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cheng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2. 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2.1 德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能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小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2.2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
  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3.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在学生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體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3.1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
  3.1.1物质层面。教师应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3.1.2精神层面。体育教师应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进行模范评比,以及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3.2优化课程进程。
  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3.3课外活动安排。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3.3.1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如运动会中会培养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养成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
  3.3.2教师应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3.4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4.结语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永洪.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与杂志,2007,(7).
  [3]郭培杰.中学体育教改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5,(4).
  [4]许益峰.走出中学体育教学误区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2007,(6).
其他文献
高等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肩负着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然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重视技术学习,轻视武术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传承的现象普遍存在。文章认
为了探讨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对动物的肝脏毒性与发育毒性,本论文研究了肝脏表观遗传效应中的DNA总甲基化与特异抑癌基因GSTP1甲基化以及DNMTs酶的表达,本论文
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现在的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感染是我国2010年新发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种鸭、蛋鸭产蛋下降、雏鸭瘫痪为特征。TMUV感染可危害多个品种鸭,包括北京鸭、樱桃谷鸭、绍
体育课进行思想素质教育,这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当前加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出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思想素质教育,由于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就显得不够重视。如何寓思想素质教育于小学体育教学之中,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体育教育
摘 要: 本文作者就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数学教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在此我就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教法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根据专业选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工作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一堂课开头的质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要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摘 要: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中小学生形体测量和测评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不良形体姿态对学生健康的消极影响,认为全社会都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姿态培养的重视,实施持久、全员、多渠道的干预,以体育教育为手段,完成了中小学生身体姿态施教与受教的自觉性内化。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身体姿态 形体健康教育    2001年7月出版并在新学期开始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领域目标之三,
摘 要: 高校编程课程有突出的特点,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应用性强。教师应该结合这些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法。本文根据高校编程课程特点,对如何增强学生对编程课程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编程课程教学 学习兴趣 增强方法    高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有利条件更多,比如课程设置、排课方式相对自主,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学习资源丰富,有图书馆、学术讲座等很多途径;上课方式更灵活,实践课程更多。然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