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规律 重点突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不同的用法”专指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用“……者,……也”“……,……也”“……者,……”“……,……者也”、“……者,……者也”表示判断,有时也用“乃、为、则、皆、是”等表示判断,表示否定判断用“非”“未”“无”“莫”等。
  古汉语中的被动句有四种类型:一是用介词“见”“于”“见……于……”表示被动,二是用“为”“为……所……”表示被动,三是用“被”表示被动,四是没有任何标志,只是从意义上来判断。
  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等。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调整语序,前置的宾语要放到谓语后面或介词的后面,后置的定语要放到中心语的前面,后置的状语要放到谓语的前面,主谓倒装句的谓语要放到主语的后面,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文言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精练、简洁,由此也造成了文言文的省略现象。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其中主语和宾语的省略更为常见。
  文言文固定句式常见的有表疑问的、表反问的、表测度的、表感叹的和表判断的等六种。翻译时首先要掌握固定句式的含义,把文言文固定句式转换成现代汉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套用这个句式即可。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语法现象。主要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动词、形容词、名词作使动,二是形容词、名词作意动,三是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四是名词用作状语。
  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仅仅识记住空洞的语法规则无异于“纸上谈兵”,必须将其与典型例句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即把语法规则带进典型例句中去阐释,从对典型例句的剖析中总结出语法规则,互相印证,相得益彰,才能真正理解。
  对于文言句式和用法的复习,同学们应该在平时的演练中要学会逐步分解,不断积累,直至渗透。大家知道:知识点在课内,考题在课外。这是高考命题的规律。
  强化练习
  1.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句()
  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与“操军破,必北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D.血色罗裙翻酒污
  3.按要求给下列倒装句分类。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勖哉,夫子
  ⑥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⑦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
  ⑧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A.主谓倒装句有_______________
  B.宾语前置句有_______________
  C.定语后置句有_______________
  D.介宾后置句有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省略对象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B.席不肯入,冥王立拘质对
  C.相如闻之,不肯于会
  D.元世祖素知天祥贤,将付以大任
  5.为下列各句选择恰当的对译格式。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⑤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⑥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⑦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⑧其李将军之谓也。()
  
  A.难道……吗?
  B.说的就是……吧。
  C.恐怕……呢?
  D.莫不是……吧?
  E.为什么……呢?
  F.……与……比,哪一个(更)……?
  G.是……还是……?
  H.……什么原因呢?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自中平(灵帝年号)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北迁,邈果叛操。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曹操牧兖州”中的“牧”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
  B.市中游侠儿得佳虫笼养之
  C.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D.范增数目项王
  (2)下列句中,与“柔举家北迁,邈果叛操”中的“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人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驻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选自王定保《唐摭言》)
  (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全与“将家于义兴”中的“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 ②沛公军霸上 ③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④诸越则桃李冬实 ⑤贵以近知远 ⑥道中手自抄录 ⑦履至尊而制六合 ⑧外连衡而斗诸侯
  
  A.①⑥⑦B.②④⑦
  C.②④⑧D.①⑥⑧
  (2)下面各句,与,“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操军破,必北还
  B.句读之不解 惑之不解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察今则可以知古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盛君,其行何如?”晏子对曰:“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不以威天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诛不避贵,赏不避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事,而不责焉;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故民不以相恶为名,刑罚中于法,废罪顺于民。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肖者处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若夫私家之政。生有遗教,此盛君之行也。”公不图。晏子曰:“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今君税敛重,故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绝;玩好宠,故家货殚。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而公不图。”公曰:“善。”于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宫室不饰,业土不成,止役轻税,上下行之,而百姓相亲。
  (选自《晏子春秋•卷第三》)
  (1)下列各句中,与“薄于身而厚于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予羁縻不得还
  B.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C.国胡以相恤
  D.请其矢,盛以锦囊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全与“足以荣汝身”中的“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 ②权有无,均贫富 ③诛不避贵,赏不避贱 ④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 ⑤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 ⑥止役轻税,上下行之
  
  A.①②④B.①②⑥
  C.②④⑤D.②⑤⑥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也,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其他表判断语气。)
  2.B(题干中的例句是被动句,B项的“于”,是介词,向,不表示被动。)
  3.A③⑤ B②⑥ C①④⑦ D⑧
  4.C(介词宾语省略,其他三项都是动词的宾语省略)
  5.①(E)②(G)③(D )④(F)⑤(A)⑥(H)⑦(C)⑧(B)
  6.(1)B(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其余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驻扎,C做巢,D用眼睛示意)(2)C(礼,名词用作动词,礼待。例句与A、B、D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7.(1)B (①中的“兄”字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当“像对待兄长一样……”讲。③中的“屈”字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当“使……屈身”讲。⑤中的“近”“远”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当“近处的”“远处的”讲。⑥中的“手”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当“亲手”讲。题干中的“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当“安家”讲。②④⑦中的“军”“实”“履”的用法与题干中的“家”相同,分别作“驻扎”“结果实”“登上”讲。)(2)A(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省略句。题干中的句子和A项均为被动句。)
  (作者:董志凤,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8.(1)D(A项是被动句式。B项是省略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式。题干和D项中的句子均为状语后置句。)(2)B(③句中的“贵”“贱”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当“高贵的人”“低贱的人”讲。④句中的“邪”“怨”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当“邪僻的做法”“怨恨的情绪”讲。⑤句中的“毁非”是动词活用名词,当“毁坏非议的话”讲。题干中的“荣”是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当“使……荣耀”讲。①②⑥句中的“明”“均”“轻”均为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分别作“使……清明”“使……均匀”“使……减轻”讲。)
  9.(1)我写这篇序文,是为了痛悼死去的先烈,并且以此来勉励读这本书的人们。(2)到了太子丹把(派)荆轲(刺秦王)作为计策,才招致祸害。(3)又怎么能使英雄豪杰折服,使他们在五人的墓道上扼腕叹息,尽情抒发自己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愤呢?
其他文献
题:(苏中三市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调研测试第16题)在四棱锥 中,四边形 是梯形,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1)求证:⊥平面 .   (2)设平面 ∩平面 ,问:直线 是否与平面 平行?请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由传统立体几何题编制而成的新题,较好地考查了线线平行与垂直、线面平行与垂直、面面垂直的基础知识,及其空间想象相互转化的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期刊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x1,x2,…xn的方差s2=1nΣni=1(x1-x)2,其中x=1nΣni=1x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M={-1,1},N=x120)个单位后,图象恰好为函数y=-f′(x)的图象,则m的最小值为.  11.椭圆x2a2+y2b2=1(a>b>
期刊
一、高考英语听力题的特点简析    1. 命题意图  高考听力题是检查听的各项微技能的综合运用的试题,力图从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不同生活实际环境下的境况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微技能考查  领略主旨、要义的能力;获取详细的事实性信息的能力;对谈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的能力;理解说话者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  3. 语料和题干特点  10段语言材料题
期刊
代数式有关的试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常客,与之相关的代数式变形能力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考生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随着高考复习深入,考试渐多,考生逐渐感觉到代数试题答题失误率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代数式变形能力弱导致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考生代数式变形能力呢?这里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的代数式变形  【例1】(2008江苏卷)设 是正实数,满足 ,则 的最小值是 .  【
期刊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20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答案,并填在答题卡上。  A  A couple of years ago, I went to a lady’s house to buy some vitamins. Upon entering the house, I___1___that there was an electronic keyboard o
期刊
三角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之一,在填空题,解答题中均有可能出现. 填空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公式及其涉及的运算,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等,解答题中以中等难度为主,涉及三角函数部分,解斜三角形,公式较多,易混淆. 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树立目标意识,学会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差异,并不断减少目标差来完成解题的策略. 使用这种策略通常要求:  (1)通过分析题目的条件与结论所得出
期刊
在高考的阅读理解试题或模拟测试试题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划线部分的句子,要求学生根据划线部分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乍一看,这些内容似乎很简单,因为没有生词。但仔细揣摩却发现并非那么容易理解,其原因是这些句子都有蕴藏着内涵意义,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此时学生应根据上下文的线索以及作者的意图去加以分析,才能理解其正确涵义。现从部分试题中摘取一些加以分析和归纳,旨在学生更好地解题。  1. When I
期刊
1背景介绍  根据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江苏卷)考试说明,平面解析几何重点考察直线、圆的方程(均升为C级),而淡化椭圆(降为B级)、双曲线、抛物线(均降为A级)的考察,解答过程一般不涉及韦达定理.为此,平面解析几何大题如何考察成为新高考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就2009届南京市与南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卷)中的两道解析几何大题展开探讨,以供大家复习参考.  2试题评析  
期刊
在平时考试或高考之后学生经常反映:“公式、性质、定理我们都会,为什么就是不会做题”.特别是知道答案之后,又感到遗憾和惋惜.因为用的知识和方法都是学过的.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寻求解题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灌输解题的途径.本文拟对一些常规的解题途径作一个归纳,供同行参考.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  寻求解题途径,首先要深刻理解已知条件,要注意挖掘那些
期刊
任务型阅读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文章提供的信息用恰的词语完成与短文相关的图表。做任务型阅读时,我们需要理解文章内容及表格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章定位到的信息转换成适当形式填入表格中。信息转换时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下面我们来介绍常见的种种转换方法。    一、名词数和格的转换    1.英语中,可数名词表示类别时可以用a/the+单数形式,也可以用复数形式 (这时名词前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