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用“讲授式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兼容能力”
兼容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格,兼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破除自我中心、避免思维定势的过程。它包含有较高的适应环境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尊重不同个性和多元文化差异,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思维模式、思想观点。讲授式教学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纵向兼容,增强学生的“兼容能力”。
1.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重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立了许多成熟的常规方法:观察和实验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归纳和演绎方法,类比和联想方法、猜想和试探方法以及逻辑推理方法、理想模型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
2.以学生为主的讲授式主要以“研讨会”或“成果展示会”形式呈现,主题围绕现实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浮力与打捞沉船等;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制冷设备、安全用电等;有与重大社会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通过这些,使学生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3.以专家为主的“专题报告会”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前沿科技动态。如新型电池、超导体、激光、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二、用“网络式物理教学”创设个性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素养”。
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实施计划、监控、评价和反思的过程,直接反映的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是学生能否成就学业的重要条件。信息素养主要指利用网络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网络式教学作为一种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按目前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网络式物理教学”可分为:
1.“物理概念”的网络教学。教师可以新课程设计专题网站作为学生上课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如《机械波》一节,因内容相对抽象,不同的学生理解快慢差异较大,且模拟的教学课件较多,所以就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概念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针对“真实问题”的网络教学。学生设计学习方案,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写出分析报告。如针对核能发展研究、各类汽车发动机参数对比、家用电器的选择等问题进行的网络教学。
3.“开放式”网络学习(又叫“随机进入式”学习)。依据“弹性认知理论”,学生对于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目的、用不同方式呈现的同一内容有不同理解,因此,可借“开放式”网络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使学生逐渐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与深刻认识。
三、用“合作式物理教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协作是知识时代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典型特征,团队协作能力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民主意识、人际关系能力等。
合作式教学意在发挥群体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是一种以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教学方式。合作式物理教学可分为:1.小组式:各组同时去完成同一个任务;2.学习集体:把一个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每组完成一部分特定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3.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科学研究的平等意识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用“体验式物理教学”进行科学引领,培养学生“获取隐性知识”的能力
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性化、难以规范化、不易表达和传递的知识,如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潜在的想法、直觉、灵感和智慧等。同时,隐性知识也是实践性知识,一般要通过体验的方式才能真正掌握。
体验式教学,就是个体通过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交流、分享体验、提升认识的教学方式。结合物理教学实际,体验式教学可以扩展为:
1.空间体验式:把物理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如到工厂、电厂中去等;
2. 时间体验式:通过视频回放物理学史料和一些重大的历史瞬间,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科学震撼,如神舟飞船的发射与接收、空间站运行、宇航员的太空行走、核反应等;
3.亲身活动体验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如制作小型发电机、小型电动机、小机器人等。
五、用“探究式物理教学”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思维起始于对困难或问题的认识,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在《物理学的进化》中,爱因斯坦就说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物理学与哲学》中,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任何物理知识的获得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是“继承——发展——突破”这一过程反复循环的结果。引力理论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探索、光的辩证性质的揭示、时空观念的变革、宇宙演化认识的深化等,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探究式物理教学”就要在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用物理学自身的动态发展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探究要从问题开始,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新问题。探究过程中开放的学习资源、民主的学习气氛能促使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研究与解决方式的多样性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学生从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多个角度去探究,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物理教学”按探究问题的类型可分为:理论知识探究、实验课题探究、真实问题探究。
综上所述,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方式对人才的培养有所侧重,但它们有着某些共性,像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它们各自独立,同时又互相联系,构成了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方式体系。
(作者单位:王钢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铁美北京市东城综合高中)
编辑 杜 锐
兼容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格,兼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破除自我中心、避免思维定势的过程。它包含有较高的适应环境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尊重不同个性和多元文化差异,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思维模式、思想观点。讲授式教学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纵向兼容,增强学生的“兼容能力”。
1.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重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立了许多成熟的常规方法:观察和实验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归纳和演绎方法,类比和联想方法、猜想和试探方法以及逻辑推理方法、理想模型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
2.以学生为主的讲授式主要以“研讨会”或“成果展示会”形式呈现,主题围绕现实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浮力与打捞沉船等;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制冷设备、安全用电等;有与重大社会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通过这些,使学生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3.以专家为主的“专题报告会”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前沿科技动态。如新型电池、超导体、激光、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二、用“网络式物理教学”创设个性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素养”。
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实施计划、监控、评价和反思的过程,直接反映的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是学生能否成就学业的重要条件。信息素养主要指利用网络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网络式教学作为一种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按目前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网络式物理教学”可分为:
1.“物理概念”的网络教学。教师可以新课程设计专题网站作为学生上课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如《机械波》一节,因内容相对抽象,不同的学生理解快慢差异较大,且模拟的教学课件较多,所以就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概念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针对“真实问题”的网络教学。学生设计学习方案,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写出分析报告。如针对核能发展研究、各类汽车发动机参数对比、家用电器的选择等问题进行的网络教学。
3.“开放式”网络学习(又叫“随机进入式”学习)。依据“弹性认知理论”,学生对于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目的、用不同方式呈现的同一内容有不同理解,因此,可借“开放式”网络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使学生逐渐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与深刻认识。
三、用“合作式物理教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协作是知识时代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典型特征,团队协作能力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民主意识、人际关系能力等。
合作式教学意在发挥群体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是一种以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教学方式。合作式物理教学可分为:1.小组式:各组同时去完成同一个任务;2.学习集体:把一个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每组完成一部分特定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3.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科学研究的平等意识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用“体验式物理教学”进行科学引领,培养学生“获取隐性知识”的能力
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性化、难以规范化、不易表达和传递的知识,如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潜在的想法、直觉、灵感和智慧等。同时,隐性知识也是实践性知识,一般要通过体验的方式才能真正掌握。
体验式教学,就是个体通过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交流、分享体验、提升认识的教学方式。结合物理教学实际,体验式教学可以扩展为:
1.空间体验式:把物理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如到工厂、电厂中去等;
2. 时间体验式:通过视频回放物理学史料和一些重大的历史瞬间,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科学震撼,如神舟飞船的发射与接收、空间站运行、宇航员的太空行走、核反应等;
3.亲身活动体验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如制作小型发电机、小型电动机、小机器人等。
五、用“探究式物理教学”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思维起始于对困难或问题的认识,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在《物理学的进化》中,爱因斯坦就说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物理学与哲学》中,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任何物理知识的获得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是“继承——发展——突破”这一过程反复循环的结果。引力理论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探索、光的辩证性质的揭示、时空观念的变革、宇宙演化认识的深化等,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探究式物理教学”就要在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用物理学自身的动态发展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探究要从问题开始,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新问题。探究过程中开放的学习资源、民主的学习气氛能促使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研究与解决方式的多样性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学生从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多个角度去探究,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物理教学”按探究问题的类型可分为:理论知识探究、实验课题探究、真实问题探究。
综上所述,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方式对人才的培养有所侧重,但它们有着某些共性,像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它们各自独立,同时又互相联系,构成了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方式体系。
(作者单位:王钢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铁美北京市东城综合高中)
编辑 杜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