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沙沥金 挖掘真义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m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筛选信息是难点,但也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评价作者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必要准备。高考命题设误点主要有:“偷换概念”“移花接木”“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妄加推断”“时事交错”“判断错误”等七种情况。同学们在做这类题目时,应在“审清题干指向,全面理解文意,杜绝模棱两可,判明性质是非,推断把握规律,理清文章思路,识别所设陷阱”这七个方面下功夫。以例析之。
  例1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2009年高考全国卷1)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分析:题干的指向十分明确。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我们知道,①前有“然在下各自竭心”一句,意为魏德深管理有方,下属竭力办事,命题者将实质内容“模糊”掉了;③未尝辄敢出门,文中说的是坏人慑于魏德深的浩然正气与严厉治理而“猫”在家里,题目故意“混淆是非”。根据排除法,只有D符合题干指向。
  例2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2009年高考全国卷2)
  A.唯飧盐饭而已/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父抱病笃疾弥年/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于母前,示有所啖/岂可减溉田之水
  D.原平乃拜而受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分析:A组前项,说的是郭原平给人做工,主人供了鱼肉,而他想到家中父母没有鱼肉吃,就只用咸菜下饭,这是“至孝”;后项说他卖瓜的船过了堰坝,别的船未跟上,他常常停下来等(因为几艘船连在一起趁势过堰坝后面的船可以省很多力)。如果我们缺乏生活体验,就可能看不出其中包含的“仗义助人”来。再看B,前项说其父久病,若言“孝顺”,则是“妄加推断”;后项说他卖东西要价非常低,这是淳朴,心平,不是“仗义助人”,如认为是“助人”,则“判断错误”;C前项说与母前装出吃了一点肉的样子,以便其宽心,是“孝顺”,但后项说不同意县官为照顾他,在干旱之年放灌溉水到水沟里(让其瓜船通过),这说明他自律,不搞特殊化,非“仗义助人”,至多是体恤他人。再看D,前项说有人感动于他的事迹,一定要送他一点东西,他推辞了数十次才勉强收下,不能表明孝顺;后项说他自律甚严,不依赖别人,也不能“移花接木”为“仗义助人”。故此题选C
  实战演练
  一
  李贺小传(节选)①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②为意。恒从小奚奴③,骑距驴④,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注:①作者李商隐。该文是2004年版人教社语文必修4课文(前半篇),后被删去,现权作演练材料。②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③奚奴:奴仆。④距驴:一种像驴子一样的动物,此处指驴。
  1.全不属于表现李贺“苦吟”的一组是()
  ①语长吉之事尤备。②能苦吟疾书。③未尝得题然后为诗。④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⑤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⑥研墨叠纸足成之
  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⑤D.③④⑥
  二
  送夏进士序》①
  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②矣。
  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③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睟④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⑤然以欢。予曰:“是书生,非俗吏。”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予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⑥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己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⑦自卫,哓哓⑧然力辩其非书生,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⑨,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注:①选自《龚自珍全集》第2辑。②祀(sì):商代称年为祀,此处袭用。③夏进士:作者朋友夏璜。 ④睟(suì):面目温润。 ⑤咍(hāi):喜悦,欢笑。⑥訾(zǐ):诽谤。⑦喙:原指鸟兽的嘴,此处指人的嘴。 ⑧哓(xiāo)哓:恐惧的样子。 ⑨指首段所引“朕亦一书生”的话。
  2.全都是作者描述夏璜进士心灵苦闷的一项是()
  ①大吏不悦其属员 ②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以欢 ③惧人之訾己而讳之 ④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自卫 ⑤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⑥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A.①②⑤B.③④⑤
  C.③④⑥D.①③⑥
  二
  李姬传》①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 与阳羡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土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③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④,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⑤也。
  雪苑侯生⑥,己卯⑦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⑧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⑨,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⑩,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末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B11,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作者为清初侯方域(文中“侯生”即作者,翻译时宜换用第一人称)。②阳羡:今江苏宜兴。下文“阳羡君”指籍贯阳羡的复社重要成员陈贞慧。③风调皎爽:风度格调纯洁爽朗。④玉茗堂四传奇: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玉茗堂,在临川市沙井巷后,是汤显祖晚年写作、会客、排戏的场所,这里代指汤显祖。⑤不轻发:不轻易演唱。⑥雪苑侯生:作者自称。雪苑,汉梁孝王林苑,初名兔园,规模甚大,司马相如等名士曾为座上客,故著名,也称梁苑。⑦己卯:明崇祯十二年(1639),时侯方域22岁。⑧皖人阮大铖:字圆海,安徽省怀宁人。明天启朝为京官,依附权阉魏忠贤。崇祯初,削职为民,流寓南京。南明弘光朝,依附马士英,官至兵部尚书。清兵渡江,出降,从清兵南侵,死于仙霞关。事具《明史•奸臣传》。⑨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⑩首其事:首先发起那件事情。B11锾(huán):货币量词。
  3.反映李姬“侠而慧”的一项是()
  A.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 公子盍叩之
  B.实首其事,持之力 / 皆能尽其音节
  C.少风调皎爽不群 / 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
  D.姬固却之 / 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参考答案
  1.C(①记述李贺姊说起他的事很详备,与(李贺)“苦吟”的概念不一;④指别的人写诗程式化,凑合成篇)
  2. B(①不是夏璜进士的事;②是说与作者情投意合;⑥是作者的勉励)
  3.D(“侠”除了豪爽,还指坚持原则;“慧”则是明辨是非,敏感地发现事物真相,并不是指“情”。“固却之”,是因为李姬识破田仰跟先前的阮大铖是一丘之貉,所以拒绝相见,反映了她坚持原则;她感叹“田公岂异于阮公乎”,是说她“识人”,这是难得的“慧”。 A前项“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描述李姬养母之“侠”,此处“移花接木”,后项“公子盍叩之”,提醒侯方域看清王将军请客之目的,是“慧”;B前项“实首其事,持之力”非李姬所为;后项“皆能尽其音节”是说李姬的聪明,并非题干所言之“慧”,这里是“偷换概念”。C前项“少风调皎爽不群”虽也是一种“侠”,但后项“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则主要是写“情”,亦非题干所言之“慧”)
  
  李贺小传(节选)
  京兆杜牧给李长吉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着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游玩,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驴子,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看到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送夏进士序
  清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喜欢他的某个下属的,乾隆皇帝询问其原因,那高官说因为那个下属是书生。乾隆皇帝说:“这又有什么害处呢?我也是一个书生啊。”那个高官害怕而臣服。唉,这样的话也真大气!那真是照耀六经,教育万代啊。
  嘉庆二十二年春,我们杭州的夏璜进士到北京,将等待选拔当县令,绕道到上海和我告别,一起交谈,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更进了一步。他容颜温润欢快,相貌肃然清朗,谈论三千年的历史事件,尽管看法有些跟我一样有些不一样,也都说说笑笑。我说:“我欣赏书生,不赞成庸官。”上海的人以及我们同乡的人,都认为庸官不好。到了北京,北京的高朋长辈认识我的,也都认识你,那些朋友也都认为庸官不好。
  即使这样,我长期来暗中观察你,发现你好像害怕人家非议你是书生,你又好像对书生有点忌讳似的,常在音容笑貌上流露出来。天下大事,离开书生就没有人能够托付。真正的书生又那么少,有一个在这里,却又怎么怕人家非议因而讳言自己是书生呢?况且像你,即使有成百人骂,上万人骂,咬破手指来发誓不做书生,用嘴来自卫,竭力争辩自己不是书生,难道终究能像庸官所做的那样吗?做庸官又不像,就更加显出自己的笨拙,曲意袒护自己的笨拙,势必书生和庸官两方面都做不像才罢。哎,凭着书生的音容笑貌再加上处世方面的笨拙,又加袒护自己的笨拙,终究导致丧失本色。果真如此,那么你当官肯定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做新娘子三天,就知道怎么养育;担任新官职三天,就知道怎么当官。我认识你十年了,既庆贺你在官场有所作为,利禄连及我们乡里,使乡亲也占光,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你信奉道行不坚定,行为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在你即将动身时,我恭敬地论述前面所说到的皇上的话,来模仿古时朋友赠别的意思。
  李姬传
  李姬名字叫香,她的养母叫贞丽。贞丽很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时间就输尽千金。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作为贞丽的养女,原则性强,而且明辨是非,也大致读过些书,能识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13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演唱《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来自雪苑的我,崇祯十二年到金陵,和她相识。她曾邀请我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我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我从中斡旋,于是通过他的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我一道游玩。李香对我说:“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我再三询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我说:“我从小跟随养母跟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你出身于世家,很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你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我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我来往。
  过了不久,我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我上路,说:“你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你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我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用三百锾黄金作为聘礼,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拒绝他。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作者:白沙海,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代数式有关的试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常客,与之相关的代数式变形能力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考生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随着高考复习深入,考试渐多,考生逐渐感觉到代数试题答题失误率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代数式变形能力弱导致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考生代数式变形能力呢?这里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的代数式变形  【例1】(2008江苏卷)设 是正实数,满足 ,则 的最小值是 .  【
期刊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20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答案,并填在答题卡上。  A  A couple of years ago, I went to a lady’s house to buy some vitamins. Upon entering the house, I___1___that there was an electronic keyboard o
期刊
三角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之一,在填空题,解答题中均有可能出现. 填空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公式及其涉及的运算,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等,解答题中以中等难度为主,涉及三角函数部分,解斜三角形,公式较多,易混淆. 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树立目标意识,学会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差异,并不断减少目标差来完成解题的策略. 使用这种策略通常要求:  (1)通过分析题目的条件与结论所得出
期刊
在高考的阅读理解试题或模拟测试试题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划线部分的句子,要求学生根据划线部分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乍一看,这些内容似乎很简单,因为没有生词。但仔细揣摩却发现并非那么容易理解,其原因是这些句子都有蕴藏着内涵意义,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此时学生应根据上下文的线索以及作者的意图去加以分析,才能理解其正确涵义。现从部分试题中摘取一些加以分析和归纳,旨在学生更好地解题。  1. When I
期刊
1背景介绍  根据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江苏卷)考试说明,平面解析几何重点考察直线、圆的方程(均升为C级),而淡化椭圆(降为B级)、双曲线、抛物线(均降为A级)的考察,解答过程一般不涉及韦达定理.为此,平面解析几何大题如何考察成为新高考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就2009届南京市与南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卷)中的两道解析几何大题展开探讨,以供大家复习参考.  2试题评析  
期刊
在平时考试或高考之后学生经常反映:“公式、性质、定理我们都会,为什么就是不会做题”.特别是知道答案之后,又感到遗憾和惋惜.因为用的知识和方法都是学过的.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寻求解题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灌输解题的途径.本文拟对一些常规的解题途径作一个归纳,供同行参考.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  寻求解题途径,首先要深刻理解已知条件,要注意挖掘那些
期刊
任务型阅读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文章提供的信息用恰的词语完成与短文相关的图表。做任务型阅读时,我们需要理解文章内容及表格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章定位到的信息转换成适当形式填入表格中。信息转换时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下面我们来介绍常见的种种转换方法。    一、名词数和格的转换    1.英语中,可数名词表示类别时可以用a/the+单数形式,也可以用复数形式 (这时名词前不
期刊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不同的用法”专指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用“……者,……也”“……,……也”“……者,……”“……,……者也”、“……者,……者也”表示判断,有时也用“乃、为、则、皆、是”等表示判断,表示否定判断用“非”“未”“无”“莫”等。  古汉语中的被动句有四种类型:一是用介词“见”“于”“见……于……”表示被动,二是用“为”“
期刊
1. 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China has won ________ most medals i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which offers a good chance for the world to have ________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 the; /
期刊
实词、虚词是高考文言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同学们如何有效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呢?    一、分析归纳,注重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紧扣教材反复阅读积累并熟练掌握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以及15个文言虚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当会对我们解题以至学好文言文有莫大的帮助。  在积累的同时,还应注意分析归纳,探寻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