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f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思能使一些本该教师讲的问题,变成学生探究的活动,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活力的实践。它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发现、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领悟,自我升华。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性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25-1
  一、用新课程理念反思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用新的化学课程理念反思传统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重视实验所反映的概念原理性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科学方法的获得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对问题的解决强调标准化和唯一性,导致实验教学中忽略了探究情境的创设,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主攻方向是将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通常按照“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如同样是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哪些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学生得出初步结论后,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反应中,哪些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一些假设。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和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实验的设计者、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协作者。
  二、用先进的化学理论反思实验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用先进的实验理论反思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对原有的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等给予新的思考和审视,引导学生找出实验的缺陷和不足,给予改进和创新,使学生认识到课本内容并非无懈可击,激发学生勇于挑战权威,敢于大胆想象,促进学生探索精神的养成。
  三、从实验教学案例中反思化学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事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反思意识,批判地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如一次做铜与硝酸汞的实验时,将铜丝伸入到硝酸汞溶液中,学生观察到铜表面有黑色物质覆盖;而课本中描述为“铜的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显然与实验现象不符。但在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时,学生的回答却与书上完全相同。这引起了深刻反思,学生的回答背后映射出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背景。笔者鼓励学生要敢于怀疑课本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的光学知识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在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同行之间的研讨、课堂教学录像等都能使教师站在他人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帮助教师重新建构实践理论,找到反思的突破口。反思性教学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促使教师对实验教学进行理性的、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能改革传统实验教学,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拓宽化学实验教学思路,使化学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
  四、反思性教学的感悟
  1.写教后记:在每一节课结束后,及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中存在的误解或难点,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也记录下来,及时向学生反馈,不断完善。建议每一个教师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这方面的问题。
  2.观摩与分析:有条件的教师可采用微格教学,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反复揣摩。积极参加校内或上级部门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评价别人、反省自己。也可以与其他化学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并交换意见,以求共同进步。
  行动研究:利用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性教学,其具体步骤为调查研究、明确问题、建立假说、验证假说、解决问题、再反思。行动研究与教学同步进行,不仅能改善教学,而且能在教师中间形成调查研究的氛围。
  3.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仅仅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反思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用反思的正确结论、观点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反思反馈给教师,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反思。这种互动式的教与学的反思大大丰富反思的内涵,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个体的教与学的深化,而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教师的指导:
  ①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己有认识,提高认知水平。
  ②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挑战”。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
  ③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学生至少要有下列反思技能:经验技能,它主要指学生借助经验对自身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的技能;分析技能,它主要用于解释描述性的资料;策略技能,它告诉学生怎样进入行动计划和参与计划实施,如何进行反思性分析;实践技能,它帮助学生把分析实践、目的、与手段等和良好结果统一起来;交往技能,它通过广泛讨论自己反思所得的观念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
  ④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诱发“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甚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教学中,教师不妨有意识设置反思障碍,让学生多次尝试以磨砺学生的反思意志,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
  (2)学生的反馈:
  ①建立反思记录本,经常与教师交流便于得到及时正确的评判。
  ②组织反思性讨论小组,并邀请教师指导。
  ③利用学习园地、墙报等书面交流反思情况。
  新课改提出:评价以科学、合理作为关键;公平、公正作为原则;换位思考,认识学生的差异(层次差异);倾听学生的诉说;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及班级的集体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最高目标。教师要对照以上原则逐一核对,不断反思,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合乎实际的评价原则和体系。
其他文献
从秦始皇起,到溥仪止,中国的 皇帝不过数百人。他们在世时,臣民歌功颂德,不敢道短。只有在他们驾崩后,才可加以评议.分个三六九等。其上者称为圣君、明君;其下者,称为昏君、暴君。比
摘 要:巧妙地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情境是非常关键的,注重了这个环节便可以让这些基础知识融入学生喜欢的活动中,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在喜欢的活动中学习,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33-1  一、游戏激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游戏是学生最
摘 要:数学知识要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不断充实、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职中教师要培养合格的中学生,应考虑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上升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职校生;数学生活化;数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71-1 
力学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熟悉在于我们掌握了其基本知识,陌生源于它的有些应用,我们很少涉猎。最古老的学科自然科学中最早创建的两门学科是力学与天文学。人类对力的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04-01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叫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
摘 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了设想和实施措施,从人文角度重新审视农村初中的艺术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兴趣;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35-1  音乐这门艺术包含着非常多的表现形式,如演唱、演奏等等。而广大中小学生在学校所上的音乐课所涉及的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仅此,要使众多的原本充满活
山东青岛边防支队王哥庄边防派出所辖区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刘温秀。她只有8岁,正是蓓蕾初绽的年华,对她来说本应是充满阳光的,但是就在2008年春节前,她却被检查出患
摘 要:审美教学,也可称作艺术教学,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充分发掘施教媒介的审美因素,向受教者施加审美影响,从而开启其内在情智的一种最优化的教学。  关键词:审美教学;形象;情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49-1  语文审美教学方式系统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知性的、灵
一道源于课本的“线段和最小值”例题,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中心思想,以轴对称变换为线索,以不同的背景为载体,在中考题中频繁亮相,现撷几题与大家共享。  例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42页“探究”  如图,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摇  问题实质: 在l上找一点C,使AC+CB最小。  线索: 如图2,作B关于l的对称
转化差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转化好差生,就要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要对差生爱多些。 Transforming poor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 management