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识不能随意贴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i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包装上写着无糖、无盐、无脂肪、无碳水、无能量的食品屡见不鲜,网友甚至调侃这种“什么都没有”的食品,说自己终于找到了反物质。虽然这仅是个网络段子,有失严谨,但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食品包装标识的乱象。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一般食品标识不得强调适合特定人群;食品不得标注零添加等字样;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的文字标识高度不得小于3毫米等。
  食品标识是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途径,也是该产品的第一信息源。无证生产、以次充好、非法添加等食品生产违法行为往往与标识有关。如今,这些让人挠头的食品标识问题,都将被加以规范和约束。

违规标识将受限


  所谓食品标识,即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涵盖了卫生、营养警示等内容,是反映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状况的载体。食品标识如一面镜子,是消费者获取食品相关信息最简便、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的第一信息源。
  现实生活中,食品标识乱象较为常见,“文不对题”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比如明明用了添加剂,却声称自己“无添加”。比如普通食材换了一个精致的包装,打上“非转基因”字样摇身一变卖上高价。还有一些保健食品,使尽浑身解数宣传自己“包治百病”。更有甚者,直接印上“特供”“特制”吸人眼球。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然而,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不规范滥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不小的问题,近些年越来越被公众所关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突出了对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的重要性。其中特别提出,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在食品标识上显著标注“转基因”的字样。对于未使用转基因的食品原料,就不得以“不含转基因”“非转基因”或者类似字样介绍或宣传鼓吹食品。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批准,只有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并没有对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进行批准。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强制标识制度,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都必须进行标识。
  事实上,食品标识的大小、清晰与否,都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拿到一包食品,翻来覆去找不到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好不容易找到生产日期,字迹却模糊不清。今后,这样的情况将被明文禁止。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该标多大?标注在什么位置呢?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应当显著标注,可以印制在白底色的包装面上;采用激光蚀刻方式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的,文字应当清楚。值得一提的是,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的文字高度不得小于3毫米。食品保质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应当标注到小时。这些规定都将对不合规标识进行限制。这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知情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治理需多方合力


  现实生活中,无证生产、以次充好、非法添加等食品生产违法行为往往与标识有关。藏在食品标识背后的违法行为十分隐蔽,直接危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10项“不得标注”的食品标识内容。它们分别是:明示、暗示以及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的;产品说明无法证实其依据的;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对于未使用转基因食品原料,以“不含转基因”“非转基因”或者类似字样介绍食品的;使用有违道德伦理或者公序良俗的食品名称和文字描述的;使用已经注册的药品名称作为食品名称的;使用“特供”“特制”“特需”“监制”等词语介绍食品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
北京丰台区某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挑选食品。图/于海军

  事实上,食品标识看似小问题,实则不简单,它关乎“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新华日报评论员梅剑飞认为,有效整治食品标识造假,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合力,一方面需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查处食品标识问题,行政部门需着力查处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严格依法处罚到人,要做到证据确凿,处罚到位,切实让食品标识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有力震慑食品标识违法源头。
  有专家还指出,整治食品标识造假除了发挥行政部门的作用,还需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力量,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消费者组织的作用,加大对食品标识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同时,要进一步落实食品标识违法者的民事赔偿责任。
  不仅如此,法律学者胡丽莎认为,虚假食品标识违反了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消费者可以主张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如果生产者还存在无证生产、以次充好、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更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违法者需要承担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责任。同时,司法机关在裁判此类案件时,要充分考虑目前食品标识问题的严峻性,让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食品标识打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其他文献
王春英北京市通州区西马庄村党支部书记  北京国贸往东,上京通快速路,过五环,往燕郊方向,有一个西马庄出口,这里是朝阳区与通州区的交界处,也是前往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必经之路。西马庄村就坐落于此,常住人口约6000人。  服务好6000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件容易事。从2009年担任西马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王春英过得可不轻松,10多年前的“烂摊子”被改造成如今的模样,王春英很知足:一个普通村书记的苦与
二月的北海,正值春光和煦,桃李盛开。著名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应邀莅临北海市第二实验学校,为师生们奉献了一节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观摩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怀着崇仰膜拜的心情,我用心聆听了李老师讲述了一段用生命和智慧演绎的历史。老先生以其超强的课堂调控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不仅点亮了学生的情感心灯和思维火花,而且开启了老师的课堂灵感和教学视野。李老师在诙谐的玩耍中敏锐捕捉孩子们的认知基础;在看
任何学历史、教历史者,大概都会不同程度地相信历史是有用、有價值的,当然也会相信历史对所有的现代人以及当代社会具有意义。但,学生也如是想吗?  一、教与学的落差  数年前我受邀为某高中暑期营队演讲,课程初始,先请大约二十名的学员以不记名方式写下他们的看法:学习历史有没有用?在预期学生泰半会认为历史没什么用的前提下,他们的答案让我讶异万分:除了一位同学说历史没用之外,竟然有十九位同学认定历史是有用的。
长期以来,世界古代史因时空跨度大、历史事件线索繁杂和史料匮乏等原因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世界古代史教学内容增加,难度增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在部编版教材的世界古代史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而忽视了各古代文明之间内在联系和人类文明整体发展演进趋势。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
戴口罩,逢症必休……开学复课后,疫情防控要求并未放松。很多地方要求家长不能进学校,家长会等活动也在线上举办。  隔着校门、隔着屏幕给家校沟通带来更多距离和障碍,不少教师和家长认为,疫情之后,家校沟通面临更多困难。  如何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加强家校沟通,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考验着每一个学校与家庭。  疫情中的家校沟通  疫情之前,很多学校会开展亲子运动会、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
在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一课中,课本列举了一系列的近代文学、艺术作品及其地位成就。其中包括文学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美术作品:齐白石与徐悲鸿的画作;音乐作品:聂耳、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电影艺术:《定军山》和《歌女红牡丹》等。同时还有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并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历史就其外在形式而言,是以人的活动和时间、空间的有机结合作为主要脉络来呈现的,简单地说历史就是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活动的记录。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新模式探索已经蔚然成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
高考历史试题坚持素养立意,试题突出考查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提炼并挖掘信息的能力,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现象)的能力;利用核心价值透视历史问题(现象)的意义与内涵。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开放灵活地进行批判创新思考的宽度、广度与高度,又注重考生持之有据地内在思考。因此,考生在答题中只有开阔历史视野,才会发现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与意义,并深度分析历史现象的变化及其原因、作用与价值。  一、考查视野 
在《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一课的以往教学中,教师囿于思想本身的艰涩、教材内容结构的跳跃以及应试的惯性,通常会笼统灌输明清的时代特征,简单罗列思想家的主张或特点,然后化约为固定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留给学生的是机械、模糊的历史记忆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与当下倡导的核心素养背道而驰。历史语境论认为,语境确定了历史事件所发生的现场和在历史中占据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揭示事件发生的根源、过程及相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