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发展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营商环境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升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并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本届“中国营商环境论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示精神,旨在推进各地政府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并由相关政府智囊、经济学家出谋划策,最终为提升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宣布论坛开幕并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在改革中主动换位思考,注重企业体验,简化审批流程,努力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在发言中说:“只有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企业家才能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希望通过本届中国营商环境论坛,建立良好的沟通纽带,让市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唱主角。”
  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充分肯定中国营商环境论坛的意义。他希望与会同事共同探索如何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环境中的难点和痛点,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竞争力,探索如何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营商环境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在发言中说:“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关心融資贷款难问题、企业竞争问题以及民营企业法治环境问题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我们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壮大和发展民营企业。”
  在论坛现场,中国营商环境课题组成立。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担任课题组顾问。程路、马海涛、姜黎明担任课题组副组长,课题专家组由陈德铭、李毅中、刘家强、林毅夫、姚景源、庄聪生、陈迈、刘彦华、曹宏瑛组成。
  在本届论坛的最后环节中,组委会邀请了来自地方政府部门的代表,针对“如何牢固树立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优化和提升服务,营造更加公平的诚信法治环境”“如何系统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最后一公里’和工作作风问题”等议题,举行了圆桌对话,相互交流经验。
其他文献
在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一课中,课本列举了一系列的近代文学、艺术作品及其地位成就。其中包括文学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美术作品:齐白石与徐悲鸿的画作;音乐作品:聂耳、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电影艺术:《定军山》和《歌女红牡丹》等。同时还有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并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历史就其外在形式而言,是以人的活动和时间、空间的有机结合作为主要脉络来呈现的,简单地说历史就是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活动的记录。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新模式探索已经蔚然成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
高考历史试题坚持素养立意,试题突出考查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提炼并挖掘信息的能力,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现象)的能力;利用核心价值透视历史问题(现象)的意义与内涵。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开放灵活地进行批判创新思考的宽度、广度与高度,又注重考生持之有据地内在思考。因此,考生在答题中只有开阔历史视野,才会发现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与意义,并深度分析历史现象的变化及其原因、作用与价值。  一、考查视野 
在《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一课的以往教学中,教师囿于思想本身的艰涩、教材内容结构的跳跃以及应试的惯性,通常会笼统灌输明清的时代特征,简单罗列思想家的主张或特点,然后化约为固定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留给学生的是机械、模糊的历史记忆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与当下倡导的核心素养背道而驰。历史语境论认为,语境确定了历史事件所发生的现场和在历史中占据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揭示事件发生的根源、过程及相互之
日常生活中,包装上写着无糖、无盐、无脂肪、无碳水、无能量的食品屡见不鲜,网友甚至调侃这种“什么都没有”的食品,说自己终于找到了反物质。虽然这仅是个网络段子,有失严谨,但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食品包装标识的乱象。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一般食品标识不得强调适合特定人群;食品不得标注零添加等字样;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的文字标识高度不得小于3毫米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这既是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育人文化”的理性回归。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势必发生巨大变革。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将核心素养这一顶层设计与高中历史教学现实有机融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是我们一线教师目前探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研究。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在此谈谈高中教学中提高“历
2019年历史全国卷I贯彻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考查了考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突出了历史解释与时代价值的结合。高考引领教学,以考定教定学。新高考重视考查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注重素养渗透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每一道题都是以历史解释为出口,所以我们要构建以历史解释为轴、关注价值引领的情思(历史解释是思、时代价值是情)课堂。  一、命题特色:突显历史解释与时代价值的结合  (2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陈历章  习总书记指出:“要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成都市锦江区在对口帮扶甘孜州炉霍县脱贫攻坚中,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部署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输血变造血、增收可持续、脱贫不返贫”理念,聚焦贫困村产业发展,首创“飞地 众筹”社会帮扶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当地农牧民的好评,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一份精准扶贫的民生答卷。
教育学乃育人之学,伦理学是成人之学。教育的核心精神是伦理的,只有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学才能真正完成育人的神圣使命[1]。本文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分析工具,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伦理蕴涵展开阐析,回答了“中学历史教育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一、现代性历史教育伦理文化的贫弱  何谓现代性教育?现代性是指那些发端于西方启蒙运动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包括理性主义、主体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