
林土法(9.59)
有效课堂的“关键行为” 陈玉(10.58)
多元解读不忘价值引领 吕伏安(10.60)
给“动态生成”加把油 陈燕玲(10.61)
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
李玉华 都晓梅(11.59)
打造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链 张树臣(11.61)
做好历史学科的研究性教学肖 刚(12.56)
教育广角
师言师论
守望农村教育王晖(1.62)
“是谁发现新大陆”重要吗? 周毅(2.63)
“hé”为贵
——读《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有感
王峥(3.63)
为自己的快乐而学叶士舟(4.62)
从狙公的“倒转思考”说起 曹龙启(5.63)
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课 朱微 夏云飞(6.63)
公开课,原生态的好!沈小新(6.63)
教育该关注怎样的小事? 方海东(7~8.104)
不要剪断孩子想像的翅膀 石响(10.62)
支教故事
爱,播撒在桃花盛开的地方 周青霞(1.63)
春归有觅处 转入此中来 崔文建(2.64)
支教让我成长商雯(3.64)
来了,就要做点儿什么 高冬梅(4.63)
机智课堂田春娣(5.64)
同在蓝天下 共享阳光照 孙嘉利(6.64)
刊中刊
专业·服务·开放 北京教育学院(1.27-38)
面向全体 不失一生
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2. 27-2.37)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3. 27-3.38)
整合资源 推进改革 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委员会(4.27~ 4.38)
学校文化新理念:构建共乐共长的师生关系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5.27~5.38)
从这里走向世界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6.27~6.38)
探寻学校领导力建设的新途径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7~8.51-7~8.62)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首都高中课程改革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9.25~9.39)
给学生幸福的童年 给教师发展的空间
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10.27~10.38)
创设和谐环境 打造特色品牌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11.27~11.38)
打造精英团队提升教育品牌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12.27~11.38)
推进首都教育均衡发展让师生共享教育幸福
刘利民(1.1)
拥有"推动"和"唤醒"的智慧 本刊编辑部(2.1)
肩负责任 精心组织 周密准备 罗洁(3.1)
爱是什么? 本刊编辑部(4.1)
以健康的体魄迎接2008奥运会本刊编辑部(5.1)
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 本刊特约评论员(6.1)
用心做教育 本刊编辑部(7~8.1)
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师 罗洁(9.1)
追寻现代教师的职业价值本刊编辑部(10.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张云裳(11.1)
感恩·期待本刊编辑部(12.1)
本刊关注
特稿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6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
本刊编辑部(1.4)
2007年首都基础教育工作要点
本刊编辑部整理(1.12)
抓住机遇 加速发展 通州区打造“北京新城区教育”王雪莉 朱桂英(2.4)
构建教育生态 促进内涵发展李奕(3.4)
小荷才露尖尖角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胡新懿 吴颍惠 亓效军(4.4)
首都德育新探索
——来自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报告蓝维 王鹏(5.4)
高中新课改正向我们走来…… 罗洁(6.4)
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
——对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观察
吴颖民 王红(7~8.5)
为了每一个人的幸福成长
——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杜锐(9.4)
弄潮儿向涛头立
——记北京市西城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田京生 任畅 徐云知(10.4)
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罗洁(11.4)
“综合实践活动”在区县 本刊编辑部(11.7)
关注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乔树平 吴凤英 张云运(12.4)
教育漫笔
理念需要体制保障陶西平(1.15)
日本东京目黑区市立第三中学印象 陶西平(2.8)
一切经过实验 陶西平(3.7)
激情与理性——高中课改漫笔之一 陶西平(4.9)
理想与现实——高中课改漫笔之二 陶西平(5.8)
有识与有为——高中课改漫笔之三 陶西平(6.8)
一元与三维——高中课改漫笔之四 陶西平((7~8.11)
变化与进步——高中课改漫笔之五 陶西平(9.9)
"大气成就大器"陶西平(10.11)
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陶西平(11.9)
从“十一学校现象”想到的陶西平(12.11)
学校教育反思录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良方吴乔(1.16)
值得借鉴的有效教学 吴乔(2.9)
"尊重"促进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吴乔(3.8)
构建和谐校园 从倡导自我教育做起 吴乔(4.10)
轮岗校长的治校方略 吴乔(5.9)
台湾义务教育考察之启示 吴乔(6.9)
课程德育的认识与实践吴乔(7~8.12)
一份有特色的学校简介吴乔(9.10)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吴乔(10.12)
感悟班主任的基本功吴乔(11.10)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良方吴乔(12.12)
名师·新秀
让漫画教育的雨露滋润更多的童心
——记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美术特级教师胡明亮
吕轮超(1.17)
阳光的教育成就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吴京梅(1.19)
解码苏万青
——记北师大良乡附中特级教师苏万青周江荣(2.14)
做技艺高超的“雕玉人”焦淑玉(2.16)
正说邢军付江泓(3.13)
以自己的爱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肖伟华(3.15)
穆秀颖:脱颖而出的秀林之木 谢文颂(4.14)
用心,收获更多的精彩冯雅男(4.16)
做人,为师,求学问
——记北京市潞河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祁京生
杜锐(5.10)
我要像春风王莉(5.12)
生如夏花
——记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特级教师夏芳
付江泓(6.14)
一位中学物理教师的激情与梦想刘云兮(6.15)
细雨湿衣看不见
——记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教师赵向军
付江泓 贾立新(7~8.20)
爱我所爱 无怨无悔 李冬红(7~8.22)
爱的境界
——记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教师诸葛梅
付江泓(9.11)
做自己希望遇见的老师荆军(9.13)
富有内涵 理性发展
——记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教师孙健
付江泓(10.13)
真心 爱心 责任心 郝丽萍(10.15)
甄珍:真爱天使 付江泓 张波(11.11)
在学习中成长毕然(11.13)
山水女儿王海荣付江泓(12.13)
让生命之花绽放光彩王丽娟(12.15)
视点聚焦
学校文化与学校德育纽小桦等(1.20)
教师之间是竞争,还是合作?田颖等(2.10)
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商连生等(3.9)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重视共性还是个性?
方云等(4.11)
谁来“解放”班主任 李文杰等(5.13)
青年教师眼中的“名师” 张少鹤等(6.10)
一线教师,直面高中新课改…崔琪等 (7~8.13)
学校德育,是德育课程化,还是学科德育?
王世东等(9.14)
中外教师教育模式面面观 桥本健夫等(10.16)
校长领导力及其培养陈爱毖等(11.14)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从“2条主线 9个命题12件实事”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数字”谋略冉 阳(12.8)
理论探究
“快乐教育”辩正 吉标(3.16)
让教学焕发艺术的灵光刘庆昌(4.17)
谁折断了孩子梦想的翅膀石作东(5.17)
生命视角下的课程审视曹晶(6.17)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冯建军(7~8.23)
回归生活的语文教学周燕(9.18)
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 王啸(11.18)
从角色体认看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和控制
王根顺高国俊(12.16)
学校管理
优质学校建设
培养让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与素养
——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莫树文(1.24)
进入“成本时代”的现代教育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张德庆校长创新学校管理纪实
赵正元(2.17)
“大”与“小”的辩证法 刘云兮(3.18)
发展从一“实”字来
——记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杜锐(4.20)
发展源自“实”与“真”
——记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 付江泓(5.19)
人本化的理念孕育学校管理新机制
——记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曾文桂(6.20)
追求教育的真与深
——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杜锐(7~8.26)
深沉似府 温文是学
——记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杜锐(9.21)
一所新建学校的崛起
——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杜锐(10.22)
管理实践
和谐校园文化呼唤德育理性刘建友(1.26)
和谐,校园文化的理想状态 柯中明(1.40)
问渠哪得清如许王继荣(1.41)
重视发展,也要重视幸福 白宏宽(2.19)
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包春华(2.21)
副校长的“八要”“八不要” 冯善斌(2.23)
践行“和谐教育”思想 构建“三全”德育网络
王玉茹(3.20)
坚持和谐育人 促进可持续发展 杨刚(3.22)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张秀华(3.24)
精心育人建设精品学校白宏宽(4.22)
教育的意义在于还原教育的本真王志江(4.24)
学习与生命同行项红(4.26)
德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 刘玉祥 黄翠云(5.21)
资源统筹 和谐发展 提升农村初中校教育质量
张海东 殷桂金(5.23)
关于教师专业阶梯式发展的思考陈圣(5.25)
教师是学生发展之本白宏宽(6.22)
和谐学校给我们的感受张治齐(6.24)
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教师育人能力
沙晓燕(6.25)
与课程开发一道成长张文凤(6.26)
教育管理的实质是教育思想的管理
金旭(7~8.28)
构建德育理论体系 健全德育操作平台 于海侠(7~8.30)
打造和谐校园 推进优质教育 杨华利(7~8.32)
和谐校园 让师生健康成长 隗永博(7~8.34)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促进教师生命发展陈圣(7~8.35)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刘玉祥(9.23)
如何主动设计学校的发展刘素梅(9.41)
创新管理机制 锻造名师群体 严凤岭(9.43)
办学特色为学校发展带来活力 王庚民(10.24)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彭国华(10.26)
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 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白宏宽(11.21)
学会关怀 学会感恩田玉贞(11.23)
贴近农村实际 打造“田园特色” 杜少岗(11.25)
播撒幸福的种子白宏宽(12.19)
以爱育人共同成长张秀华(12.21)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种方式
王京兰(12.23)
管理案例评说
制度是动力章云峰(2.25)
外界声誉与内部评价刘步春(3.25)
校长,不妨把自己放低一些 陈少平(4.41)
学校要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王学武(10.40)
平等 关怀=和谐 成功王翠芬(12.25)
学校特色展示
借助《北京教育丛书》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王虹 张雪莹(1.43)
走进"礼仪欢乐营"塑造校园文明天使张洁(2.26)
办百姓满意的教育解淑萍(11.41)
求真务实展鹏翅解淑萍(12.26)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今日做现代教师苏金良(1.44)
浅谈国内外教师培训网站的几点不同韦旻(2.39)
游戏培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新方法魏宁(2.41)
教师成长,别让外来专家迷了眼向长征(3.26)
强化德育要素的培训促进专业化和谐发展
张树臣(4.42)
教师博客
——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新平台朱新华(5.39)
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新主题肖北方(5.41)
探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王长华(6.39)
给生命留白王淦生(6.41)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黄荣光等(7~8.37)
在校本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刘广振(7~8.43)
做“蓄电池”,不当“干电池”王丽军(7~8.45)
说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唐协辉(7~8.46)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郭冬红(7~8.48)
“个案研究”培训方式的实践探索张志(11.39)
让每位教师都说“我很重要”朱小燕(11.40)
读书:教师成长的基石 谭亚西(12.40)
以读书促进专业化发展马东杰(12.41)
职教大观
选择报考职业学校的N个理由于东平(3.39)
抓住整合契机打造精品名校王彦荣(5.42)
让“健心行动”走进职业高中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职成科(7~8.10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吴少君(7~8.106)
学生心灵的家园——“健心社”高贵云(7~8.108)
和谐从“心”开始李萌(7~8.110)
拥有健康心灵,拥抱美好人生 赵海燕(7~8.112)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于东平(10.41)
教研科研
让教科研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周呈长(2.43)
教科研在这里起航陈赟(2.45)
青少年思维方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位俊芹(3.41)
师生的教与学杨征(3.43)
校长必须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前瞻性研究
周庆林(4.44)
教师必须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可操作性研究
周庆林(5.44)
学生必须自主践行自己的研究性学习 周庆林(6.42)
教育研修网,开创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
齐渝华(7~8.49)
网络研修的实践模式陈漪明(7~8.64)
新课改下教研活动的症结与思考吴勇斌(7~8.67)
家长应该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研究性学习
周庆林(9.45)
组织学生评价命题的尝试与思考 刘悦(10.43)
主动联系 加强宣传 争取社会理解支持
周庆林(11.43)
引领校本研究:校长需三思而行
彭 慧 杨振亭(12.43)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探索陈 赟(12.44)
德育时空
首都德育看点
抓实课程德育推动全员育人蓝梅(1.46)
发挥专家资源优势 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
朱德福(3.45)
2007,首都校长走进德育论坛 刘彭芝等(7~8.70)
北京:生活价值教育蓓蕾初绽付江泓 王远美(9.48)
分学段 重细节 抓机遇
——首都重视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质
本刊编辑部(10.8)
"十佳"育人
用智慧建设班集体王岭(2.47)
教育,让心灵走进心灵 郑丹娜(3.46)
我这样解读师爱李秀娟(4.48)
幸福的使者最幸福王保东(5.47)
人、文、行——我的教育三则 万平(6.45)
不懈的追求 无悔的选择 魏宝童(7~8.81)
发挥人格和智慧的力量王建红(9.52)
用爱与责任托起职高生的未来 周同丽(10.46)
这样做好班主任 赵建玲(11.45)
46做一名学习型、智慧型班主任全 斌(12.46)
奥林匹克教育征文
《奥运知识ABC》教学设计杜江(1.48)
同一个世界 共享荣光 刘晓蕾(2.49)
《相信自己,走向成功》课堂教学实录李小蕾(3.48)
奥运教育从“一笔一画”做起 刘丽华 王泽旭(4.46)
通过研究性学习认识区域内的奥运资源武凤鸣(5.49)
小小轮滑,驶向2008马金东(6.47)
多种措施,保障“一班一国” 孟宪文(7~8.80)
为了同一个梦想梁松梅(9.50)
怎样才能跳得更远高书印(9.51)
用数学的眼光看奥运 韩雪(10.48)
让数学在奥运的土壤上开花 朱民(11.47)
育人经纬
教师要学会运用“偏爱”贾玉民(1.50)
当心教育中的溺爱现象刘光科(1.51)
接受也是一种爱马际娥(2.52)
孩子,你是我的老师 王万霞(2.53)
以母亲的心情写评语杜艳芳(2.54)
你的桌上有“红三角”吗? 陈文海(3.52)
别忽略了“家家通”贾宪章(3.53)
在中小学德育中加强生态德育教育
陈彩芬 陈文汇(3.54)
孩子,喜欢一个人没有错 杨聪(4.50)
快乐工作,你的事业会更加光彩 范灵超(5.51)
学生发火,老师怎么办? 张肖(5.53)
给不同家长的不同建议叶爱萍(6.50)
小学生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接应”姜荣敏(6.52)
请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 邓虹(6.54)
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马际娥(7~8.83)
小事情 大作用 吴永斌(7~8.85)
对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护理魏克江(7~8.87)
变“难民收容所”为“优秀班集体”李花荣(7~8.89)
农村学校教师也应做好与网络德育链接
张忠(7~8.90)
陶渊明生态文化对班级软文化建设的启示
崔志钰(7~8.91)
例谈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刘准(9.54)
班主任要学会“种庄稼” 邢晓燕(9.55)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张静(10.49)
例谈德育渗透中的材料选择 张凯(10.49)
做个“特级教师”也不难 于振波(10.51)
培育人文素养 传承民族精神马骏(11.48)
“问题”当前 仅有爱是不够的柏海山(11.50)
作为班主任,我错了吗? 田影 张德纯(11.51)
谨防教育“过度”张强(12.50)
孩子的责任感从哪里来 王玉荣(12.52)
灯下走笔
爱的伤害 王树梅 么小双(1.52)
教育需要培养爱杨震(1.52)
爱,需要表白季兰荣 贺红梅(1.53)
内疚的信任胡廷毕(2.50)
真正的人文关怀朱跃明(2.50)
“我的愿望是流鼻血……” 綦建春(2.51)
放慢爱的脚步 刘康付 胡廷毕(3.50)
巧克力与竞争刘珍莲(3.50)
老师,您不认识我 王英兰(3.51)
校园“亚文化”令人忧 李荣华(4.52)
一次电话交谈带来的启示梁宝英(4.52)
记住学生的位置在哪儿徐亚群(4.53)
老师,请给学生一个“台阶” 李素英(5.54)
积极回答问题才是好学生吗马玉顺(5.54)
原来,帮助也会成伤害 顾卫忠(5.55)
后母的黑苹果曹连文(5.5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李忠东(6.48)
一转身的美丽高环(6.48)
美丽,就在错误背后 顾利锋(6.49)
甘甜,来自技巧 曹龙启(6.49)
教师,要学会“抚摸”茹娜(7~8.93)
孩子,你得说话算数 屈太侠(7~8.93)
拔除心中的“杂草”张吉路(7~8.94)
睁开心灵的眼睛金晓峰(9.57)
呵护孩子的成长陈静(9.57)
“丢脸”,让我成熟 陈永仑(9.58)
等待,也是教育的智慧姜立东(9.58)
教育细节无小节 雷国山(10.52)
瓜田李下 张锦芸(10.52)
特别学生,特别对待刘洋(10.53)
“捏”进泥里的爱杨金花(11.52)
走出追“过”的误区 李全胜(11.52)
理想,需要真实的高度 谢全民(11.53)
幽默的力量 杨晖(11.53)
分数的意义苏伟毅(12.48)
画什么,自己定林秋伶(12.48)
真正的测评周绪红(12.49)
教学频道
新课程
对话并非都有期待的价值罗仕美(1.54)
阅读,让数学学习更快乐 马肃霜(1.56)
以美育美金莲花(1.58)
以专业判断力引导有效生成 许玉兰 林高明(2.54)
“主动”——小学英语课堂的关键词 杨建谊(2.57)
爱情,该怎样说出口?王爱梅 许广碧(2.58)
参与理解创新梁万兵(3.55)
守住作文的精神家园李正君(3.58)
高中新课程与教学新理念唐桂春(4.54)
倾听,使生命润泽 岳金春(4.56)
文化转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胡定荣(5.56)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思考 喻晓红(5.58)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张汉林(6.55)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操作 刘飞现 池成英(6.57)
多样教学促进多元发展 李铁美 王钢(7~8.95)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分析
魏欣(7~8.97)
把握课改新机遇 走内涵发展之路
张佳春(10.54)
衔接延伸与区分深化王鸿杰(10.56)
以务实、创新的态度面对高中新课改
钮小桦 周传章 李建红(11.54)
历史探究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陈志刚(11.56)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索而非试验胡玉华(12.53)
教学集粹
让教材真正“活”起来喻芳(1.60)
“为难”创造的精彩 刘桂芹(2.59)
教材重建尽显语文魅力么志中(2.60)
解除学生成长的“紧箍咒”张朝全(2.61)
作业评价有新招杨东艳(2.62)
阅读指导一得酸梅(2.62)
品位“奇”语之“奇” 吕静(3.59)
让“学困生”走出合作学习的尴尬朱新蕾(3.61)
另一种关怀邢新锋(3.62)
小故事解决大难题唐丽(3.62)
音、形、色活跃拼音教学吕虹(4.58)
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王慧珠(4.59)
品出字词的“语文味儿” 申瑞芝(4.61)
利用跨学科知识导入高中历史新课
邢新宝 杨娟(5.59)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沈静(5.60)
怎样进行课堂引导 石响(5.61)
精彩,源自意外 冉兰芳(5.62)
一堂意料之外的作文课 唐丽(5.62)
课堂提问的艺术 彭立新(6.59)
预习,该怎样做? 漆辉东(6.60)
这里不该是教学盲点 游增良(6.62)
面对教学意外,怎么办? 吴艳军等(7~8.99)
教学评价语言之三“要” 占新海(7~8.103)
《直角的认识》的实录,反思及意见指导
林土法(9.59)
有效课堂的“关键行为” 陈玉(10.58)
多元解读不忘价值引领 吕伏安(10.60)
给“动态生成”加把油 陈燕玲(10.61)
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
李玉华 都晓梅(11.59)
打造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链 张树臣(11.61)
做好历史学科的研究性教学肖 刚(12.56)
教育广角
师言师论
守望农村教育王晖(1.62)
“是谁发现新大陆”重要吗? 周毅(2.63)
“hé”为贵
——读《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有感
王峥(3.63)
为自己的快乐而学叶士舟(4.62)
从狙公的“倒转思考”说起 曹龙启(5.63)
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课 朱微 夏云飞(6.63)
公开课,原生态的好!沈小新(6.63)
教育该关注怎样的小事? 方海东(7~8.104)
不要剪断孩子想像的翅膀 石响(10.62)
支教故事
爱,播撒在桃花盛开的地方 周青霞(1.63)
春归有觅处 转入此中来 崔文建(2.64)
支教让我成长商雯(3.64)
来了,就要做点儿什么 高冬梅(4.63)
机智课堂田春娣(5.64)
同在蓝天下 共享阳光照 孙嘉利(6.64)
刊中刊
专业·服务·开放 北京教育学院(1.27-38)
面向全体 不失一生
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2. 27-2.37)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3. 27-3.38)
整合资源 推进改革 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委员会(4.27~ 4.38)
学校文化新理念:构建共乐共长的师生关系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5.27~5.38)
从这里走向世界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6.27~6.38)
探寻学校领导力建设的新途径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7~8.51-7~8.62)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首都高中课程改革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9.25~9.39)
给学生幸福的童年 给教师发展的空间
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10.27~10.38)
创设和谐环境 打造特色品牌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11.27~11.38)
打造精英团队提升教育品牌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12.2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