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qtq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45-01
  导学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提前学习,让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就进行前置准备。本学期开学以来,使用导学案在我校七、八年级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问题上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如何将数学新《课堂标准》落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开学以来,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深入研究进行了二次备课,在使用过程中具体对导学案每个环节的作用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
  一、导学案的作用
  1.导学案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学案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使学生课前学习不再茫然。它起着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并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在使用过程中应提前发放,让学生完成导引自学和自我检测两部分。在上课前回收批阅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教师以便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便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2.导学案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每6人一组,先在小组间探讨交流,汇报预习结果,有些问题在组内解决,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展示。在这一环节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好比导演,学生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得出的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舞性的语言加以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学生会的不讲,讲那些知识点易错的地方,学生把握不清的地方。
  如在学习不等式性质这一节的导引自学部分,具体数字的大小关系,先计算他们的和、差、倍、分的大小关系,最后抽象得出一般结论。每位学生都能轻松的得出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都能表达出来,学生易理解,但在性质2、3的应用上,特别是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则同一个负数(不为零),用字母表示的数时。我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由ac2>bc2能否得到a>b;
  ②由a>b能否得ac2>bc2;
  ③由a>b能否得到a(c2+1)>b(c2+1)让学生辨析,区分不等式的性质2或3。
  再如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出示三个例子:
  ①-5x>8;
  ②(■-■)x>■-■;
  ③ax  3.导学案有效地指导学生听讲
  初一学生正是青春发育的叛逆期,情绪燥动,不可能每节课45分钟都能集中精力。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节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就有了。因此象不等式性质这节课,学生重点听性质2、性质3的应用,老师设置的6道题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又如在学习直角坐标系这节的第2课时时,学生重点把握四个象限点的坐标及坐标轴上的点坐标特征,两点连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的特征,给后面学习已知直角坐标中三点的坐标,求三角形面积打基础,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若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监督。
  4.导学案指导学生达标测试
  这一部分时间一般为6-8分钟,题目不易过难、过多、过长,但要高于自我检测部分,题目要精选,测试后,让小组长批改打分,不会的问题课下再交流,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5.导学案指导学生对本节进行总结
  (1)从知识技能方面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白了哪些问题。
  (2)学到的数学思想,建立了什么样的数学模型,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交流展示方面,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本节课的展示之星。
  (4)学会写总结反思,及学习感受。
  以上是使用导学案的成功之处,但也有一些困惑
  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
  (1)在使用导学案的模式下,用这种“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老师只是起主导课堂进行的线索作用,就会导致“强兵更强,弱兵更弱”的两极分化。课堂上小组展示很大程度上锻炼了部分学生。而小组另一部分学生就没有那么积极,不会主动学习,长久下去,学困生成绩会不断下滑。怎样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虽然课堂上能集学习小组集体的智慧对问题的剖析很到位,不足的地方又有其他同学及时纠正和补充。有同学自己的参与掌握得更加深刻。然而有很多学生就会把展示课当成自己的表演课。有时甚至并不是他们真的掌握了,而是一知半解的。小组其他成员交流板书他们只是照着说解答过程,并以此为骄傲而不再学得进去其他知识。导致课堂纪律不好把握。
  (3)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学生的活动绝对不能看表面上的口动或手动,笔者以为学生思维的活跃才是课堂气氛活跃的标准。如果学生的“动”只是停留在很低级的层次上,而没有引发其思维的“动”,没有通过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这样的课堂绝不是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
  (4)在课堂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如何让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语声较小的学生、过于害羞、腼腆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又不至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5)使用导学案要给时间让学生小组间交流讨论,这个时间不好掌握。而小组成员上去展示给学生讲解时也因人而耗不少时间,一般一个课时的内容一节课不能完成,所以我们一般都是花两节或更多时间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导学案。
  三、呈现以上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
  (1)我觉得应选好小组长。一方面要鼓励他带动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另一方面不能让他们太放纵,既要管好组员又要管好自己。
  (2)对于学困生,不学习的学生不能放弃,要适时让他们展示简单的问题,小组打分应该给个高分,建立他们的自信。才能让他们加入到学习行列中去,才能真正参与小组学习。
  (3)让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语声较小的学生、过于害羞、腼腆的学生当好记录员。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多的是“鼓励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学生多层次、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生活化专题 个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34-01  信
目前,国内养猪业普遍存在多病原致病的困扰,尤其是断奶仔猪的多病原混合感染,这一现象也常见于全球养猪业中,至今未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其中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
普通高中学生中很多同学的数学“底子薄”,基础差,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建立起学好
根据基因银行中鸡贫血病毒(CAV)Cux-1株的序列,设计引物,以提取的CAV Cux-1和M9905株感染鸡的肝脏核酸为模板,经PCR技术分别扩增克隆了Cux-1株和M9905株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和宽容,易于协作和乐于分享。”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它是构建“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Nesfatin-1为一种源于核组蛋白2(NucleobindinⅡ,NUCB2)的厌食肽,广泛的分布于中枢及外周器官。研究表明,Nesfatin-1对摄食、心血管功能、生殖功能、胃肠道功能及胰岛素分泌
秦昭王邀请齐国的孟尝君前来,结果孟尝孟被秦昭王扣留了.
期刊
流感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疾病,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犬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研究犬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遗传演化和生物学特性,对犬和人类健康以及公共卫
【摘要】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面临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在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评价方式,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和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努力培养具备良好计算机技能的少数民族人才。  【关键词】少数民族 计算机基础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40-01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